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知录
✍ dations ◷ 2025-07-19 03:20:21 #日知录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1613年—1682年)的代表作品之一。《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在四库全书中为子部杂家类。《日知录》始撰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顾炎武绝意仕途,并以书名取之于《论语·子张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日知录》的《目录题辞》说“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 其有不合,时有改定”,一开始有三项设计,即经义(新义诠释古经)、治道(分析社会经济情况)、博闻(一般知识)。《日知录》内容宏富,贯通古今。三十二卷本《日知录》有条目1019条(不包括黄侃《校记》增加的2条),临终前仍未完成,顾炎武生前,只有八卷本行世,称为符山堂本,仅收录140条,顾氏对此表示“三十卷已行其八,而尚未惬意”。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其弟子潘耒从其家取出书稿,再三校勘,删改了犯忌的字眼,把内容大体划为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等八类,《四库全书总目》则分作十五类,即经义、政事(卷八至十二)、世风(卷十三)、礼制、科举(卷十六至十七)、艺文、名义、古事真妄、史法、注书、杂事、兵及外国事、天象术数、地理、杂考证。《日知录》属札记性质,字数不定,如《苏松二府田赋之重》最长,全条分八个段,有5000余字,《召杀》只有“巧召杀,忮召杀,吝召杀”9字。潘耒在《日知录》原序曰:“当代文人才子甚多,然语学问者,必敛衽推顾先生”,并谓此书“惟宋、元名儒能为之,明三百年来殆未有也”。阎若璩《潜邱札记》有《日知录补正》,补正此书50余条,其他学者如李光地、惠栋、江永、顾栋高、戴震、庄存与、全祖望、钱大昕、王鸣盛、赵翼、邵晋涵、方苞、姚鼐等均曾为此书作注。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写道:“尝谓此三十二卷中,直括得一部《文献通考》,而俱能自出于《通考》之外”。顾炎武曾把写这部书比作“采铜于山”,他说:“别著《日知录》,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有王者起,将以见诸行事,以跻斯世于治古之隆。”。现在“采铜于山”一词正说明历史研究要重视第一手资料,可见其影响之深远。清代道光年间有黄汝成,以遂初堂三十二卷本为底本撰成《日知录集释》,其叙曰:“凡关家国之制,皆洞悉其所由盛衰利弊,而慨然著其化裁通变之道,词尤切至明白”。梁启超说:“论清学开山之祖,舍亭林没有第二人。”《日知录》的思想也超越了当时大多数学者,其中尤以区分“保国”与“保天下”为最。所谓“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世称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也有明显的失误。例如《日知录》卷二十九称回回教为回纥之摩尼教。
相关
- 8世纪公元701年1月1日至8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8世纪。武则天死后,李氏再度执掌大唐帝国,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决定了8世纪后期军阀割
- 探针探针可以指:
- 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英语:Ifosfamide,商品名Mitoxana、Ifex)是一种氮芥类烷化剂,被用于治疗癌症。 它有时候简称“IFO”。异环磷酰胺的结构与环磷酰胺十分类似,区别仅仅在于后者侧链氮原子
- 最大城市以下城市大小是以人口为标准:
- 张庭瑚张庭瑚(1991年2月20日-),台湾男演员。2012年5、6月进经纪公司受训,8月跟着陪公司另一位演员拜见王小棣,张庭瑚忧郁又带杀气的眼神,让导演王小棣一眼相中,钦点他为电视剧《刺猬男孩》
- 加拿大城市列表加拿大城市列表如下: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一个社区人口超过5000人,可建制为市。一旦市已建制,即使此后人口下降至少于5000人,建制仍然维持。
- ǀ̬浊齿搭嘴音(Voiced dental click)是一种辅音,主要出现于南非的一些口语中。表示此音的国际音标(IPA)是⟨ǀ̬⟩或⟨ᶢǀ⟩,亦有部分语言学家偏好使用已废弃的音标⟨ʇ̬⟩或⟨ᶢʇ
- 中央公论新社中央公论新社(日语:中央公論新社/ちゅうおうこうろんしゃ Chūōkōron-shinsha),简称“中公”,是日本的著名出版社。1886年(明治19年),高楠顺次郎等人在京都西本愿寺创立“反省会”
- 嘧啶二聚体嘧啶二聚体(pyrimidine dimer,简称PD),是DNA或RNA中的相邻碱基,如胞嘧啶及胸腺嘧啶,在紫外线的诱导下进行光化学合成,于C=C碳双键生成共价键而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是突变产生的原因之
- 朱国祯朱国祯(1557年-1632年),字文宁,号平极,斋号虬庵、涌幢亭。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明朝内阁首辅。生于湖州乌程县南浔镇居马家港河东,万历十六年(1588年)举人,为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