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欧比较文化

✍ dations ◷ 2025-07-08 06:29:13 #欧洲历史著作,日本史书,安土桃山时代文化,16世纪书籍

《日欧比较文化》(,日本语译名‘日欧文化比较论’),16世纪葡萄牙传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1532年-1597年)所撰。路易斯·弗洛伊斯于1562年到日本传教,居住数十年,熟悉日本文化,这部著作就是他把日、欧两地文化作比较研究后写成的小册子,是为研究当时日本民族、思想、宗教、风俗、社会等方面的重要史料。原书用葡萄牙文写成,现今有德文、日文、中文等语言译本。

路易斯·弗洛伊斯为葡萄牙人,16岁加入耶稣会,早年渡海到印度果阿,接触过日本基督教徒及曾赴日传教的传教士,使他产生了到日传教的兴趣。

路易斯·弗洛伊斯于1562年先到日本北九州地区传教,其后曾走访京都、大阪等地,谒见过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重要人物。路易斯·弗洛伊斯喜欢把他的所见所闻,写成长篇报告。他的著作,有大部头的《日本史》,以及这部《日欧比较文化》(成书时间为1585年)。

路易斯·弗洛伊斯到日本传教后,发现此处与欧洲人的生活习惯相差悬殊,于是就把各种相异之处,逐条分类列出,以作对照。他在书中的《自序》提到:

《日欧比较文化》的内容如下:

中国学者范勇、张思齐认为,《日欧比较文化》中既大量而有系统的记述,有助了解日本在16世纪安土桃山时代及之前的固有文化,让人们研究思考日本现有文化的演变过程,及其适应世界形势的民族性。

范勇、张思齐又指出,人们把日本归入“儒家文化圈”,但郤忽略了中国儒家文化和日本儒家文化的本质是有所分别,这就是日本儒教的主要范畴是“忠”,而非“仁”。例如中国儒教认为臣下要用“仁”的原则来事君,而日本儒教则认为臣下要为主君奉献一切,以及特别提倡勇气,这在《日欧比较文化》里都有所反映。

《日欧比较文化》把16世纪日本及欧洲文化的面貌,提供了一个比较研究的基点,让人们可从中窥探东西方人的行为模式、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方面的差异,加深对两种文化的了解。

《日欧比较文化》于1585年写成后,竟数个世纪没有刊行,直至1946年,学者约瑟夫·弗郎茨·休特(Joseph Franz Schutte)在西班牙马德里市历史科学院发现路易斯·弗洛伊斯亲笔草稿,他对之作过考证研究,并在原书的葡萄牙文原文旁加入德文译文,于1955年出版,题为""。其后,又出现日本语译本。在中国方面,则有范勇、张思齐的中文译本。

相关

  • 地尔硫䓬地尔硫䓬(Diltiazem、䓬/zhuó),又名硫氮䓬酮或哈氮䓬,化学名称为“(2S-顺)-(+)-5--2-(4-甲氧基苯基)-3-(乙酰氧基)-2,3-二氢-1,5-苯并硫氮䓬-4(5H)-酮”。地尔硫卓是一种有效的血
  • 公祭公祭跟一般的祭祀仪式一样,都是一种社会的祭祀仪式。与一般的个人或家庭祭拜仪式不同,公祭是指与举行祭拜仪式的人与亡者没有血缘关系,而是由公家、团体或社会人士,对一位或多位
  • 蒂科钦大屠杀蒂科钦大屠杀是1941年8月25日发生在波兰蒂科钦的屠杀犹太人事件。在屠杀事件中,该镇的犹太居民被德国别动支队(英语:Einsatzkommando)杀害。苏联和德国入侵波兰期间,蒂科钦镇依据
  • 广翅目鱼蛉科 Corydalidae 泥蛉科 Sialidae 等(见条目正文)广翅目(学名:Megaloptera,是昆虫纲中的一目,来源于古希腊语 μέγα——“大” + πτέρυξ——“翅膀”),幼虫水栖,包括成虫
  • 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城厢站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达成铁路经过该站。城厢站所在的成都国际铁路港,是蓉欧快铁成都端的起点。城厢站站址附近建有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成都铁路集装箱
  • 晨耕晨耕(1923年6月8日-2001年10月12日),原名陈宝锷,满族,河北完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曲家。1923年6月8日,晨耕生于河北完县。父亲陈爱棠是中医,热爱当地民间“吹歌”,是民间器乐会的“九
  • 最小可觉差最小可觉差(英语:Just-noticeable difference,JND),为心理物理学(psychophysics)名词。代表人类或者是动物,对于某一特定的感官刺激所能察觉的最小改变。对许多感受维度而言,最小可觉
  • 米夏埃尔·巴拉克米夏埃尔·巴拉克(德语:Michael Ballack,1976年9月26日-),已退役德国足球运动员,场上一般位置为前腰,但亦能出任组织中场或防守中场的位置。曾任德国国家队队长。这名德国国家队中场
  • 伊斯纳普尔伊斯纳普尔(Isnapur),是印度安得拉邦Medak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7564(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7564人,其中男性4043人,女性3521人;0—6岁人口1124人,其中男555人,女569人;识字率59.39%
  • 摩尔·弗兰德斯摩尔·弗兰德斯是丹尼尔·笛福于1721年创作的小说,讲述奇女子摩尔的一生。摩尔自幼由吉普赛人收养,14时被一名好心的夫人收留,和夫人的女儿一起读书。同住期间,夫人的大儿子诱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