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越南人

✍ dations ◷ 2025-07-19 09:49:38 #各族群日本人,海外越南人,日越关系,日本族群

在日越南人(日语:在日ベトナム人 ;越南语:Người Việt tại Nhật Bản/�越在日本)指移居日本的越南人,亦是日本第五大外籍族群。直至2015年末,在日越南人人数为146,956人,其中大部分居于关东地方和京阪神地区。

20世纪初,受阮朝皇族强㭽和潘佩珠发动的东游运动所刺激,大量越南人移居日本。直至1908年,有200名越南人前往日本的大学留学。但是,在日越南人大多数是1970年代末移民日本的越战难民,占整体在日越南人的70%。日本在1970年代末开始接收越南难民,因此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提倡的单一民族政策。大多数越南移民居于神奈川县和兵库县,其后有部分迁至韩裔社区定居。但是他们对韩裔社区的归属感不高,并认为他们是日本民族的主流而非少数族裔。

第三波越南人移民日本的浪潮于1990年代开始,他们以外劳身份在日本定居。这批越南人本是从东方集团国家返越的合约工人,因东欧剧变而需寻求另一个可赚取可观收入的地方,而日本因为邻近越南,而且生活水平高而吸引了这批合约工人。直至1994年末,每年前往日本工作的越南工人达14,305人,大多持工业实习签证赴日工作。与东南亚其他劳工输出国相比,大部分赴日工作的越南人多为男性,这与越南政府限制外劳从事家庭佣工和娱乐行业等女性主导的行业有关。

在日越南人在适应日本生活时有各种困难,尤其在教育及就业方面较为严重。他们在高中入学率只有40%,比日本公民的96.6%为少。他们的日语水准较差,加上学校无法针对因日、越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学习困难而调整课程,是导致在日越南人高中入学率偏低的原因。此外,成年才移居日本的越南人与在日本成长的新一代越南人,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其关系亦渐趋紧张。前者认为后者冷漠而有隔阂,后者则认为前者的日语水准差劣。大部分在日越南人并不使用日本名字;或即使他们有日本名字,亦偏好使用其越南名字,但他们亦认为日本名字有助他们寻找工作,或避免他人耻笑自己用片假名拼音的越南名字。

佛教及天主教是在日越南人族群的主要信仰。

相关

  • 蓝起司蓝乳酪(Blue cheese)又称蓝纹干酪、蓝芝士、蓝起司,是干酪的一种,特点是以青霉菌发酵而成,使其表面有一些蓝色的斑纹。蓝干酪可以用牛奶或羊奶制成。较著名的蓝干酪种类包括法
  • 荷质比荷质比又称比荷、比电荷,是一个带电粒子所带电荷与其质量之比,其单位为C/kg。计算时,粒子无论带何种电荷,应一律代入正值计算。电子电荷 e
  • 朱一贵事件朱一贵(1690年-1722年),小名祖,福建漳州长泰人,是台湾清治时期首位大型武装起义举事者、清治三大民变朱一贵事件的发动人。举事期间,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永和,并受众人拥戴为中兴王
  • 会厌音会厌音(epiglottal consonant、会厌辅音)为杓会厌襞(英语:Aryepiglottic fold)(杓会厌皱褶、杓状会厌襞,位于咽头下部)对会厌之闭锁与张开其间隙开合的交作发音所产生之辅音。亦称之
  • B·贾扬特·巴利加B·贾扬特·巴利加(英语:B. Jayant Baliga,1948年4月28日-),印度电机工程师,专精于功率半导体元件,发明了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为纪念晶体管发明50周年,科学美国人杂志将其列为“八位半
  • 玛丽·维奥利特·葛瑞米玛丽·维奥利特·葛瑞米(Mary Violet Graeme,1875年-20世纪),是一名英格兰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出生于苏格兰。玛丽·维奥利特·葛瑞米于1899年与梅莉尔·卢卡斯搭档,赢得了第一届全英
  • 都尉都尉,是中国、朝鲜、越南很多官职称号的一部分,各种都尉职权地位差异较大,又分为各地管领军事事务的都尉与中央领特定事务的都尉两类。战国时代,都尉是为比将军职位低的武官。秦
  • LibtoolGNU Libtool是一种属于GNU建构系统的GNU程序设计工具,用来产生便携式的库。这里引用libtool手册的说明:GNU libtool借着将平台特定的相依性,和用户界面,都封装在一个脚本中,来简
  • 农业科技要闻选集《农业科技要闻》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于1983年创办的,专门报导国内外重要农业科技成就和研究进展的内部刊物。它的阅读范围比内部参考还要小。它的送阅对象是国家领导人、省、
  • 王长勇王长勇(1957年-)是一位中国政治人物。1957年出生于云南省。现任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在2001年委任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管理层至今,也是云南省省委委员、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