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聚合物电池

✍ dations ◷ 2025-10-02 03:15:05 #锂离子聚合物电池
锂聚合物电池(英语:lithium polymer,缩写:Li-Po),又称聚合物锂电池、聚锂电池,是一种锂离子电池。锂聚电池通常是由数个相同的平行子电池芯(secondary cells)来增加放电电流,或由数个电池包(pack)串联来增加可用电压。锂聚电池虽常常被简称为锂电池或锂离子电池,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完全相同。锂电池(Lithium battery)指锂原电池,内含纯态的锂金属,为一次性使用、不可充电而锂离子电池为锂聚电池的前身,主要差异为电解质使用液态有机溶液而非胶状或固态的聚合物。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是由锂离子电池演化而来。最主要的差异是电池中锂盐的电解质是由固态的聚合物如聚乙二醇或聚丙烯腈所携带、而非锂离子电池使用的有机溶液。锂聚电池比起锂离子电池,具有更低的制造成本的可能性、更有弹性的包装形状选择、可靠度、和耐用性的优点。而缺点是其充电电容量较小。锂聚电池最初大约在1995年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中出现。现今生产的商用锂聚电池是以具弹性的软膜式的层压包装,与具金属硬壳的柱状的锂离子电池有所不同。锂离子电池的硬壳需要提供把绝缘体和电极固定在一起的压力,而锂聚包装由于电极片和绝缘体是层叠在彼此上面而不需要这样的压力(大部分不需要)。由于缺少了金属硬壳,这样的电池包可以比硬式电池本身减少20%的重量。锂聚电池的电压在2.7伏特(放完电)到大约4.23伏特(完全充电)之间变化。为了防止过充,锂离子电池在串联包装的情况下,每一颗电池的电压都要限制在4.235伏特以下。在发展初期,锂聚电池有高内阻的问题。其他的限制还包含了,与现有电池比起来较长的充电时间及较低的最大放电能力。2007年十二月,东芝公司发表了能更快充电的新设计,这样的产品预计2008年五月上市时会大幅改变现有的消费性电子产品、电动工具及电动车的市场结构。更近期的发展更让最大放电电流从原来2倍左右的容量(以安培小时为单位)进步到65甚至是90倍,反过来说也达到快速充电的目标。锂聚电池的寿命也较长,近年来开始宣称电池在衰退到80%的容量前能完成1000次的重复充放循环,比锂离子电池的300-500次要好,但强调进行100%彻底放电损耗是最大的,根据制造商的保养说明,若只放电85%每次留下一些余量,则衰减速度还会进一步减缓,在这种使用条件下可达到5000次以上,而另外一种锂电池"薄膜锂电池(英语:Thin film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更具有超过10,000次的循环能力。目前市面上有两种已经商业化的科技都统称为锂离子聚合物(其中“聚合物”代表“电解质隔离聚合物”)。电池由以下部分组成:典型反应:(放电)电解质/隔膜聚合物可以是固体聚合物,例如聚乙二醇(PEO)、加上六氟化磷酸锂(英语:lithium hexafluorophosphate)(LiPF6)、或其他可导电的盐类加上二氧化硅或其他能增强机械性质的填充材料(这样的方式尚未商业化)。在安全性的要求下,一般电池都使用碳嵌入锂的方式作为电池负极,除了例如 Avestor (与 Batscap 合并之后)的某些制造商使用金属态的锂当负极(称为锂金属聚合物电池)。这两种商业化的电池都是将胶状溶剂和盐类如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涂在聚偏氟乙烯(英语: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聚合上。不同之处在于(Bellcore/Telcordia 的技术)使用锂锰酸盐(英语:lithium permanganate)(LiMn2O4)当正极;而传统方式则是使用钴锂氧化物(英语:lithium cobalt oxid)(LiCoO2)。虽然商业上尚未普及,但有其他不同的锂聚电池也在正极使用聚合物。例如:Moltech 正在发展的,以导电塑胶及碳-硫化合物制成的正极。不过到2005年为止,这种技术似乎有自放的问题同时生产成本也过高。其他的方法包含使用含硫有机化合物和导电聚合物作为正极,例如聚苯胺。这种方式能做出很好高放电能力,包含低内阻和高放电容量,但存在循环次数不足及成本过高问题。锂聚最有竞争力的特色是,锂聚电池几乎可以说是能被做成各种形状。这样的特色使他在追求轻薄短小的手机制造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气枪玩家也逐渐转换成锂聚电池,因为锂聚不但能自由塑形,还能提供更高的出弹速率。因为其低重量、高放电、和低廉的价格,使锂聚电池在遥控飞机、遥控车和大型火车模型的领域中广泛地受到欢迎。低电压切断(LVC,low voltage cutoff)使每一颗电池芯在负载的情况下都保持在3.2V以上(一般来说)。在2013年初,锂聚电池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一般普遍较低放电能力的电池(45C连续放电,90C瞬间最大放电)已经非常普遍,而最好的甚至已经能再有250个充放循环下达到5~15C的充电能力,及65C的连续放电,和130C的瞬间放电能力。锂聚电池同样在PDA、笔记型电脑和手机领域中占有重要定位,微型GPS追踪装置也靠锂离子电池提供数天到数周的充电周期。锂聚同样也被用在小型便携式媒体播放器、平板电脑及电动的无线控制器。锂聚电池也在电子香烟界受到欢迎。凡是需要小体积、高能量密度、低价考量的状况下都是锂聚电池的应用场景。这种电池同样也推动了次世代的电动车。目前电动车的价格远高于一般汽油车,但随着产量及科技的发展,锂聚电池的价格也会跟着下降现代汽车在他们的油电混合车上使用这种电池。在2010年十月26日,纯锂聚驱动的Audi A2创下在一次充电中行驶600公里的纪录。 从2011年开始,超过百万瓦的锂聚电池已经协助创下多次直线加速赛的世界纪录。锂聚电池的充电要很小心。基本的概念是,首先先以定电流充到每个电池芯都是 4.2 V。然后充电器必须切换成定电压模式,随着充电电流的减少,充电器必须使电池芯维持在 4.2 V,直到电流小到某个初始充电电流的比例时停止充电。有些制造商把规格定在初始电流的 2%-3%,虽然其他的数值也是可以的,不过对电池容量的差异很小。平衡充电则代表充电器会监控每个电池芯,并使每个电池芯都充到相同的电压。对锂电池不建议使用涓流充电法。大部分的制造商都把电池芯的最大最小电压定在4.23V 和3.0V ,任何一个电池芯超出这个范围都可能会影响整体电池的能力。大部分好的锂聚充电器,也使用在时间到时(通常是90分钟)自动停止充电的充电计时器作为安全装置。高达15C(也就是充电电流为15倍的电池容量,大概4分钟的充电)充电率的锂聚电池在2013年初的时候,由新种的奈米线锂聚电池达成。同样的,高达70C的连续放电(电流为70倍的电池容量)及140C的瞬间放电也在2013年中实现 (见上方“遥控模型”段落)。这两种放电的 “C数” 标准都预期会随着奈米锂聚电池技术成熟而增加。使用者也同样会继续增进他们的使用,紧逼这些高性能锂聚电池的极限。在电池包有两种不匹配的方式:比较常见的电量状态(SOC,电池容量的百分比)的不匹配以及容量/能量(C/E)的不匹配。这两者皆会使电池包的容量 (mA·h)被最弱的电池芯限制住。在电池串联或并联的情况下,前级类比端(AFE)能消除电池间的不匹配,大幅增进电池效率和整体容量。电池不匹配的可能性随着电池芯的数量及负载电流的增加而上升。当电池包中的池芯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时,我们称为平衡的电池:

