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震级

✍ dations ◷ 2025-07-19 15:03:47 #矩震级
矩震级(记作 M w {displaystyle M_{w}} 或 M w {displaystyle Mw}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记作 M W {displaystyle M_{W}} ,英语:Moment magnitude scale),港澳称矩震级,台湾称地震矩规模,是记录地震强度的标度。1977年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金森博雄教授制定。计算公式为:其中 M 0 {displaystyle M_{0}} 为地震矩。由公式可以看出,矩震级每增加一级需要 10 1.5 {displaystyle 10^{1.5}} 倍的能量,也就是约31.6倍的能量。公式中使用的常数是为了使此标度与其他地震近震震级(如里氏地震震级)的数值相似。史上最强烈的地震为1960年智利大地震,规模为9.5级。矩震级的优点在于它不会像近震震级那样容易饱和。亦即,大于某震级的所有地震之数值都相同的情况不会发生。另外,此标度与震源的物理特性有较直接的联系。因此,矩震级已经取代近震震级成为世界地震学家估算大规模地震时最常用的标度。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对规模小于3.5级的地震不使用矩震级。

相关

  • Taq聚合酶结构 / ECOD结构 / ECODTaq聚合酶是由钱嘉韵于1976年从嗜热细菌海栖热袍菌(Thermus aquaticus)中分离出的DNA聚合酶。Taq聚合酶的常用简称有Taq Pol(或Taq酶)。Taq酶常用于放大
  •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英语: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ML),或称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炎,是一种以进行性脑损伤和多灶性脑白质炎症为特点的罕见并致命的病毒性疾
  • 指头的骨头趾骨(英语:phalanges,或Phalanx bone)或指骨是大多数脊椎动物手、脚指头处的骨骼。在灵长类动物身上,拇指(拇趾)通常有两节趾骨,而其余指头(趾头)则有三节。趾骨被归类为长骨(英语:long
  • 澎湖原人澎湖原人(学名:Homo tsaichangensis),是在澎湖水道海域发现的原始人类,其下颚骨化石具备直立人的特征,经铀同位素之放射性定年及冰河时期海平面的升降判断其生存年代距今约45万至1
  • 聚酯纤维聚酯(英语:Polyester)是一类在其主链上含有酯基官能团的聚合物。虽然聚酯有很多种,但是“聚酯”一词通常指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酯纤维是由饱和的二元酸与二元醇通过缩
  • 边界层边界层,又称附面层是一个流体力学名词,表示流体中紧接着管壁或其他固定表面的部分。边界层是由黏滞力产生的效应,和雷诺数Re有关。一般提到的边界层是指速度的边界层。在边界层
  • 欧洲刑警组织欧洲刑警组织(英语:European Union Agency for Law Enforcement Cooperation,简称Europol)前称欧洲警察局(European Police Office)和欧洲缉毒组(Europol Drugs Unit)为欧盟的一个常
  • 机长(英语:Captain),又称正驾驶,是航机内拥有最高指挥权的人。在双人坐的民航机、运输机、轰炸机上,机长的座位位于驾驶舱左侧;在双人坐的战斗机上,机长的座位位于驾驶舱前方;而在双
  •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简称台大医院(英语: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是台湾一所公立医院,乃台湾第一所提供西式医疗服务的政府医疗机构,总院区位于台北市中山南
  • 效度有效度(法语:Validité; 英语:Validity;德语: Validität)是研究方法中关于测量方式能否如实反映所欲测量的能力。一项有效度高的衡量较一项有效度低的衡量更为准确。譬如以一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