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ions ◷ 2025-02-23 15:02:27 #巫,传统健康照护职业

传统宗教仪式:

神明

秘密社会:

巫觋是指能运用超自然力的人,通称巫。说文解字:“能斋肃事神明者,在男曰觋,在女曰巫”,男性称为(音“檄”),或称巫师。女性称为巫,或称女巫。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传:“或察龟策之占、巫觋之言”,因此男女合称巫觋。在中华文化圈里的阴阳论来说,男属阳而女属阴,而阴性的人较容易与灵魂沟通,因此不论是巫还是灵媒多以女性担任。

中国远古时曾经有过“家为巫史”的情况,人人都会巫术。然而,那时人们运用巫术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未职业化。巫职业化后更成为官职,商代、周代都有专门负责祭祀、卜筮等工作的官员。

春秋战国时巫仍然很盛行,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论及楚国女巫:“至于浴兰沐芳,华衣若芙,缓节安歌,歌舞之盛也。乘风载云之词,生别新知之语,荒淫之意也。是则灵之为职,或偃蹇以像神,或婆娑以乐神...”

汉代初期巫术仍然普遍见于各阶层,至汉武帝独尊儒术,社会受到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以及“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等观念影响,巫不再具官方地位。至此巫觋在北方愈来愈不流行,退向南方,到了唐宋时期已退到长江流域;至20世纪,则只有岭南较为盛行。现在于广东则称为问觋婆,在台湾民间信仰中则演化为乩童。

西非的伏都教又称“巫毒教”,起源于西非国家贝宁,是贝宁的官方宗教,在邻国多哥也极为盛行,多哥首都洛美就是世界最大的巫术市场,当地人称该教已经存在100多年了,现已成为多哥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市场上,商贩提供的相关商品复杂多样,功能不一,有用来施咒的猴子头、羚羊头骨、大象尾巴制成的手镯,还有变色龙粉制成的爱情魔药,神秘色彩浓重。

朝鲜的巫是巫教中圣职人员。

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具有治病能力的女巫医,例如壮族的雅禁,汉语俗称“禁婆”。

萨满教,负责跳大神的女祭司。

台湾原住民族不少均有巫的传统。西拉雅族的女巫称为尪姨。台湾的地方北投在平埔族语里的意思就是女巫。

在西方,一些为人占卜吉凶、祈福、施咒、或是能运用魔法的人(魔法师),在汉语里也称为巫。如把女性魔法师(witch)称为“女巫”,男性魔法师(wizard)称为巫师,因为具备掌握原始文字、医药等知识,在远古时代通常属于官僚阶级或者干脆由贵族等统治阶级人士担任。但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巫师的地位不断被打压甚至遭到教会迫害。到了现代,这些人不一定具有祭司或灵媒身份。

宗教又称巫教、巫觋教等等,是一类涉及到诊断、治疗与引发疾病等能力的传统信仰及实践,是原始宗教的一个子类。巫觋宗教有时因为与灵魂的特殊的关系、或对灵魂的控制而造成人们的苦难。巫师或称巫觋,曾被认为有控制天气、预言、解梦、占星以及旅行到天堂或者地狱的能力,例如汉族的巫(女性巫师)与觋(男性巫师)、满族的萨满、蒙古族的博、朝鲜族的巫、藏族的苯。

常见的巫术有附身、占卜、祈福、施咒等。巫的历史悠久,原始社会的村落共同体中就有借助神灵附体的力量,替人祈祷驱邪治病的专业人员,这种人员就是巫。巫包括灵媒、祭司、巫医、占卜师、魔法师等。

巫觋宗教传统始于史前时代并且遍布世界。最崇拜萨满教的地方是伏尔加河流域、芬兰人种居住的地区、东西伯利亚与西西伯利亚。朝鲜人也是巫教的信徒,他们的东学党据说是由此而来。满洲人的祖先女真人,曾信奉萨满教(巫教的一种),直到公元11世纪。清朝皇帝把萨满教和满族的传统结合起来,运用萨满教把东北的人民纳入帝国的轨道,同时萨满教在清朝的宫廷生活中也找到了位置。

有一种与当代人对巫教(简·阿特金森称之为“萨满术”)的研究不同,代表人物为莫赛·伊利亚德,他在其1951年出版的经典著作中提出假设:巫教乃是一种单一类型的教---他称之为“典型的”巫教,其结论认为:巫教是国家产生前的社会中的文化产物。但当代专家学者抛弃了他的假设和结论,主要研究巫教在各种政治制度下的实践,远起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近至曾是殖民地的地区,如当代的朝鲜和台湾,涉及各类制度环境。萨满教(阿尔泰与西伯利亚巫教)仍然存在于20世纪的北亚。

巫觋宗教建立在认为可见的世界充满影响生物体生活的不可见的力量或者灵魂的前提上。与其他任何的(通常是全部社会成员笃信的)万物有灵论或称泛灵论不同,成为巫觋要求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但是,巫觋们不会像佛教的法师或基督教的牧师那样组成全职的仪式或者精神类组织。哈萨克人中间有一种名为巴克什的人,即是巫医。他们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萨满,就连保加尔汗国也有这种人与俄罗斯东正教也有圣愚,证明巫教的影响无远弗至。有些巫觋是一夜之间成为,有些是要拜师。巫觋与世界其他地区巫医不同之处是他们的意识可随时进入癫狂状态。

