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逃杀
✍ dations ◷ 2025-10-01 13:52:56 #大逃杀
大逃杀游戏(英语:Battle royale game)是一种电子游戏类型,它融合了生存游戏的探索和收集元素以及淘汰至最后一人的玩法。英文和中文名称皆来自1999年出版的日本小说《大逃杀》与2000年电影《大逃杀》,游戏性也是自该作品得到启发,为传统多人混战的电子游戏化形式。通常在这种游戏中,大量无装备的玩家个体或小型团队会被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中。玩家必须收集武器、盔甲和工具来追捕其他玩家,同时避免被杀害。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图的安全区域会缩小,安全区以外的玩家会受到伤害或死亡,这迫使玩家进入较小的区域并相互遭遇。 最后一个存活的玩家或队伍获得胜利。最早有以小说和电影《大逃杀》元素为基础制作的网页版大逃杀游戏《BR大逃杀》,并从该版本衍生出多个不同版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版本可能是《ACFUN大逃杀》。2012年,电影《饥饿游戏》上映后,在游戏《我的世界》中进行“大逃杀”玩法模式的视频在YouTube中流行。随后,在生存游戏《DayZ(英语:DayZ (mod))》中也发布了“大逃杀”模式的游戏模组。游戏中玩家生活在一个危险重重的沙盒中,必须相互争斗或者并肩战斗,以获取基本必需品。这种牺牲游戏开放性,专注于玩家之间的敌对互动,以确定最终赢家的游戏模组借此发展起来。比如布莱登·格里尼(Brendan Greene,网名“Playerunknown”)开发的《武装突袭2》和《武装突袭3》中的大逃杀模式。后来他作为《H1Z1:杀戮之王》的顾问,继续将这种风格带到游戏中。在这之后,格里尼成为蓝洞公司(Bluehole, Inc)的创意开发人员,开发一款大逃杀类型的独立游戏:《绝地求生》。虽然《绝地求生》并不是第一款大逃杀游戏,但其在2017年3月发布早期版本后引起了业界极大关注,在4个月内获得了超过600万的销量,被认为是该类型游戏的典型。大型多人射击游戏的大逃杀规则沿袭《DayZ(英语:DayZ (mod))》“大逃杀”模组、《H1Z1:杀戮之王》以及《绝地求生》的游戏玩法,随着2016年《H1Z1:杀戮之王》、2017年《绝地求生》的流行,其规则迅速普及,成为大逃杀游戏的典型规则,故别称“吃鸡”模式。
相关
- 磺胺硫脲磺胺硫脲是一种磺胺类药物,其INN名称是“Sulfathiourea”。该药物可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该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尚不明确。该药物分子是经将硫脲中的一个氢原子取
- 方以智方以智像方以智(1611年-1671年11月9日),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别号龙眠愚者,出家后改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人称药地和尚。直隶桐城县(今安徽省桐城市)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
- 亚基蛋白质亚基(又称:蛋白质次单元,英语:Protein subunit)、蛋白亚基或亚基蛋白在结构生物学中是指参与组成蛋白质复合物(寡聚体或多聚体)的单个蛋白质分子。一个蛋白质亚基就是一条多
- 隆背蜚蠊科见内文Polyphagidae隆背蜚蠊科(学名:Corydiidae,旧称Polyphagidae),又名地鳖科、昔蠊科、鳖蠊科,是蜚蠊目(Blattodea)隆背蜚蠊总科( Corydioidea)之下的一个科。本科之下可分为五个亚
- 沃克·施隆多夫Cannes Film Festival沃尔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1939年3月31日-)是一位德国导演,也是德国新浪潮的成员之一,并曾经赢得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 亚兹拉尔亚兹拉尔(Azrael)(阿拉伯语:عزرائیل;ʿAzrāʾīl)一般认为是死亡天使之一,在阿拉伯语中拼写为Azra'eil(عزرایل)或Izrail(عزرائيل),希伯来语拼写为.mw-par
- 计算理论计算理论(英语:Theory of computation)是数学的一个领域,和计算机有密切关系。其中的理论是现代密码协议、计算机设计和许多应用领域的基础。该领域主要关心三个方面的问题:这三
- 北欧海盗维京人(古诺斯语:víkingr)是诺尔斯人的一支(斯堪的纳维亚人),他们是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侵扰并殖民欧洲沿海和不列颠群岛的探险家,武士,商人和海盗。其足迹遍及从欧洲大陆至北极广
- 白垩纪-古近纪界线白垩纪-古近纪界线(K-Pg界线)旧名白垩纪-第三纪界线(K-T界线),K代表希腊文的kreta,是白垩的意思。是介于白垩纪和古近纪之间的界线,富含铱的黏土层,大约出现在六千五百万年前。这段期
- 谢园谢园(1959年6月17日-),中国影视演员。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并留校任教,金鸡奖影后余男就是他的学生。在教书的同时,谢园还出演了多部电影,包括《一个和八个》、《孩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