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陵

✍ dations ◷ 2025-10-08 06:18:03 #陕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咸阳文物,汉朝皇家陵寝,前2世纪完工建筑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汉阳陵是西汉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是咸阳原西汉诸帝陵中最东的一座,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和西安市高陵县三地。景帝驾崩于公元前141年,15年(公元前126年)后王皇后薨,方合葬陵内。汉阳陵为2001年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在西汉帝陵内),西安考古所曾于1998年发掘了10余条陪葬坑。2004年,西安考古研究所对陵区内的丛葬坑(部分)、陪葬墓园、祭祀建筑等进行了发掘,目前已于原址建立咸阳汉阳陵博物馆作保护参观之用。

汉景帝于五年(前153年)正月(或为三月)开始修建阳陵以及阳陵邑。同年五月,招募民众迁徙到阳陵邑,给钱二十万。景帝后三年(前141年)驾崩后,于二月癸酉日(3月18日)下葬,从驾崩到下葬共十天。王皇后于元朔三年(前126年)去世,在景帝之后十五年,合葬阳陵。自景帝始修陵墓到王皇后入葬,阳陵修筑达28年。

在新朝灭亡后,赤眉军攻入长安。一时间长安混乱,死者数十万,除了霸陵、杜陵外,宗庙园陵都被毁坏。

汉阳陵位于汉长安城的东北方向,是咸阳原上西汉帝陵中最东边的一座,与汉高祖的长陵相邻。陵区位于泾水和渭水之间,泾渭在其东不远处合流。

汉阳陵主要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地以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

帝陵为汉阳陵的主要部分,其下埋葬着汉景帝。帝陵高约31米,外围放射状地分布有81条从葬坑,其中出土了大量文物。帝陵的南阙门为正门,规模较大。现已发掘保护。后陵在帝陵东450米,高约25.5米,有28条丛葬坑,其下葬着皇后王氏。

阳陵陵园内有大型礼制建筑遗址,考古学家将其分为一号建筑遗址和二号建筑遗址。一号建筑遗址位于帝陵西南约450米处,东西长320米,南北宽210米。外围有壕沟、垣墙,墙内有保护完好的大型建筑遗址。考古发现了墙基、柱础、庭院等建筑遗迹以及瓦当、陶俑等。二号建筑遗址位于帝陵东南约300米处,形状为正方形边长260米。建筑由内外两层,外层有壕沟,沟内四角有廊房,四边的中部有门道。内有中心建筑,为正方形边长53.7米。遗址内高外低,夯土而成。中部有一中心柱石,外围有砖铺回廊和散水,被称为罗经石。

南北区丛葬坑分别位于帝陵西北和东南方向450米处,各有丛葬坑24座。坑的长短宽窄不一,最长的有299米,最宽的有10米,深一般在7~8米,坑之间间距一般在20米左右,均为竖穴土圹地下隧道式建筑。由于坑中出土文物大多与军事相关,故考古学家推测其为西汉南军和北军的缩影。

贵族陪葬墓园共有两处,分别在东部和北部。北部的陪葬墓在帝陵北约600米处,现存两座大墓,均为东西向中字型,有封土,外围有丛葬坑12座。东部的陪葬墓在司马门外100米以东,东西2.5公里,南北1.5公里的范围内,有大小年代不一的陪葬墓园200多个,其中探明的墓葬有10000多座,发掘的有2000多座。

阳陵邑位于陵园以东,面积有4.5平方公里,由东西向街道11条,南北向31条,里坊200多个。主街道将城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官署区,南部为居民区。

汉阳陵已经发现数以千计的大量彩绘裸体陶俑,与秦兵马俑风格完全不同,非常有历史意义,而且证明并未被盗,另外还有很多有价值的发现,如汉代宫阙。

汉阳陵的出土器物中最为主要的是大量的陶俑。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类是裸体的彩绘陶俑,这种陶俑原本是有丝或布制成的衣服,或是铠甲,以及可以活动的木质双臂,由于上述物质年久腐烂,于是出土时就只剩陶制的裸体头身了(部分武士俑有铠甲的痕迹)。陶俑中最多的是男性,其次女性,宦官俑最少,一般高度在55-60厘米之间。在肌肤和五官施以不同颜色的彩绘,使其肖似真人。裸体俑中出土最多的是男性武士俑,一般身穿铠甲,以军阵的形式出现。其中除静态站立的姿势以外,还有动态作行走状的,而且面部各异表情生动。裸体女俑中侍女俑居多,其中有橙红彩和白彩之分,白彩以象征女性的白嫩的肌肤。宦官俑与一般男俑的区别在于生殖器,宦官俑的生殖器没有睾丸且阴茎较一般男俑要小得多。裸体俑中还有骑兵俑,其胯下原有木马,现已朽烂,其中分男骑兵俑和“女骑兵俑”。其中“女骑兵俑”造型极其夸张,颧骨极高,眼睛细小,表情奇异。对于这种“女骑兵俑”是否为女性在学界还存在争议,有认为女性的,也有认为是男性的(没有明显的胸部),也有观点认为是汉代老妇。

