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位点

✍ dations ◷ 2025-10-04 16:39:15 #AP位点
在生物化学和分子遗传学之中,AP位点(缺嘌呤/缺嘧啶位点),也被称作是缺碱基位点,通常位在由嘌呤或是嘧啶组成的DNA之内(也有极小几率出现在双链RNA之内),不是自发的话就是由DNA损伤造成。在一般生理条件下,一个细胞每天估计产生约10,000个缺嘌呤位点和500个缺嘧啶位点。AP位点能够由自发的去嘌呤作用产生,但也可能充当碱基切除修复机制中的中间产物。在这过程之中,DNA 糖苷酶识别受损的碱基,并切下N-糖苷键结,使碱基脱去产生AP位点。不同的N-糖苷酶能够分别不同类型的损伤,其中包含过氧化或是甲基化的碱基,或是尿嘧啶出现在DNA之中。AP位点在这之后被AP 内切酶切除, 生成3'羟基和5'磷酸脱氧核糖的末端(参见DNA 结构)。在另一种方法之中,双功能的糖基化酶-裂解酶能切除AP位点,生成一个5'磷酸盐并邻接着一个3'α,β-未饱和的醛类。两种机制最后都造成单股DNA断裂,之后被长-补丁和短-补丁碱基切除修复的机制所补齐,形成双股的DNA。如果有未修复的情况,半保留复制进行时,AP位点将能够导致突变发生。AP位点能造成复制叉停止,以及被跨损伤修复机制所略过。对于E. coli,腺嘌呤会被优先插入,并略过AP位点,这个过程被称作"A规则"。跨损伤修复机制在高等的真核生物之中会更为复杂,不同的碱基在不同的生物和实验条件下,会显现不同的偏好。

相关

  • 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即某种地图投影,将地球或其他星球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通过概括和符号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按照统一的设计和要求编制的多幅地图的汇集被称作“地图
  • 外层空间条约《外层空间条约》(Outer Space Treaty)又名《外空条约》,全称为《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的外太空活动所应遵守原则的条约》,1966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1967年
  • 古食肉目肉齿目(学名:Creodonta),又名古食肉目,是一目已灭绝的哺乳动物,生存于古新世至中新世。它们与食肉目有一个共同祖先,而且一样拥有裂肉齿。肉齿目是5500-3500万年前非洲、欧亚大陆及
  • 龙水化龙宫龙水化龙宫,是台湾高雄市鼓山区次分区凹子底龙水里的庙宇,主奉中坛元帅。化龙宫之中坛元帅金身最早可追朔至明郑时期李氏先祖由福建分灵来台奉祀。李氏先祖来台时在鼓山龙水定
  • 长江板块隐没带 Alps 造山带 30→ 相对于非洲板块的移动速度(毫米/Y)华南板块,也称扬子板块、长江板块,是指从秦岭淮河到冲绳海槽这个巨大的稳定地区,是一块位于东亚的板块。在华南板块内
  • 马卡鲁峰马卡鲁峰(英语:Makalu)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珠穆朗玛峰东南约24千米,海拔8,485米,是世界第五高峰。
  • 1154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马哈卡雷尔·希内克·马哈(Karel Hynek Mácha,1810年11月16日-1836年11月6日)是捷克著名的浪漫派诗人。他被称为“捷克诗歌的施洗者和培育了整个现代诗歌的精神之父”。他的代表作
  • 国际信息局国际信息局(Bureau of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Program)是美国国务院的一个下属机构,负责向国外公众介绍美国及其对外政策。
  • 山毛榉科山毛榉科(Fagaceae)亦称壳斗科,属双子叶植物纲。本科植物除热带非洲及南非地区不产外,在北半球均有分布,并以亚洲种类最多。本科的植物都是落叶或常绿乔木,单叶互生,全缘或有齿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