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安田讲堂事件

✍ dations ◷ 2025-07-09 15:51:29 #东京大学历史,1969年日本,日本学生运动

东京大学安田讲堂事件(日语:東大安田講堂事件とうだいやすだこうどうじけん)是发生在1969年1月18日、19日。东京大学本乡校区遭全学共斗会议(全共斗)占据,之后被警视厅解决的一个事件。此次事件也被称为东大安田讲堂攻防战(日语:東大安田講堂攻防戦)。因为这事件的影响,次年东京大学的入学考试终止办理,没有人入学。

1960年代中后期,因为日本高度经济成长的后遗症明显化,学生们发起了第二次反安保斗争。在此同时,受到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左派学生为了抵制日本全国公私立大学学费上升,以及要求校园民主化,各大学的全共斗与新左翼开始了武力斗争,学园纷争(大学运动)因此而起。全共斗的学生们强硬要求大学校方进行“集体谈判”,并且在无法配合的大学内以路障等强硬手段封锁校园。学园纷争的范围遍及日本全国,最盛期间,东京都内有55所大学遭到封锁,此事发展成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反对东京大学实施登记医师制度代替现行的实习制度,医学院的学生发起了医学生运动,纷争因此展开。在运动发起之后,抗争逐渐激烈,1968年3月12日的医学院综合中央馆、3月27日的安田讲堂一度遭到占领,原订于隔日举行的毕业典礼也因而中止。

6月15日医学院学生再度占领安田讲堂,校长大河内一男引入警察驱离占据讲堂的学生,这个举动引起校内极大的反弹。7月2日安田讲堂遭到封锁,校方为了开启讲堂,而遭到学生更大的反抗。学生们因此罢课,重要的建筑物大多遭到封锁。11月校长以下的全校主任辞职。占领工学院列品馆的马列派泷泽征宏(瀧沢征宏,明治大学学生)写下的“造反有理”标语甚为有名。

9月30日佐藤内阁接受了日大的集体谈判。事件因此完全转变成为政治问题。

11月22日封锁全校的全共斗派系共7千人,以及遭阻拦的日共(民青)系7千人从日本全国各地前来并对峙。全共斗内部以早稻田大学马克思主义革命派的藤原为中心,向各派反对全校封锁的行为,最后结束了全校封锁。有一部分不明实情的学生,引用了莱特湾海战中“逃跑的栗田”作为嘲讽。11月22日之后,大河内校长卸任,由法学院的加藤一郎教授代行校长职务。

1969年1月10日,“东大七学院学生集会”在秩父宫橄榄球场举行。民青系与学园正常化作为要求的无政治立场的学生谈判成功,不过占据着安田讲堂的全共斗学生依然认为不可能达成协议。1月16日警视厅正式出动机动队撤去大学校内的路障。

警视厅警备部动员了八个机动队,从1月18号上午7点撤去医学部综合中央馆与医学部图书馆的路障开始,学生以石头、汽油弹、硫酸作为抵抗。等到医学院、工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的封锁解除之后,机动队开始包围安田讲堂。下午1点开始进行解除安田讲堂路障的工作,不过学生们的抵抗比想像中的还要激烈。下午5点40分,警备本部发出拆除中止的命令,18日的行动结束。

1月19日上午6点30分,机动队再次展开解除封锁的动作。第二天学生们的激烈抵抗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50分。机动队员冲入三楼大讲堂,下午5点46分压制屋顶上最后的抵抗行动,并逮捕了90名学生。在解除安田讲堂的封锁之后,机动队就撤退了。

经过了这次的事件,安田讲堂荒废了20年。作为法学院及文学院的仓库。1989年大讲堂的整修工作完成,史蒂芬霍金到日本演讲。在那之后,开始作为全校毕业典礼的场地,举行公开演讲时也会启用此处。

相关

  • 塞替派噻替哌(英语:ThioTEPA或thiotepa,又名塞替派、硫涕巴),化学全称N,N',N''-三亚乙基硫代磷酰胺,是一种用来治疗癌症的烷化剂。噻替哌是一种有机磷化合物,分子式为SP(NC2H4)3。 它是N,
  • 大城府 small(阿瑜陀耶府)/small大城府(泰语:จังหวัดพระนครศรีอยุธยา,皇家转写:Changwat Phra Nakhon Si Ayutthaya,泰语发音:),或音译作阿育他亚府、阿瑜陀耶府,是泰国中部的一个府。大城府
  • 印第安纳圆周率法案印第安纳圆周率法案(Indiana Pi Bill)是1897年当时的印第安纳州议会第246号法案的一个常用名称,这一法案因试图以法律命令强制规定数学真理而臭名昭著。尽管名为圆周率法案,但实
  • 苏丹阿都哈林机场苏丹阿都哈林机场(英语:Sultan Abdul Halim Airport;马来语:Lapangan Terbang Sultan Abdul Halim;IATA代码:AOR;ICAO代码:WMKA),是马来西亚吉打州亚罗士打城市机场。主要提供航空服务
  • 台北州立台北第二中学校台湾日治时期的台北州立台北第二中学校于1922年(大正11年)5月8日以地方人士之倡议设立,设校于万华的艋舺清水祖师庙(台北市万华区康定路),1925年(大正14年)于台北市中正区创建校舍,翌
  • 摩登时代《摩登时代》(英语:)是一部1936年的无声喜剧电影,由查理·卓别林执导和编剧,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也是查理·卓别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摩登时代》虽然是默片,但
  • 孙衡甫孙衡甫(1875年—1944年)又名遵法,字衡甫,后以字为名,清末民国上海金融资本家。浙江慈溪人。孙衡甫是旧上海金融界呼风唤雨的人物之一。在其事业巅峰,四明银行成为上海著名银行,并发
  • 冯超骧冯超骧(1880年-1911年),原名敬,字雨苍,号郁庄,福建南平延平人。光绪六年,冯超骧生于福州。冯超骧在南平县学考中秀才,后考入南洋水师学堂。之后转学福州马尾长门要塞炮术学堂。毕业后
  • 奥威尔主义奥威尔主义(英语:),形容词为奥威尔式(英语:),是以英国左翼作家、社会评论家乔治·奥威尔所描述的破坏自由开放社会的社会福祉的做法。指现代专制政权借由严厉执行政治宣传、监视、故
  • 朱统朱统�(1605年4月10日-1664年7月17日),号公超,明朝宗室、南明政治人物。朱统�是建安简定王朱觐炼的后裔,获封镇国中尉,弘光帝即位后获选恩贡到吏部候考。马士英、阮大铖阴谋驱逐姜曰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