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ions ◷ 2025-09-28 07:22:13 #明
明(英语:Ming the clam,约1499年-2006年)是一只北极蛤,截至目前是已知最长寿的多细胞个体动物。最初年龄经推算达到405岁,相当于出生在中国明朝万历年间(1601年),后来更正到507岁,即出生在1499年(弘治十二年),因此得名“明(Ming)”。2007年10月28日,英国《泰晤士报》报导,在前一年(2006年)威尔士班戈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研究者在大西洋北部的冰岛海底发现并捕捞到了3000多个空贝壳和34个存活个体。他们按照常规,把明及其他捞获物放进冰箱内,并未有留意到明的长寿。这是一种圆蛤类软体动物,长约8.6厘米,因其在生长过程中,每一年壳体都会长出一条大约0.1毫米的纹理,从其贝壳上的环状纹理判断,它的年龄介于405至410岁之间。来自班戈大学的研究人员阿伦·瓦那梅克博士和海洋科学教授克里斯·理查森等人执行了这项研究,他们将其放置在冷冻柜里以待后续研究。最初的估计显示明在被发现以前已经活了405年,但科研人员对这一数字并不确定。明自被捕捞上岸后放置在冷冻柜里以待后续研究,在随后进一步研究其年龄的过程中死亡,当时班戈大学的研究人员打开了它的壳,以进一步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明的生命迹象逐渐消失。2013年11月13日公布的分析表明其真实年龄高达507岁,比此前预估的要再多100多岁。这意味,明大约出生在公元1499年,也就是哥伦布第一次抵达美洲的几年之后。修正后的年龄估计值经证实采用了包括碳-14测定法在内的多重方法,海洋生物学家罗布认为,这个数值很可能精确到1-2年内。海洋科学家保罗·巴特勒表示:“第一次我们计算有误,也许那时我们正忙于出版我们的发现结果而有点草率。但我们现在能绝对确认我们得到了正确的数字。”此前,明已经以405岁高龄得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鉴于其年龄,这只北极蛤被以“明朝”命名。理查森说,明的发现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有些动物是如何达到如此长寿的。

相关

  • 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英语:epigenetics)又译为表征遗传学、拟遗传学、表遗传学、外遗传学以及后遗传学,在生物学和特定的遗传学领域,其研究的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通过某些机制引起可
  • 拍频差频(英文:beat note或beat frequency)一词源于声学上两个频率相近但不同的声波的干涉,所得到的干涉信号的频率是原先两个声波的频率之差的绝对值,因此叫做差频。这个概念也用到
  • 玛莉·马龙玛丽·马伦(英语:Mary Mallon,1869年9月23日-1938年11月11日),爱尔兰人,1883年独自移民至美国,是美国第一位被发现的伤寒健康带原者,因此被称为伤寒玛丽(Typhoid Mary)。玛丽是一个厨师
  • 支架支架(Stent)是一种应用于植入型外科手术的管状器具,以治疗体内病变的管道例如血管、食道或输尿管等,恢复管道的正常运输功能。支架一般是永久或半永久植入于患者体内,但亦可以意
  • 环节动物环节动物门(学名:Annelida)是动物界的一个门,该门动物为两侧对称、同律分节的裂生体腔动物,有的具疣足和刚毛,多闭管式循环系统、链式神经系统。常见环节动物有:蚯蚓、蚂蟥(又称水蛭
  • FePOsub4/sub磷酸铁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FePO4。已知有几种相关的物质,包括四晶型的FePO4和双晶型的二水合物FePO4·(H2O)2。这些物质在技术上有几处的应用,同时也能在采矿中见到。FeP
  • 旋毛虫旋毛虫是线虫动物门毛形科的一种寄生虫。分布于全世界,流行于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美国、中国等。见于啮齿类动物、猪、熊、人类中。旋毛虫通常也因常见于生猪肉产品中而被
  • 巴特农神庙坐标:37°58′13″N 23°43′21″E / 37.97025°N 23.72247°E / 37.97025; 23.72247帕特农神庙(古希腊文:Παρθενών,现代希腊文:Παρθενώνας)兴建于公元前5世纪
  • 格物致知四配颜回 · 孟子 · 曾参 · 孔伋日本藤原惺窝 · 林罗山 · 室鸠巢新井白石 · 雨森芳洲朝鲜薛聪 · 权近 · 吉再 · 安珦 · 李穑李滉 · 王仁 · 李齐贤 
  • 汉赋汉赋是汉朝流行的赋,由《楚辞》发展而来,吸收了荀子《赋篇》的体制,外加纵横家的夸张手法,形成一种兼有诗歌与散文特征的文学形式。有大赋与小赋之分,大赋多写宫廷生活,小赋富于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