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轨道

✍ dations ◷ 2025-10-11 23:12:34 #天体力学,轨道,天文学,航天技术

在航天动力学的三体问题中,晕轮轨道是一种靠近L1, L2 or L3 拉格朗日点周期性的三维轨道。虽然拉格朗日点只是太空中空无一物的一个点,但奇怪的是能围绕它旋转。晕轮轨道被看作是两个行星性物体的引力、科氏力和离心力互相作用于航天器的结果。晕轮轨道存在于任意一个三体系统中,如日-地系统和地-月系统。每一个拉格朗日点都同时存在北晕轮轨道和南晕轮轨道。由于晕轮轨道倾向于不稳定状态,需要轨道位置固定技术将卫星保持在轨道上。

罗伯特·威拉德·法夸尔率先将“晕轮轨道”这一名称用于他的1968年博士论文中。法夸尔支持在阿波罗任务中,在地月系统L2点使用航天器用作通讯中继站。在这样的一条晕轮轨道上的航天器将会连续地看到地球和月球的远端。最后,在阿波罗以往的月球背面登月任务中,通信中继卫星或阿波罗联合任务都没有停泊在L2

法夸尔使用解析表达式表达晕轮轨道,但凯瑟琳·豪威尔表示能用数值计算出更明确的轨迹。

晕轮轨道的第一个应用的任务是1978年发射的国际彗星探测器(英语:International Cometary Explorer)。它行进至日地L1点,在那里逗留了数年时间。晕轮轨道应用的第二次任务是太阳和太阳圈探测器(SOHO),欧空局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太阳的联合任务,1996年,它抵达日地L1点。它使用一条与国际彗星探测器相似的轨道。虽然从那以后的数个其他任务曾行进到过拉格朗日点,但是它们一贯使用非周期性变化的利萨如轨道,而非真实的晕轮轨道。如2001年发射的起源号探测器,该探测器是动态系统理论的应用先驱,以找到低能转移轨道的方法。\

法夸尔的设想于2018年6月实现。中国航天局在2018年6月14日将鹊桥号中继卫星成功移动至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晕轮轨道。 2019年3月,嫦娥四号使用鹊桥中继卫星进行了软着陆,传回了月球背面的图像。

相关

  • 硫唑嘌呤硫唑嘌呤(Azathioprine)是嘌呤类似物的免疫抑制剂。它可以用于预防器官移植的排斥,还有一系列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天疱疮、发炎性肠病,像是克隆氏症和溃疡性结
  • 普通科医生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家庭医学科医师(英文:General Practitio
  • 味蕾味蕾(taste buds )是舌上面、上颚和会厌表面的微型结构,其作用在于提供进食的食物的味觉的讯号。人的舌上约有10000个舌蕾。大多数味蕾位于舌表面的突起结构上,这些突起结构被称
  • 牛皋牛皋(Niú Gāo,1087年-1147年),字伯远,汝州鲁山(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官至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宁国军承宣使、荆湖南路马步军副都总管,
  • 湖里湖里区是厦门市所辖的一个区。户籍人口约220635人,总人口约931291人。湖里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厦门海港、空港,厦门岛陆上通道高集海堤、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
  • 北极甜虾北极虾(学名:Pandalus borealis),又称北方长额虾。俗称北极甜虾,产自北极附近海域。栖息于北大西洋海域、北冰洋海域。多由加拿大和丹麦的捕捞船捕捞,以每年7月至8月捕捞所得为上
  • 合众国合众国,是一个用于称呼或形容国家政权之政体的政治术语,源于日语。现在世界上仅美国、墨西哥两个国家使用此词作为国名。合众国一般指联邦制的共和国。“合众国”在英语中的对
  • 饱和 (化学)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再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saturated solution)。仅凭人类的肉眼不能观察出溶液是否已达到饱和状态。通常情
  • 汤森·哈里斯汤森·哈里斯(英语:Townsend Harris,1804年-1878年),美国商人、外交官,曾担任纽约教育委会会长,也是美国首任驻日公使。在他任公使期间,与日本德川幕府签订《安政条约》及《日本国美
  • 第14太阳周期第14太阳周期是从1755年开始纪录太阳黑子以来的第14个太阳周期,这个周期开始于1902年2月,结束于1913年8月,持续了11.5年。最大平滑黑子数(超过12个月期间的黑子月平均数值)为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