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嘧啶二聚体
✍ dations ◷ 2025-07-19 03:35:26 #嘧啶二聚体
嘧啶二聚体(pyrimidine dimer,简称PD),是DNA或RNA中的相邻碱基,如胞嘧啶及胸腺嘧啶,在紫外线的诱导下进行光化学合成,于C=C碳双键生成共价键而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是突变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双链RNA中,紫外线也可能导致脲嘧啶二聚体生成。紫外线二聚体的常见例子包括环丁烷嘧啶二聚体及6-4光产物。它们改变了DNA原有结构,令聚合酶无法正常运作,DNA无法复制。嘧啶二聚体可通过光致活作用或核苷酸切除修复的作用来修复。如果最终无法修复,可引致突变。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由嘧啶的C=C双键的偶联反应所生成,共有四个环。
它们影响了DNA复制时的碱基配对,导致突变。6-4光产物又称6,4嘧啶-嘧啶酮。它的生成率只有环丁烷嘧啶二聚体的三分之一,但有更大可能引发突变。孢子光产物溶酶为修复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另一途径。跨损伤聚合酶常令嘧啶二聚体转化为突变。这种反应于原核生物(SOS反应)及真核生物中都存在。虽然胸腺嘧啶二聚体是在紫外线损伤中较为常见,但因跨损伤聚合酶较常以腺嘌呤修复DNA,故胸腺嘧啶二聚体通常能正确修复。反之,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中的胞嘧啶则易受脱氨作用攻击,转化为胸腺嘧啶。嘧啶二聚体会导致DNA的局部构象改变,故可被修复酶察觉。在绝大部分的生物中,损害亦可借由光致活作用修复,但诸如人类的胎盘动物则无此机制。光致活作用中,光裂合酶将环丁烷嘧啶二聚体直接以光化学作用还原。修复酶察觉损伤后,会吸收波长>300 nm的光线(即荧光及紫外光),令光化学作用产生,将二聚体还原。核苷酸切除修复则是更通用的DNA维修方式。在这过程中,环丁烷嘧啶二聚体被切除,并合成新的DNA来填补该区域。着色性干皮症正是因患者无法进行核苷酸切除修复而导致的遗传病,患者皮肤细胞被紫外光破坏后无法修复,导致皮肤变色及诱发癌变。人类中,没有修复的嘧啶二聚体可引致黑色素瘤。
相关
- 词尾后缀(英语:suffix),又称字尾或词尾,在词汇学的定义中表示一种后置于其他词素后的词缀。以英语为例:establish(动词)+ -ment(后缀)→establishment(名词):借由后缀-ment的使用,使原本的动词
- 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意大利语:Repubblica Sociale Italiana),由于其中央政府位于萨罗,又称萨罗共和国(Repubblica di Sal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贝尼托·墨索里尼在阿道夫·希特勒的
- 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式或化学反应方程式(英语:Chemical equation)是用来描述各种物质之间的不同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客观事实。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
- 禅那禅那(梵语:ध्यान,dhyāna,巴利语:झान,jhāna),又译为驮那演那,佛教术语,意译为思惟修或静虑,在佛教经论中,专指四种色界定。修行进入四种禅那的方法,为奢摩他与毘钵舍那即止观。
- 商业秘密商业秘密(Trade secret,亦作营业秘密,俗称商业机密)是指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方法、制作手工艺、管理诀窍、客户名单或产销策略等的技术信息和营业信息:且该信息不为普
- 路竹区路竹区(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Lōo-
- 巡台御史巡视台湾监察御史,简称巡台御史。为台湾清治时期的1722年-1769年期间,设置于台湾的监察御史。18世纪,台湾行政区划为台湾道,而与其他省道相同,巡台御史通常为满人及汉人各一。监察
- 史丹利·米勒斯坦利·劳埃德·米勒(英语:Stanley Lloyd Miller,1930年3月7日-2007年5月20日)是一位美国化学家和生物学家,以生命起源的无生源论研究而闻名,尤其是以证明有机化合物可从简单的无
- 娜芙蒂蒂娜芙蒂蒂(英语:Nefertiti;公元前1370年 -公元前 1330年)是埃及法老阿肯纳顿(又译“阿蒙霍特普四世”)的王后。娜芙蒂蒂与她的丈夫在统治期间进行宗教革命,推翻所有古埃及传统神明,规
- 迦南地迦南(天主教译为客纳罕)(英语:Canaan,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