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边界层
✍ dations ◷ 2025-10-10 12:21:29 #边界层
边界层,又称附面层是一个流体力学名词,表示流体中紧接着管壁或其他固定表面的部分。边界层是由黏滞力产生的效应,和雷诺数Re有关。一般提到的边界层是指速度的边界层。在边界层外,流体的速度接近定值,不随位置而变化。在边界层内,在固定表面上流速为0,距固定表面越远,速度会趋近一定值。若流体的速度为
u
(
y
)
{displaystyle u(y)}
,
y
{displaystyle y}
为该点和固定表面的距离,而流体在不受黏滞力影响的速度为自由速度
u
o
{displaystyle u_{o}}
,则可依下式定义边界层厚度(也称作速度边界层厚度)
δ
{displaystyle delta }
,即速度到达99%自由速度
u
o
{displaystyle u_{o}}
的位置:边界层厚度越小,边界层内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可以视为速度的扩散率越大。在不可压缩流中,位移厚度(displacement thickness)δ*或δ1可以用以下的方式定义:而在可压缩流中对应的定义如下(
ρ
{displaystyle rho }
为流体密度):位移厚度可视为若流体没有黏滞力,其速度为自由速度
u
o
{displaystyle u_{o}}
,若其流量(可压缩流中为质量流量)和原来流场的流量相同,流体可以减少的厚度。位移厚度可以量度在一流场中,因黏滞力而减少的流量。以类似的方式可以定义动量厚度(momentum thickness)θ或δ2:动量厚度可视为若流体没有黏滞力,其速度为自由速度
u
o
{displaystyle u_{o}}
,若其总动量和原来流场的动量相同,流体可以减少的厚度。在热传导中也有热的边界层。热边界层厚度定义和边界层厚度类似,是从边界到温度为99%原始流体温度位置的距离。
热的边界层厚度越小,表示热传的效果越好。热传的边界层厚度及速度边界层厚度的关系由普兰特尔数Pr控制。若 Pr=1,两者厚度相同;若Pr> 1,热传边界层厚度较薄,热传的效果较好;若 Pr < 1,热传边界层厚度较厚,热传的效果较差(如空气)。
相关
- 蜡样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学名:Bacillus cereus),又称仙人掌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β溶血性的杆状细菌 。经常在土壤和食物中被发现,有些菌株会引起食物中毒,例如"炒饭综合症"(Fried Rice Syn
- 骨科骨科即骨外科,也被称为矫形外科(英语:Orthopedic surgery 或 Orthopaedics,美式英文:Orthopedics)是使用手术和非手术的方法来治疗肌肉骨骼系统创伤、脊柱损伤、运动损伤、退行性
- 羊膜破裂羊膜囊破裂(Rupture of membranes,简称ROM)是指孕妇的羊膜囊破裂。此时会有少量羊水从阴道流出,因此也称为破水。一般羊膜囊破裂是发生在妊娠期满,可能在分娩开始或是分娩过程中,
- 常染色体体染色体又称常染色体,是指染色体组中除性染色体之外的染色体。例如人类的23对染色体中,有22对是常染色体,余下的一对是X染色体和/或Y染色体组成的性染色体。
- 鼻骨骨折鼻骨骨折(nasal fracture或broken nose)也称为鼻骨折,系指鼻骨的骨折。可能的症状为流鼻血、鼻子肿胀、鼻子瘀青及呼吸不顺,可能并发有其他脸部创伤(英语:Facial trauma)和鼻中隔血
- 原住民原住民,旧称土著,是指某地方较早定居的族群,皆源自外来者(尤其是入侵者)对本地人(或族群)的称谓,原意指当地居民、原居民,但多具有土番、番人、土人等落后的贬意,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后期
- 施氏食狮史《施氏食狮史》是一篇由中国语言学家赵元任所写的同音文章,全文共92字(连标题97字),每字之普通话拼音都为shi(注音符号为ㄕ),只是声调相异。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这篇文言文
- 处方缩写词列表处方缩写词列表是医学处方中常用的基于拉丁文术语的词头缩写。其中的大写、句点'.'的使用是可选的版式风格。列表中不包含处方中常见的药品的缩写。列表中红色条目是在美国
- 司马南司马南(1956年6月22日-),本名于力,祖籍山东,毕业于哈尔滨商业大学,中国共产党党员,学者、作家、教授、主持人、演员。司马南在20世纪末因反伪科学和揭露伪气功、假神医而闻名;21世纪
- 诱发电位测试事件相关电位(英语: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是一项基于脑电图技术的,在神经科学领域中有广泛应用的研究手段。在国际心理生理学研究学会(Society for Psychophysiological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