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海盗

✍ dations ◷ 2025-10-12 09:47:28 #北欧海盗
维京人(古诺斯语:víkingr)是诺尔斯人的一支(斯堪的纳维亚人),他们是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侵扰并殖民欧洲沿海和不列颠群岛的探险家,武士,商人和海盗。其足迹遍及从欧洲大陆至北极广阔疆域,欧洲这一时期被称为“维京时期”。这段时间北欧的军事、贸易及人口扩张是斯堪的纳维亚、不列颠群岛、西西里、俄罗斯及欧洲其他地区中古时期历史的一个重要元素。在英语中,维京人这个词是从18世纪的传奇故事中引入的,有一种说法认为可能是来源于古代北欧人的古北欧语语言,“vik”意思是“海湾”,“ing”意思是“从……来”,加起来“维京”意思是在海湾中从事某种事,“vikingr”是在海湾中从事这种事的人。另一种说法认为是来源于古英语“wíc”意思是“进行贸易的城市”,因为后来部分维京人定居到不列颠岛,并和当地人进行贸易。他们在公元800到1070年处于统治地位,对海上交通构成威胁。“vikingr”这个词曾经出现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古代卢恩文石碑上面,在冰岛的土语中也意味着“海上冒险”。在英语中“wicing”这个词首先出现在6世纪的古代盎格罗-撒克逊的诗歌中,意思就是海盗,但当时英国人并没有将北欧海盗称为维京。在中古英语中“维京”这个词已经消失了,但18世纪时又重新出现在传奇故事中,到了20世纪,“维京”不仅指海盗,意义扩展为指斯堪的纳维亚人,并出现许多新词如:“维京时代”、“维京文化”、“维京殖民地”等。由于后来斯堪的纳维亚人沿着芬兰、俄罗斯平原的河流从事商业活动直到东罗马帝国,并在河流沿岸设立殖民地定居,所以后来将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商人也称作维京,北美洲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也被说英语的人称为维京。实际上并不是所有斯堪的纳维亚人都是海盗,他们和其他地区的欧洲人一样也是农民、渔夫和猎人,他们为了防止海盗入侵也成立了舰队,将所有的斯堪的纳维亚人都称为维京会造成混淆。最早见于记载的维京海盗,是记录在《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的公元789年,一次对英国的袭击:当时这些海盗被英国官员误认是商人,官员要向他们征税,海盗只好杀死官员。第二次是在公元793年。以后200年间,维京不断地侵扰欧洲沿海,沿着河流向上游内地劫掠,曾经控制东欧平原和波罗的海沿岸。据说他们曾远达地中海和里海沿岸。其中的一支渡过波罗的海,并远征诺夫哥罗德,到达基辅和伏尔加保加利亚,并建立基辅罗斯。有些船队远航至里海,前往大伊朗、美索不达米亚和阿拉伯人做生意。而更为著名的一支维京人沿着西欧的大西洋沿岸向南挺进,在欧洲的心脏地带掀起轩然大波。他们大肆劫掠大不列颠岛,并且还向西欧进行了侵扰。维京(Vikings)一词便带有掠夺、杀戮等意思。维京人对于欧洲历史尤其是英格兰和法兰西的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11世纪时的日耳曼人历史学家不来梅的亚当曾在他的著作《汉堡大主教史》第四卷中记载过:“海盗们在西兰岛聚集了大量的黄金,这些海盗被他们自己人称为维京,我们称他们为阿斯考曼尼,他们向丹麦国王纳贡”。13世纪时,挪威国王哈罗德一世下决心要将这些海盗从苏格兰及附近岛屿清除出去,部分维京人逃到冰岛。北欧的传说将他们描绘成无畏的英雄,但到了18世纪的传奇中又把他们描绘成强盗。其他欧洲人认为是斯堪的纳维亚农民业余去做海盗,但斯堪的纳维亚人认为可能这些人只是非法的强盗。又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斯拉夫人中的海盗逃亡落脚在北欧。