除裸体俑外,还有塑衣式彩绘俑,这种俑全部用陶制成,并在烧制完成后施以彩绘。其中有文吏俑,着长袍,拱手而立,表现的是汉朝文吏的形态。侍女俑有两种,一种身着落地长裙,双手在腰前拱手而立,神态端庄,另一种着及膝长襦,手中持慧(已腐烂),表情木讷,地位较前一种为低。此外还有乐伎俑和舞蹈俑,乐伎俑一般为男性,手中的乐器已经腐烂,舞蹈俑为女性,作长袖善舞状。

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制动物出土。有陶猪、陶牛、陶马、陶羊、陶鱼、陶鸡等出土,其中陶公鸡施以黑、红、白等多色彩绘,以肖似实物。陶制生活用具也有出土,包括陶盆、陶罐、陶鼎等等。

兵器方面,丛葬坑内出土的均属冥器,模拟汉代实物,材质以铜铁为主。比如说有长17厘米的铁矛头、36厘米的铁剑、5厘米的铁戟、3厘米的铜镞等等,均是按实物缩小的,比例不一,没有实用价值,也不应当被看成武士俑的兵器。同一类型的还有铜钱、铜砝码、铜带钩、铜升等等。具有使用价值的铜器也有出土,比如说“般邑家”铜锺,高43厘米,铸有铭文,此外还有铜豆、铜匜、铜熏炉等等,多是在陪葬墓园出土。

其他如瓦当、铜镜、玉器等也有出土。

帝陵的丛葬坑似乎在模仿一些汉朝的官署。在陵东12号坑中出土了“宗正之印”,其中还有数十件车马器,推测原有木制车马模型,当是在模仿九卿中的宗正。在陵东17号坑内发现了“宦者臣印”,陵东21号坑内发现了“东织令印”。

各种陶俑

带盔甲的陶俑

舞女俑

骑兵俑

各种陶制动物

18号坑

21号坑

14号坑

车马仪仗队复原模型

汉阳陵内马车

目前建有汉阳陵考古陈列馆保存和展示从阳陵发掘出来的文物。考古陈列馆建成于1999年,位于帝陵和后陵的南侧,采用半地下式两层建筑,面积约3750平方米。陈列有“阳陵概况介绍及礼制性建筑出土文物”、“帝陵丛葬坑出土文物”、“陪葬墓园文物陈列”等单元,展示从阳陵各部分历年出土的文物,总计1800余件。

在帝陵东北侧建有帝陵外葬坑保护展示厅。1998年对帝陵外葬坑的10条丛葬坑进行了发掘,出土各种陶俑、动物雕塑、生活用具等等大量文物。2006年在原址建立保护展示厅,为全地下建筑,原址保护陵东12~21号坑,并通过玻璃幕墙和玻璃通道将游客和遗址隔离,以达到保护文物和游客参观的双重目的。

另外在南阙门遗址和宗庙遗址都建有保护性建筑。

1963年汉阳陵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中国国务院公布汉阳陵(包括在西汉帝陵内)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公布汉阳陵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来汉阳陵参观过的政要有李瑞环、江泽民、罗干、希拉克、萨科奇等。

参见: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

  • 微孢子虫微孢子虫(学名:Microsporidia)为罗兹菌门下的一纲。它是由孢子形成的单细胞寄生虫。目前多于一百万种微孢子虫中的1500种版命名。微孢子虫只能寄生于动物宿主。大部分的动物物
  • 有机农业的历史有机农业的历史(英语:History of organic farming)是指有机农业的发展与经过。1924年,由德国人鲁道夫·史坦纳首先提倡农作物有机栽培法,但当时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为追求农业的工业
  • 教会罗马字教会罗马字,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来华传教士制订和推行的各种罗马字母(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教会罗马字最早产生于福建厦门,厦门话罗马字又叫“厦门白话字”,于1850年制订。在这之
  • 克利夫顿克利夫顿(英语:Clifton),位于美国新泽西州巴赛克县(40°51′44″N 74°09′37″W / 40.862137°N 74.160393°W / 40.862137; -74.160393),总面积11.397平方英里(29.52平方千米),根据
  • 国会开幕大典政治主题国会开幕大典(英语:State Opening of Parliament)是英国通常在每年5月或6月,于上议院议事厅举行的仪典。在仪典中,两院议员会聚首一堂,恭听君主致辞,标志着新一届国会会期
  • 廖俊智廖俊智(James C. Liao,1958年-),台湾化学家,生于高雄市。2014年获选为第30届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2015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6年经总统核定为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8
  • 蒂尔曼蒂尔曼县(Tillman County, Oklahoma)是美国奥克拉荷马州西南部的一个县,南邻德克萨斯州。面积2,277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9,287人。县治弗雷德里克 (Freder
  • 车体风格车体风格即自从进入多种类汽车的时代后,依据所车体外貌、大小,所给予相当主观的区分名称。但是,并非代表所有的车体风格皆有在各个国家出售或使用相同的名称。汽车底盘较高且四
  • 酸性火成岩酸性火成岩,也叫做“花岗岩-流纹岩,是火成岩的一大类,其中富含二氧化硅,含量达65-75%。酸性岩包括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等,其中浅色的含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等,深色的含有
  • 古文苑《古文苑》是周到南朝齐诗文总集,凡21卷,诗2卷,著作不详,北宋孙洙得自佛寺经龛之中。有诗、赋、杂文共260篇。《隋书·经籍志》、《新唐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均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