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质比

✍ dations ◷ 2025-07-23 07:06:51 #荷质比
荷质比又称比荷、比电荷,是一个带电粒子所带电荷与其质量之比,其单位为C/kg。计算时,粒子无论带何种电荷,应一律代入正值计算。电子电荷 e {displaystyle e} 和电子静止质量 m {displaystyle m} 的比值 e m {displaystyle {frac {e}{m}}} (电子比荷)为电子基本常量之一,可通过磁聚焦法、磁控管法、汤姆孙法及双电容法等进行测定。2014年,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对于电子比荷的推荐值是 e / m e = 1.758820024 ( 11 ) × 10 11 {displaystyle e/m_{e}=1.758820024(11)times 10^{11}} C/kg。质子比荷的值为 9.578309 {displaystyle 9.578309} C/kg,一般计算中取 1 × 10 8 {displaystyle 1times 10^{8}} C/kg.阴极射线和β射线等带负电粒子的 e m {displaystyle {frac {e}{m}}} 之值相同。1897年,约瑟夫·汤姆孙透过测定阴极射线在磁场和电场的偏转,获得电子的电荷对质量的比值,且电子在带电粒子中具有最大质荷比。1901年,沃尔特·考夫曼发现β射线(高速电子流)的荷质比随速度增大而减小,由于电子电荷守恒,因此实验表明电子的质量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结果也成为狭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之一。在某些领域,质荷比( m Q {displaystyle {frac {m}{Q}}} )也常被使用,这是荷质比的倒数。在质谱分析中,当加速电压与电场强度恒定时,粒子运行轨迹半径与质荷比成正比。 质荷比不等于荷质比

相关

  • 蠕虫病蠕虫病,也称为蠕虫感染,是人和其他动物一部分身体被寄生蠕虫感染导致的一种巨噬细胞疾病。这些寄生虫种类很多,大致分为绦虫、吸虫和线虫。它们通常生活在宿主的胃肠道中,但也可
  • 成瘾成瘾(英语:addiction)是指一种重复性的强迫行为,即使这些行为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下,仍然被持续重复。这种行为可能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造成,重复这些行为也可以反过来
  • 胆囊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用。胆囊是一个有弹性的梨形囊袋。胆囊内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会分泌出粘液,构成粘膜。保护胆囊内壁免受胆汁腐
  • 保罗·斯泰恩哈特保罗·斯泰恩哈特(英语:Paul Steinhardt,1952年12月25日-),美国宇宙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他和他的学生独立地修正了古斯的暴胀模型。在2002年时,由于对宇宙暴胀理论的贡献而荣获
  • 双受精双受精(英语:Double fertilization,或称作双重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现象。当一朵花的雌蕊经授粉作用后,花粉粒在雌蕊的柱头上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前端有管核引导生长,并经由
  • 社区农圃社区农圃亦称社区花园或社区园圃,为让社区居民进行园艺与农事耕作的场地。社区农圃鼓励了城市社区的食品安全,让居民们可以种植作物供自己或捐给他人食用。农圃还可以避免人们
  • 山崩山体滑坡(英文:Landslide),又称山崩、山泥倾泻或土溜,是指在重力的影响下块体沿着一段山坡下滑的坍方现象。若是土体坍方时,混和雨水或河水则演变成土石流。地滑又称走山,是融合岩
  • 提睾反射提睾反射(Cremasteric reflex)是指轻轻抚摸男性大腿内侧上方皮肤,可以引起同侧提睾肌(cremasteric muscle)收缩使睾丸上提的反射。提睾反射产生的机制是:当抚摸大腿内侧,由L1和L2
  • 波罗的海三国欧洲(灰色)  —波罗的海国家(英语:Baltic states,爱沙尼亚语:Balti riigid, Baltimaad,拉脱维亚语:Baltijas valstis,立陶宛语:Baltijos valstybės;又称波罗的海三国)是指地缘政治学概
  • 田麦角碱田麦角碱(agroclavine),是一种吲哚衍生物类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