维京人的船是维京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维京人的一切都与他们的船有密切联系。维京船制造的材料主要取自高大笔直的橡树。维京船分为战船和货船两类。战船较轻,船窄,灵活轻便,又很耐风浪;而货船的船身又高又宽,船体也很重,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载重航行时可保持稳定。两类船都有通常所说的弯曲船首,用一整块完整的橡木精雕细刻而成。维京长船由于吃水浅,速度快,转向灵活,十分适合远征异地时突袭式的掠夺活动。但由于维京战船甲板是露天的,因此无法挡风遮雨。风雨和巨浪仍然使维京人又冷又湿,冻死人和夜晚被巨浪卷下海淹死都是很常见的事。由此可见,维京人的这种穿越大海的征服行动无疑必须具有无比的勇气和坚定的毅力,在取得胜利之前首先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因此维京人这个名词从中世纪强烈的贬义到了今天又带有勇气的含义。北方日耳曼人从公元790年开始扩张,直到公元1066年丹麦人的后裔征服英格兰,一般称之为“维京时代”,是欧洲古典时代和中世纪之间的过渡时期。维京人是著名的航海家,他们在昔德兰群岛、法罗群岛、冰岛、格陵兰岛,都设立了殖民地,在10世纪末曾不定期地在美洲纽芬兰居住过。他们不仅是海盗,也同时进行贸易,甚至定居在欧洲沿海和河流两岸。有记录说公元839年他们曾作为东罗马帝国的雇佣兵而征战北非。他们的殖民地遍布欧洲,包括英格兰的丹麦区、基辅罗斯、法国的诺曼底等等。只是到了维京时代的末期,北欧才出现独立的国家和国王,同时也接纳了基督教,开始进入中世纪。东罗马以及西亚回教诸国等地中海东岸国家因国势较强,维京人在此处的扩张比较受挫,坎尼战役(1018年)甚至遭受东罗马毁灭性打击而被迫延后在意大利的霸业。而西欧诸国由于长期藩镇割据致使维京人得以大肆扩张,直到中世纪中期西欧各国因为强化王权或都市同盟势力抬头后国势日盛,才比较有能力抵抗维京海盗。随后在汉撒同盟、威尼斯等诸多新兴海军强国打击下,维京人靠抢掠而创立的霸业方才逐渐消亡。维京人莱夫·埃里克松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五百多年前就已登陆了美洲。据说,他们是在到达格陵兰岛后,再向西行,才抵达今天的加拿大纽芬兰及巴芬岛。他们在那里发现了许多有用的物资,包括木材、葡萄、毛皮等,不过他们在美洲大陆只待了大约十年之久,就离开了这个物产丰盛的大陆,而原因可能是因为美洲原住民。维京人和当时已知的世界建立了广泛的贸易网络,对欧洲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维京世界不太使用金钱,只有像里伯及赫德比(英语:Hedeby)之类的贸易中心才会使用,其经济称为金银块(英语:bullion)经济。当时交易最常用到的金属是银,有时也会使用金作为交易媒介。银是用银棒或是锭(英语:ingots)的方式流通,也有用首饰或是珠宝的形式流通。贸易商会带着小的秤,可以精准的量测重量,因此虽然没有一般的货币,但可能已有非常精准的贸易系统。传说中维京人戴着有角的头盔。除了两三个仪式中用的的头盔外(上面可能是象征乌鸦、蛇或牛角的突起物),没有证据说明维京人会戴角盔(英语:Horned helmet)。正式、近距离的维京战斗(可能是在屏蔽墙或是在舰岛上)中,戴着角盔很麻烦,甚至会造成战友的危险。历史学家相信维京战士不会戴角盔,不过不确定是否会在其他仪式使用。有关维京战士戴角盔的误解可能是来自19世纪的Geatish社群(英语:Geatish Society)爱好者,Geatish社群在1811年于斯德哥尔摩成立,提倡用北欧神话作为一些高雅艺术的主题。这种有关维京人戴有角的头盔的印象也可能是来自理查·华格纳1876年的剧作《尼伯龙根的指环》。维京人常会用有翼的头盔和古典时代的服装来加以描绘,特别是那些北欧诸神的服装,其目的是将维京人和他们的神话连在一起,这是欧洲文化中常见的理想化。