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的疾病

✍ dations ◷ 2025-07-11 22:40:39 #致死的疾病

《致死的疾病》(丹麦语:Sygdommen til Døden;英文:The sickness unto death),是丹麦思想家、哲学家、神学家克尔凯郭尔用假名安提-克里马库斯(Anti-Climacus)发表的思想著作,于一八四九年七月三十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出版。书中所说的“致死的疾病”喻指绝望,这本书系统的讨论了自我、实现自我和绝望、信仰之间的关系。这本书不仅对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启发人认识自我、成为自我有着重要意义,也对后世的存在主义思想有着深远影响。

《致死的疾病》这一书名来自《圣经》约翰福音第十一章第四节:“耶稣听见就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该书的成书时间于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放弃绝对君主制并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改革时期。致死的疾病在克尔凯郭尔的序言中被定义为“绝望”,而死被定义为“最严重的精神上的糟糕状态”。

在书的开篇,作者就对“我”做了定义: “我是把自我联系到自我的关联 ( The self is a relation relates itself to itself )”。这句话中的第一个“自我”是指现实的、直接的、表层的自我(first self),第二个“自我”指理想的、应该成为的、深层次的那个自我(deeper self)。这句话中的“我”也不是一个静态的状态,而是一个表层的自我成为深层的自我的动态过程。“我”不能正确地从表层的自我关联到理想的自我,这就是绝望。安提-克里马库斯认为那个深层次的自我是纯精神性的,是有限性和无限性,可能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一。缺少任何一个元素,都是绝望。具体来说:

自我意识与绝望紧密相连,从自我意识程度上说,绝望有三种可能的形式:

安提-克里马库斯认为绝望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忽视失去自我的危险。一个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绝望,恰恰是积极的,是消除绝望的起点。克氏在这一部分,对各式绝望者的心理表现,做了细致、深刻的描述。

这一部分在基督神学的背景下探讨绝望和信仰的问题。罪是绝望的高级阶段。作者认为,那个深层次的自我是上帝建立的,以上帝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罪”就是知道那个深层次的自我是上帝的建立,而不愿在绝望中成为它;或者,不承认那个深层次的自我是上帝的建立,而要绝望地故意成为自己建立的自我。罪的反面,就是信仰。
作者特别指出,这里说的罪不同于苏格拉底“罪即无知(sin is ignorance)”中的“罪”,有罪的人并非无知,而是明知道上帝建立了深层次的自我,却不愿意成为它。这里说的罪也不同于通常意义上每个人都有的原罪,只有有着极强自我意识的人才可能犯这种罪。全书最后,作者给出了信仰的定义:以上帝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成为上帝建立的深层次的自我。

克尔凯郭尔写了大量的假名著作。假名不同于笔名,它代表作者是站在某个特定的立场去写作,并不完全代表克尔凯郭尔本人的想法。克氏在自己的笔记中说,约翰-克里马库斯(克尔凯郭尔的假名著作《哲学断片》和《最后的非科学附言》的作者)和安提-克里马库斯要许多共同之处,但约翰-克里马库斯境界相对较低,他还不是一个基督徒。而安提-克里马库斯是一个处在高级阶段的基督徒。克尔凯郭尔认为自己的境界介于约翰-克里马库斯和安提-克里马库斯之间。《致死的疾病》可以看作是克尔凯郭尔站在他认为的理想的基督徒的角度上,写的作品。

现在主要有两个英译本。一个是一九八零年由普林斯顿出版社出版的Hong氏夫妇(Howard V. Hong and Edna H. Hong)译本,另一个是1989年由企鹅出版社出版的Alastair Hannay译本。

原本有两个中译本。一个是一九九七年由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张祥龙,王建军译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一个是一九八零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概念恐惧·致死的病症》,翻译者是京不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二零一七年,商周出版《致死之病:关于造就和觉醒的基督教心理学阐述》,翻译者为林宏涛。

相关

  • 5f11 7s22, 8, 18, 32, 29, 8, 2主条目:锿的同位素锿(英语:Einsteinium,台湾称鑀,旧译作䥺)是一种人工合成元素,符号为Es,原子序为99。锿是第7个超铀元素,属于锕系元素。锿是在1952年
  • 拉美拉丁美洲,简称拉美,是美洲的一部分,狭义上包括了以拉丁语族(也称罗曼语族,主要是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法语)语言为官方语言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广义上包括了美国以南的全部美洲国家与
  • MÄR 魔兵传奇《MÄR 魔兵传奇》(日语:MÄR、メル)是日本漫画家安西信行的日本漫画作品,2003年起在小学馆的《周刊少年Sunday》连载,直到2006年完结,单行本共15册。改编电视动画自2005年4月开始
  • 两岸两会第九次高层会谈两岸两会第九次高层会谈是两岸两会在上海举行的第九次高层会谈,是由台湾的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与中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所举行的会谈。
  • 贺麟贺麟(1902年9月20日-1992年9月23日),字自昭,男,四川金堂人,中国近现代哲学家、教育家、翻译家。1919年至1926年就读于北京清华学校。贺麟建立了“新心学”哲学体系,是中国新儒家的代
  • 黄香李黄香李(学名: subsp. )是李子的亚种之一,果实呈黄色,可食用。果树高在4至10米之间,根据品种差异而有所不同。树龄可达百年。黄香李的花为白色。花期很短,不到二周。商业种植的黄香
  • 玛蒂娜·奥布里玛蒂娜·奥布里(法语:Martine Aubry,1950年-)是一位法国女性政治家。她从2008年11月起开始担任法国社会党第一书记,自2001年3月起担任法国里尔市市长。
  • 千万里千万里(朝鲜语:천만리/千萬里,1543年-?),字远之,号思庵,明朝中叶军事人物,后归化朝鲜。千万里原籍河南。壬辰倭乱爆发后,千万里以调兵领粮使兼总督将的身份,与提督李如松一起率领明军进入
  • 晚秋 (2010年电影)《晚秋》(韩语:만추,英语:),是一部2011年上映的韩国电影。第三度重拍忠武路巨匠李晚熙导演1966年的同名经典电影《晚秋》,由《女高怪谈2》导演金泰勇执导,特别远赴西雅图拍摄。因杀
  • 耿世民耿世民(1929年11月28日-2012年12月17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人,中国古突厥语文学家。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系、维吾尔语言文学系教授。儿时就读于徐州少华街小学,后转入私立光启小学,抗战胜利后,从国立二十一中回到了徐州昕昕中学,1949年考入北京大学东语系,就读于维吾尔语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转入中央民族学院,1953年毕业留校任教。在校期间,对俄语、德语、日语、阿塞拜疆语和土耳其语进行了研习。并且在学校政治活动如反霸、减租和土改等时前往哈萨克人居住区,学习哈萨克语。1953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