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旋毛虫
✍ dations ◷ 2025-10-09 16:36:15 #旋毛虫
旋毛虫是线虫动物门毛形科的一种寄生虫。分布于全世界,流行于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美国、中国等。见于啮齿类动物、猪、熊、人类中。旋毛虫通常也因常见于生猪肉产品中而被称为“猪肉虫”。虫体细小,前端较细,后端稍粗。食道由单行细胞组成,占体长的1/3~1/2,后端接肠。肛门在虫体末端。生殖器为单管型。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成虫寄生于十二指肠、盲肠。人、猪、鼠为正常宿主,也寄生于其它动物。当宿主吞食含有活旋毛虫囊包的肉后,数小时内,幼虫在小肠上段自囊内逸出,侵入肠粘膜,24小时内又回到肠腔,2日发育到性成熟阶段,交配后,大多雄虫由肠道排出,雌虫继续长大,头端钻入肠粘膜淋巴结。感染后第5天,雌虫开始排出幼虫,雌虫可生存1~2个月,产幼虫1500~2000条。幼虫从肛门逸出,大小约为0.1×0.006毫米。大多经淋巴管、静脉、右心、肺进入体循环,散布到全身。幼虫也可通过母胎传到胎儿。幼虫进入横纹肌才能继续长大,大多在横膈肌、喉、舌、眼、肋间肌、胸肌、二头肌、三角肌和腓肠肌等。幼虫到达肌肉后,虫体开始卷曲,体积迅速增长,一般为1毫米。两性分化。虫体刺激引起组织反应形成囊包,有2层囊壁。囊包在1个月内形成,经7~8周才能成熟。刚形成的囊包体积小,可逐渐增大至0.25~0.5毫米。囊包、肌纤维作平行排列,囊内有1~2个幼虫,也可多至6~7个。囊包形成后6~7月开始钙化,幼虫随之死亡,但有时可存活数年。猪是人感染的主要媒介,多由吞食饲料中感染的肉屑。旋毛虫病是一种自然疫原性疾病,鼠类等动物常感染。人感染后,有发冷、发热、头痛等,出现四肢肌肉酸痛。
相关
- 茶碱茶碱(英语:Theophylline)是一种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红茶和绿茶中,是一种磷酸二酯酶 (PDE) 抑制剂,可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它具有与咖啡因类似的结构和药理学特性
- 食肉真菌食肉真菌(英语:Carnivorous fungi),亦作肉食性真菌或捕食性真菌(predaceous fungi),是真菌的一种,透过捕捉和消化微细的或细小的动物而转化成其部分或全部养份。现时已被描述的物种
- 部分激动剂部分激动剂(英语:partial agonist)可以和某个特定的受体结合并将其激活,但是和完全激动剂相比,它只有部分效能,可以看作是既具有激动剂活性,又具有拮抗剂活性的配体。当完全激动剂
- 软体动物疱疹病毒科软体动物疱疹病毒科(学名:Malacoherpesviridae)是疱疹病毒目的一个科,以软体动物为宿主,是该目中唯一感染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其学名来自希腊文的μαλάκιον(malakion),意指软体
- 芹苴市1,235,171 population_density_km2 = auto芹苴市(越南语:Thành phố Cần Thơ/.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
- 阳性阳性可以指:
- 四价铵化合物季铵盐,又称四级铵盐是铵离子的四个氢离子都被烃基取代后形成的季铵阳离子的盐,具有通式 R4N+X−。其中四个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X−多为卤素阴离子,HSO4−,RCOO−及OH−(季
- 埃黎耶·埃黎赫·梅契尼可夫埃黎耶·埃黎赫·梅契尼可夫(乌克兰语:Илья Ильич Мечников,1845年5月16日-1916年7月16日),出生于乌克兰,俄国微生物学家与免疫学家,免疫系统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曾
- 甲状腺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又称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状腺亢进、甲亢,是一种由于体内过量的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 四碘甲腺原氨酸(T4,也即甲状腺素)造成的临床症状。而甲状
- 视紫红质1eds, 1edx, 1f88, 1gzm, 1hzx, 1jfp, 1l9h, 1ln6, 1u19, 2g87, 2hpy, 2i35, 2i36, 2i37· protein binding · photoreceptor activity· photoreceptor outer se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