后来民族浪漫主义创造的迷思将维京人和二千多年前的北欧铜器时代(英语:Nordic Bronze Age)混为一谈。北欧铜器时代的岩刻上有出现过角盔,也有在考古的物品中发现过(例如布胡斯及Veksø(英语:Veksø)的头盔),可能是用在礼仪上的用途。像《Hägar the Horrible(英语:Hägar the Horrible)》和《北海小英雄》等卡通,以及明尼苏达维京人和堪培拉奇袭队(英语:Canberra Raiders)的图案中,仍沿用了维京人戴着角盔这个被误解的概念,可能也造成此一迷思的传播。维京人的头盔是硬皮革制的圆锥形物体,在正规部队中会木头及金属加以强化。铁质且有面具的头盔是首领用的,是以中瑞典以往在文德尔(英语:Vendel)的头盔为基础。唯一真正的维京人头盔是在挪威的Gjermundbu发现的,是铁制的头盔,年代可以追溯到第十世纪。传说中维京人浑身肮脏,蓬乱的长头发和大胡子混在一起,用人的头盖骨作酒碗。实际古代北欧语言中skal意思是酒碗,被不正确地翻译成拉丁语的“头盖骨”;当时维京人喜好清洁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传说维京人身材是很高大。有现代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研究指出当时的维京人身高大约是168.4公分至174公分。与现代人比起来,维京人的身材不算是很高,但跟当时的人相比,维京人的确是比较高。

相关

  • 荚膜荚膜是某些原核生物(例如:肺炎链球菌)细胞壁外一层厚度不定的黏液状物质。荚膜并非原核细胞的必需构造,荚膜菌在自然环境中或在宿主体内时,能保有最强产荚膜之能力;但用普通培养基
  • 枞阳县.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埃涅阿斯记《埃涅阿斯记》(拉丁语:Aeneis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
  • 蛇尾纲海蛇尾,或阳燧足,是属于棘皮动物门的海蛇尾纲,是种类最多的一个纲,其下包括有220个属和2000个种。海蛇尾的结构与海星相似,但体盘相对较大,腕5个,盘与腕之间有明显交界,而后者腕与盘
  • 范德瓦耳斯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 force)在化学中指分子之间非定向的、无饱和性的、较弱的相互作用力,根据荷兰物理学家约翰内斯·范德瓦耳斯命名。范德华力是一种电性引力,但它
  • 自旋量子数在量子力学中,自旋(英语:Spin)是粒子所具有的内禀性质(英语:Intrinsic and extrinsic properties),其运算规则类似于经典力学的角动量,并因此产生一个磁场。虽然有时会与经典力学中的
  • 渥太华大学渥太华大学(英文:University of Ottawa、法文:Université d'Ottawa;简称U of O或Ottawa U)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华的一间研究型大学,属于加拿大U15联盟。它是加拿大最古老的大学
  • 硫酸雌酮硫酸雌酮(英语:Estrone sulfate,缩写E1S或称为雌酮-3-硫酸,estrone 3-sulfate)是一种天然内源性甾体物质,属于雌激素酯和雌激素缀合物(英语:estrogen conjugate)。除了天然荷尔蒙之外
  • 肠道病毒EV71型EV71是肠病毒的一种,多见于东南亚地区的夏季期间,主要病征是手足口病的一系列症状,包括发烧、食欲不振、喉咙痛及口腔溃疡等。也可能导致神经感染。EV71肠病毒于1969年在美国加
  • 含羞草含羞草(学名:Mimosa pudica),由于其独特的生理习性有着众多的别名昵称,如CP、感应草、喝呼草、知羞草、怕丑草、怕羞草、夫妻草、见笑草等。。含羞草原产于美洲热带的巴西,是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