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食肉目

✍ dations ◷ 2025-10-08 09:18:49 #古食肉目
肉齿目(学名:Creodonta),又名古食肉目,是一目已灭绝的哺乳动物,生存于古新世至中新世。它们与食肉目有一个共同祖先,而且一样拥有裂肉齿。肉齿目是5500-3500万年前非洲、欧亚大陆及北美洲生态中重要的肉食性哺乳动物。在渐新世的非洲,它们是主要的掠食者。在渐新世初及中新世中期,它们分别与中兽目及巨猪科竞争并胜出,但最终败给了食肉目。最后的一属肉齿目于800万年前灭绝,由食肉目取代其生态位。肉齿目曾被认为是食肉目的祖先,但现时却认为它们有共同祖先。它们与食肉目一样有食肉齿,可以切开肉类。一些学者指肉齿目代表了一类有不同祖先但趋同演化而来的哺乳动物,而非来自单一的共同祖先。虽然它们要直至新生代才发生适应辐射,其起源最少可以追溯至上白垩纪。肉齿目于5500-3500万年前是主要的肉食性哺乳动物,始新世是其多样化及优越性的高峰。直至渐新世中期,肉齿目在北美洲、欧亚大陆及非洲取代了中兽目及大型的掠食鸟类,及后与自己的近亲食肉目竞争。最后的新鬣兽于约800万年前灭绝。肉齿目分布于北美洲、欧亚大陆及非洲,外观像现今的食肉目。其下的伟鬣兽被指是陆地上最大的掠食性哺乳动物,体型像美洲野牛属,而头颅骨是虎的两倍。伟鬣兽的体型可以比美蒙古安氏中兽。2019 年发现的巨狮鬣兽体型可能更胜伟鬣兽,体重可达 1,500千克(3,300磅),超过现存的北极熊。肉齿目优越于其他的早期食肉目,如细齿兽类。它们生存至800万年前,最后的新鬣兽于巴基斯坦消失。熊、猫、鼬科、鬣狗、犬科(如狼)及其他的食肉目取代了肉齿目的生态位。肉齿目被食肉目取代的成因并不清楚。有可能是因它们较细小的脑部、并不怎么有效能及跖行的运动方式。这些深层的缺点可能在经历数百万年后变得甚为重要。肉齿目的腰荐椎并不像食肉目般适合奔跑。肉齿目的牙齿的排列亦和食肉目或其共同祖先有一些分别。在肉齿目和大部分食肉目的最后共同祖先细齿兽类中,最后的上前臼齿及第一圆下臼齿都是食肉齿,可以帮助在后面的牙齿磨碎非肉类食物。但在肉齿目中,它们的食肉齿在更后的位置:在第一上臼齿及第二下臼齿,或是第二上臼齿及第三下臼齿。这使得它们差不多只可以吃肉。对于现今绝对肉食性的猫科,第二及第三臼齿完全消失了,而食肉齿后的第一上臼齿亦退化了。故此现今的猫科只是偶尔会吃植物。

相关

  • 牙体技术师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牙体技术师(英语:Certified Dental Tech
  • 在试管内In vitro是拉丁语中“在玻璃里”的意思,意指进行或发生于试管内的实验与实验技术。更广义的意思,则指活生物体之外的环境中的操作。常见的例子是人工受精。在细胞生物学等领域
  • PVC聚氯乙烯(英语:Polyvinyl Chloride,缩写:PVC)是氯乙烯经加成聚合反应得到的的高分子材料。是聚乙烯和聚丙烯之后,第三种最广泛生产的合成塑胶聚合物。聚氯乙烯有两种基本形式:硬性
  • 脓是一种黄色或黄白色液体,是动物身体在发炎反应中所生成的物质,脓在周围组织所堆积而成的区域称为脓疮。这些液体,是由死亡或存活的白血球细胞所制造。脓存于患部内触碰会有疼
  • 腐生腐生是指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或其他有机物获得营养,以维持自身正常生活的一种方式。凡是以腐生方式取得营养的生物称为腐生生物。如大多数霉菌、酵母菌、细菌和放线菌
  • 奥尔堡自治市奥尔堡自治市(丹麦语:Aalborg Kommune)是丹麦的一个自治市,位于日德兰半岛北部,属北日德兰大区。面积1,133.99平方公里,2009年人口196,292人。首府奥尔堡。2007年由原奥尔堡自治市
  • Dhat症候群Dhat症候群(英语:Dhat syndrome,梵语:धातु दोष,IAST:Dhātu doṣa)又称Dhat综合症、永恒本质综合症、泄精症,是一种存在于印度男性间的心理疾病,其中患者有早泄及阳痿的抱怨,并
  • 大肠激躁症大肠激躁症(英语: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又称为大肠躁郁症、肠躁症、躁性大肠征候群、肠易激综合征,主要为没有任何肠胃道疾病损伤下出现腹痛及排便型态改变的症状。这些症状
  • Akt/PKBAkt信号通路或者PI3K-Akt信号通路是促进响应胞外信号的信号转导途径。涉及到的核心蛋白是PI3K (磷脂酰肌醇 3-激酶) 和Akt(蛋白激酶B)。一种生长因子的初始刺激引起细胞表面
  • 鬯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九十二个(十划的则为第六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鬯部归于十划部首。鬯部只以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