相关

  • 透镜本条目介绍的是光学设备,其他领域的透镜不在此处讨论。透镜是一种将光线聚合或分散的设备,通常是由一片玻璃构成,但用于其他电磁辐射的类似设备通常也称为透镜,例如:由石蜡制成的
  •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语: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1947年7月30日-)生于巴黎,是一位法国病毒学家,巴黎巴斯德研究所逆转录病毒感染调控研究小组主任。她主要从事反转录病毒
  • 头孢洛扎头孢洛扎(Ceftolozane) ,是第五代头孢类抗生素,用来治疗对常规抗生素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 实验证明其对尿路感染、腹腔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细菌性肺炎有效。头孢洛扎常与他唑
  • 尸僵尸僵(Rigor mortis)是指动物死亡后,肌肉僵硬挛缩的现象。在活体动物的肌肉中,三磷酸腺苷(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除了提供能量,还有防止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结合成
  • 死亡学死亡学是一门研究死亡的学问。它调查死亡的外在环境与状况,以及相关生还人士的心理状况,以及广大社会对死亡的态度。基本上这门学问跨越许多领域,经常在医疗、护理、兽医等专业
  • 流鼻血鼻衄,俗称流鼻血、淌大寒,称鼻出血,是指由于鼻孔内的毛细血管脆弱,血管受到破坏后,血液从鼻孔里流出,是一种医学上的疑难病症。大多数是从一个鼻孔里出,但偶尔也会两个鼻孔一起出。
  • 子囊子囊(ascus)是子囊菌门真菌通过单倍体胞核进行有性生殖并辗转产生而产生子囊孢子的细胞。子囊一般位于产囊菌丝的顶端,形状不一,多数子囊呈现圆柱状,也有瓶状或棒状。子囊大多通
  • 糖醇糖醇(Sugar alcohol)是指糖类的醛、酮羰基被还原为羟基后生成的多元醇,通式 H(CHOH)n+1H。实验室一般通过用硼氢化钠、钠汞齐或雷尼镍催化还原糖类制取糖醇。工业上采用镍存在
  • RNA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科(学名:Retroviridae)又称“反转录病毒科”,分为双链DNA逆转录病毒和正链RNA逆转录病毒。它们增殖时都有将遗传物质RNA逆转录为DNA的过程(前者逆转录反链RNA,后者逆转
  • 黄病毒科见内文黄病毒科(学名:Flaviviridae)的病毒主要感染哺乳类动物,遗传物质为单股线型的RNA,长度约9.6-12.3kb,5'端帽带有甲基化的核苷酸。病毒颗粒具有外套膜,直径约40-60nm。黄病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