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会罗马字
✍ dations ◷ 2025-07-19 18:42:51 #教会罗马字
教会罗马字,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来华传教士制订和推行的各种罗马字母(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教会罗马字最早产生于福建厦门,厦门话罗马字又叫“厦门白话字”,于1850年制订。在这之后,陆续出现了福州话、宁波话、潮州话、海南话、辰州话、莆田话、客家话、上海话、台州话、建瓯话、温州话、官话(北京话)等方言罗马字。1860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天津条约”,正式准许外国传教士去中国传教。但事实上在此之前,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传教士,就已经在闽南和台湾传教。白话字最初在厦门正式推行是在1850年,但它的滥觞可以追溯到1815年马礼逊在马六甲开办的英华学院所拟定的汉语罗马字方案,白话字的最初方案可能就是发源于英华学院的。后来外国传教士来厦门传教,就是使用这方案学习厦门腔闽南话。1844年-1848年,约翰·卢还在厦门编了一本《罗马化会话字典》(按即《厦门词汇》),显然也是为了帮助传教士学习厦门腔闽南话。由此可见,这种白话字起初是为了外国人学习厦门话而设计的。后来,传教士们为了让信徒们自己阅读《圣经》,就把原来为外国传士学习厦门话而设计的白话字用来翻译《圣经》。第一个用白话字翻译《圣经》的是养雅各,他用罗马字拼写《圣经》的一部分,即《创世记》中约瑟的历史记载。而第一个拿这种白话字对教徒进行教学的是打马字(John Van Nest Talmage,1819年-1892年),1850年他和养雅各、 罗帝一起在厦门的一个教会学校教学罗马字,使用的书就是养雅各翻译的《圣经》。教会罗马字在台湾已由长荣中学刘道兴老师应用到汉语系统,可参考一语三文的圣经本网页:http://web.cjshs.tn.edu.tw/dasn/book/16_ling4_lei4_fu2_in/index.html
相关
- 盐酸阿比朵尔阿比朵尔 (俄语:Арбидол,英语:Arbidol) 是一种抗病毒药物,由前苏联药物化学研究中心研制开发,主要适应症是A类、B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同时对其他一些呼吸道病毒感
- Be2s22, 2蒸气压第一:899.5 kJ·mol−1 第二:1757.1 kJ·mol−1 第三:14,848.7 kJ·mol−1 (主条目:铍的同位素铍(Beryllium,旧译作鋍、鑉、鋊)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Be,原子序为4,属
- 喷气孔火山喷气孔(英语:fumarole)是一种地壳裂缝,通常出现于火山附近。火山喷气孔会喷发蒸气及各种气体,如二氧化硫、盐酸和硫化氢,其中喷发硫化物质的,则被称为硫气孔。火山喷气孔会由许
- 正感知链(英语:Sense,也称股)在分子生物学中指一段核酸分子(如RNA与DNA)及其互补序列在指定氨基酸序列中的作用性质。例如,若RNA可以直接合成蛋白质,则该段RNA为正链;反之,若RNA需要先进行转
- 人造钻石合成钻石或称人造钻石,即透过技术加工制成的钻石,对比于地质作用自然形成的天然钻石。合成钻石也广泛被称作HPHT钻石和CVD钻石,分别表示它的加工方式:高温高压(High-Pressure Hig
- 刘永坦刘永坦(1936年12月1日-),中国电子工程专家。生于江苏南京。先后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研究生院院长。199
- 陶瑞宝陶瑞宝(1937年3月17日-),出生于上海,中国理论物理学家。1937年出生在上海。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64年该校研究生毕业。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复旦大学教授。
- 氧8固氧、固态氧形成于正常大气压的54.36K(-218.79°C)以下。固态的氧气由于吸收红色光,像液氧一样,是浅蓝色透明物质。 氧分子因它在分子磁化(molecular magnetization)上与晶体结构
- 1813年1813年逝世人物列表: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奥古斯特·冯·马肯森(August von Mackensen,1849年12月6日-1945年10月8日),德国陆军元帅。马肯森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省维滕贝格附近的豪斯莱布尼茨。他的祖父曾经在拿破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