东瓯国

✍ dations ◷ 2025-04-04 06:53:11 #东瓯国
东瓯(前472年-前138年),又称东越、东海,是古代百越部落建立的一个国家,其国土大致在今日浙江省东南的温州至台州中南部一带。东瓯相传是古代越王后裔的封地,越国灭亡之后割据自立。秦灭六国之后,被降为君长。其君长摇率军参加秦末民变,并在楚汉战争中支持汉高祖刘邦,因此在前191年,被西汉册封为东海王,建立东瓯国。前138年,东瓯受到闽越的进攻而举国内附汉朝,被安置在江淮流域的庐江郡(今安徽西部的舒城地区),其故地为闽越所并。瓯现仍是浙江省温州市的古称,瓯越至今常是温州人的自称。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开始分封子弟为公侯,东瓯公被封在东瓯越地。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践七世孙无彊与楚威王作战,战败被杀,后于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越国瓦解。分散在江南海边,温州一带的越国王族与当地的瓯人(百越诸部族的一支)融合,史称“瓯越人”,首领为东瓯王。越王族中还有一支逃入闽地,同闽人(也是百越诸部的一支)结合,形成“闽越人”。闽越王与东瓯王同为越王勾践的后裔,但为争部长或正统地位常年争纷不断。据《史记·封禅书》引用越人之勇言称:“昔东瓯王敬鬼,寿至百六十岁。后世谩怠,故衰秏”。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次年宣布废除东瓯王及当时的闽越王无诸为君长,其地被置为闽中郡,东瓯从建国到被废共历时二百五十二年。但“秦虽置郡,仍为无诸和摇所据,秦不得而有之”,并无实际控制。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六国贵族纷纷起兵响应,越王勾践七世孙摇与闽越王无诸率越人跟从鄱阳令吴芮反秦,“越军转战关中,复从诸侯入关。”秦朝灭亡后,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但因楚、越有旧隙,担心闽越强大对楚不利,不封无诸为王,而摇则仅为都尉。项羽的狭隘使无诸与摇十分不满,在随后的“楚汉战争”中引兵垓下,助汉高祖刘邦击灭了项羽的楚军。公元前202年,刘邦宣布封无诸为闽越王,公元前200年,摇受封为“海阳齐信侯”,时称“闽君”或“闽越君”。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1年),汉廷以“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自此摇定都东瓯(今温州市区),重建东瓯国,成为瓯越中兴之祖。汉初因功对无诸和摇封王,闽、瓯两地保留了越人的自治,并不完全服从于中央汉廷。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二月,吴王刘濞联合七位诸侯王起兵发动反抗,史称“七国之乱”。刘濞派人游说东瓯和闽越,闽越不从,只有东瓯率兵相助。不久,刘濞被汉朝太尉周亚夫与大将军窦婴击败,投奔东瓯。东瓯王受到汉庭的贿赂,派弟弟“夷乌将军”在丹徒杀了刘濞将功折罪。东瓯王因此得到汉王的赦免,事后将东瓯王封为“彭泽王”,将夷乌将军封为“平都王”。七国之乱失败后,吴太子刘子驹逃亡至闽越,得到闽越国王郢的保护。刘子驹怨恨东瓯国王害死了父亲,多次劝说国王郢出兵讨伐东瓯。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郢出兵包围东瓯城,东瓯遣使向汉廷求救。汉武帝问于太尉田鼢,田鼢认为百越人互相攻击是常见的事,不必前去救援。中大夫严助反驳田鼢认为应当救援。汉武帝派严助从会稽发兵,从海路驰援“东瓯国”,闽越军闻讯撤退。东瓯国王望为逃避闽越压力,率领其族属军队四万多人北上,“请举国徙中国,乃悉举众来,处江淮之间”,被安置在江淮流域的庐江郡(今安徽西部的舒城地区),并被降封为“广武侯”,后成为三国时期位于淮南的山越势力。汉朝虽然取消了东瓯国的分封,但瓯越平民百姓仍居住于王国故地,其为闽越所并,并多有人为避战乱迁徙至周边东海各岛群。大多数东瓯王的名字在史料中失考。目前在史记中可以查证到的东瓯王只有摇、望两人。自汉朝初年以来共有5代6王,分别是驺摇、驺昭襄、驺期、驺省,驺贞复和驺望。(前144)西汉景帝中元六年,驺摇玄孙驺省卒,无嗣。自摇复兴东瓯至望内迁江淮,传数世,历时55年。这是温州城区第一次明确记载的行政建置,为此后2000多年温州行政区域建置的基础,并将温台两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东越列传》也让温州的历史首次被记入正史。据南宋《绍定旧编》记载,温州市共有五世东瓯王留下王陵,太平寺前谢婆埭烊有两冢,西山吴平山有两冢,现仅存一处,在鹿城区黄龙街道瓯浦垟。驺摇因功勋卓著,深得人民拥护,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先贤,建造了东瓯王庙祭拜。历史上,东瓯王庙几经迁移,至明成化十三年(1477)迁于今市区华盖山脚下。老百姓在每年三月初八都会将东瓯王塑像云游街市,以驱灾祈福,保佑安康。

