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孔亚纲

✍ dations ◷ 2025-10-02 19:12:35 #无孔亚纲
无孔亚纲(Anapsida)属于羊膜动物,头骨上没有颞颥孔。它们是爬行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群,出现于石炭纪晚期。由于龟鳖目演化自双孔亚纲,所以无孔亚纲全部灭绝,其中的米勒古蜥科、夜守龙科、锯齿龙科,都在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中绝种,只有前棱蜥科仍存活到三叠纪。无孔亚纲是种传统上的用法,有学者提出这些无孔类动物的彼此关系很远,所以应该被分为几个演化支:出现在晚石炭纪的原始爬行动物(大鼻龙目)、生存在二叠纪的多样性无孔类爬行动物(前棱蜥形目)、以及现存的龟鳖目(海龟、陆龟、水龟)。最早的龟鳖目化石来自晚三叠纪中国的半甲齿龟(Odontochelys semitestacea),已经很类似现代乌龟。近年有科学家提出,龟鳖目的无孔类形态头颅骨,是种演化逆行现象。这个理论认为龟鳖目演化自双孔类爬行动物,在演化过程中失去两个颞颥孔,这理论还已经被普遍的接受。近期的一些种系发生学研究,根据形态学而将龟鳖目归类于双孔亚纲。一些研究人员将龟鳖目列为主龙类的姊妹分类单元,其中多数研究人员是将龟鳖目归类于鳞龙形下纲。大部分分子系统发生学的研究结果,都支持龟鳖目属于双孔亚纲的分类法。某些研究将龟鳖目归类于主龙类,大部分研究则是将龟鳖目列为主龙类的姊妹分类单元。另有一个分子系统发生学研究,将龟鳖目归类于双孔亚纲的鳞龙形下纲,是鳞龙类(蜥蜴、蛇、喙头蜥)的近亲。他们认为龟鳖目原先被归类于无孔亚纲的原因,是因为原本研究是将龟鳖目作为无孔亚纲的研究主体、参照点,而且原本研究并没有广泛地研究远古无孔类的化石、现存龟鳖目的骨头,以建立演化树。有研究认为,龟鳖目是在2亿7900万到2亿年前演化自双孔类爬行动物。。

相关

  • 一个小小的建议《一个小小的建议》(A Modest Proposal: For Preventing the Children of Poor People in Ireland from Being a Burthen to Their Parents or Country, and for Making Them
  • 女权运动第二波女性主义(英语:Second-wave feminism)是女性主义者的一场社会运动,最早开始于1960年代初的美国,最终波及至整个西方世界和其他地区。尽管社会运动持续到1980年代初,但是该波
  • 羧酸.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fon
  • 肝sub木/sub在中医传统脏象学说中,肝属五行中的木,其主要功能为“疏泄”与“藏血”。其中疏泄包含了精神情绪、消化,以及与气、血、水的流通;而藏血则包括了血液的储藏及调节。除此之外,肝与
  • 脑下垂体柄脑垂腺柄(pituitary stalk、infundibular stalk、Fenderson's funnel、infundibulum)是下丘脑和脑垂腺后叶(英语:Posterior pituitary)之间的连接部分。第三脑室(英语:Third ventri
  • 漫长的历史法国历史开始于人类第一次踏足这片后来被称为法兰西的土地。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起,就陆续有人定居于此。到了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凯尔特人又源源不断地涌入。后来,公元
  • 非维生素辅因子(英语:cofactor)指与酶(酵素)结合且在催化反应中必要的非蛋白质化合物。某些分子如水和部分常见的离子所扮演的角色和辅因子相当类似,但由于含量不受限制且普遍存在,因此不归
  • 地外液态水地外液态水,意指地球以外的液态水。地外液态水是被广泛关注的课题,因其被认为是地外生命存在的关键先决条件。 地球是已知唯一存在稳定海洋的星球,覆盖了地表的71%。地球轨道位
  • N端N端(亦作N-端,英语:N-terminus),又称氮端、氨基端,指多肽链具有游离的α氨基的末端。在转译过程中,多肽链是从N端往C端合成的,因而在书写表示多肽序列时,从N端开始书写,从左到右写到C
  • 打击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 联合特遣队-坚决行动 美国 (也在利比亚和喀麦隆打击伊斯兰国)  澳大利亚  加拿大(2014–17)  比利时(2014–17)  丹麦(2014–16)  瑞典  法国  德国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