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障碍

✍ dations ◷ 2025-10-07 12:04:04 #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英文:Eating disorder),又称摄食障碍,是一种精神病,它指的是会影响当事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异常进食习惯。进食障碍包括短时间大量进食的“狂食症”;吃得太少导致体重偏轻的“厌食症”;大量进食后再想办法吐出来的暴食症;会去吃非食物物品的“异食癖”,以及会将食物吐出再食入的反刍症候群。肥胖症本身并不是一种进食障碍。进食障碍的成因并不明朗,遗传与环境因子都可能有影响。患者所处文化对纤瘦体态的追求也可能会催生进食障碍,举例而言,有约12%的舞者患有此症。性虐待的受害者也比较容易患有进食障碍。异食癖与反刍疾候群则较常在智能障碍患者上看到。在同一时间,一个人只会被诊断出一种进食障碍。治疗对许多进食障碍都有可能有效,方式包含咨商、适切的饮食,和对催吐行为的控制,偶尔也需要住院治疗。药物可以用来控制一些进食障碍的伴随症状。在发病五年后,大约70%的厌食症患者会康复,而狂食症患者也有50%会在五年后复原。暴食症患者的复原情形较不确定,估计在20%到60%之间。患有厌食症或狂食症都会增加死亡风险。在 发达国家,每年有1.6%的女性及0.8%的男性患上暴食症。有0.4%的年轻女性会患上厌食症,另外1.3%则患上狂食症。在女性的一生中,得到厌食症的机会是4%,狂食症与暴食症都是2%。厌食症与狂食症在女性身上较为常见,发病率约为男性的十倍,发病的时间点大多是在童年晚期或是刚成年时。其他的进食障碍的发生率较不明朗。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进食障碍盛行率似乎较低。进食障碍可能包括的主要症状:生理上,厌食、异食类症状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甚至死亡。长期故意呕吐或使用泻药会损害口腔或消化道。不少进食障碍者同时患有忧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目前被区分出来的进食障碍疾病包括:

相关

  • 人类菌群人类微生物群系(Human microbiome)又称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是某些微生物与宿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共生关系,对生物体无害的一类细菌。它们包括细菌,真菌,古菌,和病毒。虽然
  • 肠梗阻肠梗阻(Bowel obstruction或Intestinal obstruction),系为肠部的机能性阻塞(英语:Ileus),造成无法正常进行消化运动,发生部位可能是小肠或是大肠,症状及体征有肚子痛、呕吐、腹部胀气
  •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1AR假性醛固酮减少症(pseudohypoaldosteronism,PHA),是一种症状类似醛固酮减少症的病症,系肇因于机体对醛固酮无法作出反应,负反馈调节抑制机制缺陷,导致醛固酮含量异常。1958年,Cheek
  • 缩写缩写(英语:Abbreviation(Abbrev),来自拉丁语 brevis,意为“短”),在语言学里是一种词语或短语的简易形式,又称省略、缩略语、缩写词。缩写大部分时候等同于简称,但它们之间有细微的差
  • 尘土土壤(德语:Boden,英语:soil)是一种自然体,由数层不同厚度的土层(德语:Bodenhorizont,英语:soil horizon)所构成,主要成分是矿物质。土壤和母质(岩石)的差异主要是表现在形态特征或物理、化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英语: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关节炎类型。病名中的“幼年”是指 16 岁之前发病,又被译为“儿童”;“特发性”是指没有明确
  • 血清血清(英语:Serum)旧译
  • 色谱法色谱法(英语:chromatography,又称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以流动相对
  • 菌丝菌丝(英语:hypha pl: hyphae)是丝状真菌(英语:filamentous fungus)或称霉菌(英语:mold)中的一种长、支链丝状结构,它是大多数真菌的结构单位,而部分原核生物如放线菌同样存在菌丝
  • 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英语:ascospore)是一种真菌的孢子,为子囊菌门真菌的有性孢子,在子囊中产生。典型的一个子囊中有八个子囊孢子,此八个孢子是在胞质融合与核聚变(英语:Karyogamy)发生后,经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