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核纤层
✍ dations ◷ 2025-07-23 05:13:38 #核纤层
核纤层旧称“核周层”、“核衬层”或“核层”,是位于细胞核内染色质与核膜之间的高电子密度网络片层结构,由中间丝与膜相关蛋白(membrane associated proteins)交织形成,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核纤层处于核基质中,在核内与核内膜(inner nuclear membrane,INM)相连,在核外则与内质网相连。核纤层是支撑细胞核的一种结构,对调节DNA自我复制、DNA转录、细胞凋亡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膜的破裂及重建也起到一定作用。此外,核纤层还可以辅助组织染色质并锚定核孔复合物(nuclear pore complexes,NPCs)、核膜蛋白及转录因子。1993年,中国生物学家陈彬等用电镜首次显示了在单细胞原生动物——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中存在典型的核纤层结构。不同细胞的核纤层厚度有所不同,但都大致处在30-100nm的范围内。核纤层主要由核纤层蛋白( lamin)和核纤层结合膜蛋白(nuclear lamin-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s)这两种组分组成:在细胞或聚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核纤层蛋白被磷酸化,引起核纤层可逆解聚,使核膜崩解;在分裂末期,核纤层蛋白的去磷酸化则直接介导了核膜围绕染色体开始的重建。原核细胞内不存在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故不具有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核纤层结构。但已有研究证实在现存最原始的真核生物——源真核生物(Archezoa)的细胞内出现了核骨架,细胞质中也出现了发达的中间纤维,以及不发达或不典型的核纤层(只含一种相当于高等真核细胞核纤层B型成分)。因此,有分析认为核纤层是伴随着“真核型”染色质的起源进化而形成的。SMC蛋白(英语:SMC protein):黏连蛋白(英语:Cohesin)(SMC1A、SMC1B、SMC3) · 凝缩蛋白(英语:Condensin)(NCAPD2、NCAPD3、NCAPG、NCAPG2、NCAPH、NCAPH2、SMC2、SMC4) · DNA修复(SMC5、SMC6)转换细胞核蛋白(英语:Transition nuclear protein):TNP1、TNP2核基质(英语:Nuclear matrix)(核骨架) · 核质LITAF(英语:LITAF)
相关
- 海底火山海底火山,是大洋底部形成的火山。海底火山的分布相当广泛,海底火山喷发的熔岩表层在海底就被海水急速冷却,有如挤牙膏状,但内部仍是高热状态。海底火山产生的岩浆约占全年总量的
- diagnosis lag time诊断,在医学意义上指对人体生理或精神疾病及其病理原因所作的判断。作出这种判断一般需要的的资料有:医生等专业人员根据症状、病史(包括家庭病史)、病历及医疗检查结果等。其概
- 淡水长臂大虾淡水长臂大虾(学名: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泰语:กุ้งก้ามกราม),又称泰国虾、泰国长臂大虾、罗氏沼虾、罗氏虾或淡水虾碌,是分布最为广泛的淡水虾类,并具有十分重要
- 乳痂乳痂(英语:Cradle cap),也称头皮乳痂、摇篮帽、婴儿或新生儿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于新生儿头皮上的黄色的、斑点状、油腻的鳞状硬皮疹。它通常不会发痒,也不会影响婴儿健康。乳痂
- 后置词后置词(postposition)在文法里是一种介词或助词,其作用为建立受词(多半是一个名词词组)与句子中其他部分的关系,通常用来表示位置、时间、作用对象或行为主体等。与前置词相反,后
- ∨逻辑或(logical or)又称逻辑析取(logical disjunction)、逻辑选言,是逻辑和数学概念中的一个二元逻辑算符。其运算方法是:如果其两个变量中有一个真值为“真”,其结果为“真”,两个
- 放射性核素放射性同位素(英语:radionuclide,radioactive nuclide 或 radioactive isotope),是指原子核不稳定、具有放射性的核素。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着很多种同位素,同种元素的同位素的原子
- 色彩通用设计色彩通用设计(英语:Color Universal Design)是针对色觉障碍和白内障所作的设计辅助,旨在设计中选用色觉障碍者与正常人分辨效果一致的色彩。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加上辅助纹路或使用
- 共振共振点(声学称为共鸣)是指当一种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底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此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在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驱动力便可产生巨大的振动,因
- 光波光通常指的是人类眼睛可以见的电磁波(可见光),视知觉就是对于可见光的知觉。可见光只是电磁波谱上的某一段频谱,一般是定义为波长介于400至700奈(纳)米(nm)之间的电磁波,也就是波长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