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永别了,武器
✍ dations ◷ 2025-10-03 15:37:23 #永别了,武器
《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于1929年写成的半自传体小说。海明威用精炼的语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批判了战争的荒谬、虚无和非理性。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意大利军中作战的美籍救护车司机中尉弗利德利克·亨利的角度进行叙事。书名取自16世纪剧英国作家乔治·皮尔的一首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籍中尉弗利德利克·亨利(Frederic Henry)因为在意大利前线受伤,被转送到米兰的医院接受治疗,认识了英国女护士凯瑟琳·巴克莉(Catherine Barkley),互生爱意。此时前线战争不断失利,亨利的伤口也已完全愈合,亨利本来该归队,幸好他得了黄疸,又延长了假期。护士认为那是他有意过量喝酒而造成的。亨利生气的问护士知不知道患黄疸病是什么滋味。护士回答说,“我想那总比上前线好”。亨利与凯瑟琳在旅馆里过着甜蜜的日子,后来凯瑟琳怀了身孕,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凯瑟琳将亨利送上列车。亨利重返前线后,被派开车送医疗器材往南方。此时正值意大利军队在卡波雷托战役溃败,大举撤退之际,他收留了两名开脱的意大利军人,车子在途中陷入泥地,车上两名军人又想开脱,亨利开枪射杀了其中一位,另一位逃入田间。他们不得不弃车跋涉,途中亨利被当成逃兵逮捕,执行枪决时,亨利伺机逃脱。亨利直奔米兰找寻凯瑟琳,但凯瑟琳已去了斯特拉萨。历经千辛万险,亨利终于找到凯瑟琳,但意大利军事法庭却下令逮捕亨利。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他和凯瑟琳在风雨交加的夜里划船逃往瑞士,他们在边境被瑞士当局扣留,亨利谎称自己是运动员,热爱划船,前来瑞士参赛。因为他们有合法的护照,加上有足够的现金,瑞士当局并没有为难他们。在瑞士,他们度过短暂的幸福生活,凯瑟琳临盆时却因骨盆过小,难产而去世。亨利在黑夜里冒着大雨回到旅馆。这部小说的创作基于海明威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意大利部队服役的个人经历。凯瑟琳(Catherine Barkley)这个人物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一位叫做Agnes von Kurowsky的护士,海明威受伤后在米兰的医院受到过她的照料。海明威原计划娶她,可当他回到美国后,她轻蔑的拒绝了他的爱意。一位常驻巴黎的时尚记者Kitty Cannell,在书中成为海伦(Helen Ferguson)。急流的春天 (1926)
太阳照常升起 (1926)
永别了,武器 (1929)
虽有犹无 (1937)
丧钟为谁而鸣 (1940)
渡河入林 (1950)
老人与海 (1952)
河流中的岛 (1970)
伊甸园 (1986)
乞力马扎罗山下 (2005)大双心河 (1924)
士兵的家 (1925)
雨中的猫 (1925)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1926)
白象似的群山 (1927)
杀人者 (1927)
不败者 (1927)
一天的等待 (1933)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1936)
世界之都 (1936)
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1936)
赌徒、女尼与无线电 (?)
一个年轻人的冒险 (?)三个故事和十首诗 (1923) ·
在我们的时代里 (1925) ·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 (1927) ·
胜者一无所获 (1933) ·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1936) ·
第五纵队 (1938) ·
第五纵队与西班牙内战的四个故事 (1969) ·
尼克·亚当斯故事集 (1972) ·
完整故事集 (1987) ·
故事集 (1995) ·
本质的海明威 (?) ·
海明威的读者 (?)短暂快乐时光 (1961) ·
海明威英雄 (1967)午后之死 (1932) ·
非洲的青山 (1935) ·
狂野的一年 (1962) ·
流动的飨宴 (1964) ·
en:By-Line: Ernest Hemingway (1967) ·
en:Ernest Hemingway: Cub Reporter (1970) ·
海明威书信选集1917年-1961年 (1981) ·
危险的夏天 (1985) ·
en:Dateline: Toronto (1985) ·
真实的前线 (1999 memoir)永别了,武器 (1932) ·
战地钟声 (1943) ·
虽有犹无 (1944) ·
杀人者 (1946) ·
en:The Macomber Affair (1947) ·
中断点 (1950) ·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1952) ·
太阳依旧升起来 (1957) ·
永别了,武器 (1957) ·
老人与海 (1958) ·
一个年轻人的冒险 (1962) ·
杀人者 (1964) ·
战地钟声 (1965) ·
永别了,武器 (1977) ·
太阳依旧升起来 (1984) ·
爱与战争 (1996) ·
老人与海 (1999)永别了,武器 (1990)
相关
- 臭氧0.001962g/cm3(25 ℃)氧气臭氧(分子式为O3)是氧气(O2)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无色气体。英文臭氧(Ozone)一词源自希腊语ozon,意为“嗅”。臭氧主要存在于距地球表
- 痕痒痒,中医叫风瘙痒,是一种使动物有对发生部位产生抓挠欲的不快感觉,与疼痛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发生多源自周围神经系统(皮痒性和神经性)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性、神经源性和心理性)。皮
- 全能悖论对宗教的批评 · 自由思想反教权主义 · 反宗教虚构宗教全能悖论(omnipotence paradox)是一组关于“全能”概念在语义学上的悖论,它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一个全能的个体在逻
- 效应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英语:cytotoxic T cell,TC或CTL),也称杀手T细胞(killer T cell),TC细胞、胞杀T细胞、胞毒T细胞,或CD8+ T细胞,属于T细胞的一种,可以杀死癌细胞、受病毒感染的细胞,以及其
- 美浓美浓区(台湾客家语南四县腔:弥浓,miˇ nungˇ;台罗:Bi-long),旧称弥浓,是中华民国高雄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高雄市地理中心偏东北,北邻杉林区,东邻六龟区,南隔高屏溪与台湾省屏东县高树乡
- 伊能嘉矩伊能嘉矩(1867年5月9日-1925年9月30日),是一位日本的人类学家、民俗学家,一生致力于台湾原住民人类学研究,并对日本远野地区进行历史民俗研究。台湾历史学者杨云萍在《台湾风土》
- 华人社团华人社团简称华社或华团,即华人、华侨的民间组织社团。分布于世界各地。华团最初即为会馆,又可以、分为两类:华团在世界各地对华人进行管理,提供协助、庇护以及经济、住宿和谋生
- 阿尔卑斯山区阿尔卑斯山(德语:Alpen;意大利语:Alpi;斯洛文尼亚语:Alpe)是欧洲最高及横跨范围最广的山脉,它覆盖了意大利北部边界、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
- 高雄美国学校高雄美国学校(英语:Kaohsiung American School,简称: KAS),是一所位于台湾高雄市左营区的国际学校,成立于1989年。该校提供幼稚园至12年级课程。高雄捷运 █ 红线生态园区站左营
- 巴巴多斯元巴巴多斯元是巴巴多斯自1882年起的流通货币。货币编号BBD。 辅币单位为分,1元=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