在一些社会中巫觋的力量被认为是从其他被“招魂”的巫觋那里过继过来的:西伯利亚萨满的举止可能被西方医师描绘为精神病患者,但是西伯利亚文化将其解读为灵魂附体,而在南美土著和Tapirape那里巫觋被托梦。在其他社会中巫觋找到了他们的终生职业:原始民族寻找可以跟灵魂交流的宗教团体进行“前景咨询”,南美土著舒阿尔人追寻反抗敌人保护家族的力量,从而把自己训练成极有造诣的巫觋。西伯利亚人容易患上一种名为模仿性舞蹈症的病,有人认为这是成为巫觋的其中一步骤,其中一病例是一支哥萨克模仿军官的言行,最初军官以为开玩笑,但发现不是有意的行为,很多巫觋都是患病后成为巫觋。雅库特人称为萨满病症(他们认为萨满(巫觋)是仪式不是宗教),先经过一昏迷阶段,大约三天,然后脱胎换骨,什么也要重新学习,再宰羊一只,就可找一老师学习,成为萨满(最后阶段爬一棵由刀刃构成的宇宙树)。有趣的是,大部分圣愚也经历过此阶段。

巫觋们能够跟灵魂交流来诊治深受魔道所害的人:有些社会区分能治病的巫觋和害人的巫觋(白萨满和黑萨满);其他的相信所有的巫觋都有治疗以及害人的力量;也就是说,巫觋在有些社会也被认为有能力害人。巫觋在社团里通常享有极大的权力和声望但也可能被怀疑害人而招致恐惧。大多数巫觋是男人,但也有些社会里女人会成为巫觋(在旧挪威拉普人文化里,只有女人才可以,男人做巫觋被认为是不体面的)。

巫觋教现今还在全世界继续流传,不只在乡下,还在城市,在市镇,在郊区以及棚户区,不论是在极地还是在丛林或者沙漠里。

在汉语中,“巫觋宗教”一词被用来统称这类宗教,“萨满教”用来指一类流形于北亚的巫觋宗教。

在英语中使用“Shamanism”(直译“萨满教”)一词统称所有的巫觋宗教。但是,基于这个词来自特定的地点及民族,不是所有的传统民族都赞成用“Shamanism”作为一个英语通称。它在古英语中就是以“witch doctor”(巫婆医生)的形式出现的——一个高度概括的术语体现了巫觋的两个模式化特征:魔法知识及其他学问;治疗和改变境遇的能力。

相关

  • 超音速超音速(英语:supersonic)是指超过环境中音速的速度。在海平面高度,气温摄氏20 °C(68 °F)空气中,音速大约是343米/秒(约等于1,125呎/秒、768英里/小时或1,235千米/小时),换算验证,如343 m
  • Campylobacter jejuni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菌体轻度弯曲似逗点状,长1.5~5 μm,宽0.2~0.8 μm。菌体一端或两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在暗视野镜下观察似飞蝇。无荚膜,不形成芽胞。微需氧菌,在含5
  • 尼斯1法国统计部门在计算土地面积时,不计算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池塘、冰川和河口。尼斯(尼斯普罗旺斯语及利古里亚语:Niça/Nissa ;法语:Nice )是地中海沿岸法国南部港口城市,位
  • 戴元本戴元本(1928年7月31日-),生于江苏南京,籍贯湖南常德,中国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学家。1947年考入中央大学理学院物理系,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后在南京工学院任教。1958年进入中国科学
  • 政治迫害政治迫害是一种迫害,指独裁者或政党基于政治目的与利益而威胁或疑似威胁其统治地位的个人、团体和其他党派,利用国家机器不择手段对其进行迫害。
  • span class=nowrapAgIOsub3/sub/span碘酸银(AgIO3)是一种由银,碘和氧组成的白色晶体。不像大多数金属碘酸盐,它在水中不溶。碘酸银可由硝酸银(AgNO3)与碘酸钠反应获得。反应的副产物是硝酸钠。
  • 澜湄合作澜湄合作,即“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是由中国政府推动的推动的区域合作机制,是中国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11月的第17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的重要倡议。成员包括湄公河流域的
  • 塔宁巴尔群岛塔宁巴尔群岛是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省的群岛,由约65个岛屿组成,位于巴鲁群岛和卡伊群岛西南、巴巴群岛和帝汶以东,把班达海和阿拉弗拉海分开,土地总面积5,440平方公里,人口约61,000,
  • 女同性恋女同性恋女性主义(英语:Lesbian feminism)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主要是北美和西欧)女性主义运动中的重要流派之一,鼓励女性将性倾向转向女性,将女同性恋视为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
  • 定居计划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The Malaysia My Second Home program, 通常缩写为"MM2H"), 是马来西亚政府所颁布的一个国际居留计划,允许外国人以长达十年居留签证居住在马来西亚。要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