相关

  • 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门(学名:Chlamydiae)是一门细菌。它们的生长完全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进行,是专性寄生菌。衣原体原先多被归入衣原体属(Chlamydia),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目前根据系统发育树分
  • 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英语: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s, MPDs)或称骨髓增殖性肿瘤(英语: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MPNs),是一类骨髓增生过多细胞而形成的疾病。此类疾病与骨髓增
  • 乌得勒支同盟乌得勒支同盟(荷兰语:Unie van Utrecht)是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荷兰北方诸行省于1579年1月23日在乌得勒支的牧师会大礼堂缔结的同盟条约。乌得勒支同盟被看作是荷兰共
  • Mg(ClOsub4/sub)sub2/sub高氯酸镁是一种强氧化剂,化学式为Mg(ClO4)2。它可以由氧化镁溶于30%高氯酸制得:反应过程需不断搅拌,分多次缓慢加入氧化镁粉末,缓慢滴加高氯酸溶液,溶液呈弱酸性后停止滴加。然后
  • 滴定滴定(titration),在分析化学中是一种分析溶液成分的方法。将标准溶液逐滴加入被分析溶液中,用颜色变化、沉淀或电导率变化等来确定反应的终点。由于体积测定是滴定的关键,滴定分
  • 洛奇《洛奇》(英语:Rocky)是一部1976年的美国电影,由约翰·艾维森执导,史特龙编剧兼主演,讲述一个籍籍无名的拳手洛奇·巴尔博亚在获得与重量级奎迪阿波罗·奎迪争夺奎迪的机会后奋力
  • 绿鬣蜥美洲鬣蜥(学名:Iguana iguana)又名绿鬣蜥,是一种生活在树上的大型蜥蜴,头尾全长可达1~2米,寿命可长达10年以上,以植物的叶、嫩芽、花、果实为食物,为日行性爬虫类,每胎可产24-45颗卵。
  • 函可案函可案发生于顺治四年(1647年)的清朝第一起文字狱。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四月,一位法号函可的和尚,原是明朝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因藏有“逆书”《再变记》而遭到满洲大将巴山、张
  • 李适造反李适之乱发生于1624年(仁祖2年),叛变的将军李适由于不满在在仁祖反正事件中论功行赏的赏赐,所以发起事变,推举仁祖大王的叔叔兴安君李瑅为新王。叛变事件令汉阳陷落,但只维持了三
  • 莱特州立大学莱特州立大学 (Wright State University)是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代顿 (俄亥俄州)的一所四年制州立大学。一共有超过2万名学生在这一所大学就读,其中的1万8千名学生是大学部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