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乘解脱道

✍ dations ◷ 2025-10-03 18:47:38 #佛教术语

解脱道,佛教术语,在大乘佛教理论中,指佛法修行两个主要的法道之一(另一则是佛菩提道,佛菩提道的修行内容涵盖了解脱道的所有内容)。解脱道的内容即是二乘菩提的修行法道,包含缘觉道以及声闻道的修行,不再受业力与无明的牵制,灭除众生所有能障碍生死的烦恼(即烦恼障),而得解脱的智慧,能证涅槃果,不受后有,出离三界六道生死的轮回。

解脱道的修行目标就是解脱在三界世间中不断生死流转之苦,灭尽三界后有的种子,入无余涅槃,不再有后世,不会出生于世间。二乘的解脱道只能使人成为阿罗汉而不能使人成佛。

四圣谛、八正道

因缘法(十二因缘法、十因缘法)

世尊的开示在《增壹阿含经》中。世尊说明灭五下分结的三果人所证得的涅槃是有余涅槃界,尚有待断的烦恼障应断,尚有待修的梵行应修,所以三果人虽证涅槃,仍无法于舍寿时当下取证无余涅槃,所以说他所证的涅槃名为有余。三果人因此缘故,必须舍报后生起中阴身,再于中阴阶段取无余涅槃,名为中般涅槃;或是往生到下一世去,在下一世的初禅天中舍报而取无余涅槃;乃至证量最差的上流处处般涅槃,都是尚有余思惑待断的,所以称为有余涅槃。这个有余涅槃的说法,与一般的说法不同;一般都说阿罗汉未入涅槃以前,尚有老、病、冷、热、饥、渴等微苦余存,故名有余涅槃,这是佛教界一般大师们的说法。

《增壹阿含经》:“比丘尽有漏成无漏,意解脱、智慧解脱,自身作证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更不受有,如实知之,是谓为无余涅槃界。”可见只有到了第四果时一切思惑断尽无余了,绝不会再有中阴身生起了,更不会再领受下一世的五阴或四阴了-更不受有-这个涅槃才是无余涅槃界,所以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所证的都是无余涅槃,是在舍寿前就已经证得无余涅槃了!不因为舍寿前仍有冷热饥渴等苦作为所依而说为有余涅槃。因为阿罗汉、辟支佛的应断烦恼、应修梵行都已经完成了,在解脱道中已无所余待断、待修的法了。

所谓无余涅槃,乃是灭除五阴,唯余涅槃之本际(本识如来藏)独存,不是以五阴中的任何一法进入无余涅槃中,也就是说识阴六识中的任何一法(譬如离念灵知心)都是要全部灭尽的。阿罗汉在舍寿时,识阴六识及意根全皆灭尽,永不复起,已没意根来主导了,本识就不会再受生于三界中出生名色,三界中再也找不到他的本识所在了,这就称为无余涅槃。由此缘故,说无余涅槃乃是灭除一切五阴之后,本识不再受生于三界中,所以不再有后世的任何一阴、任何一识生起,十八界永远灭尽而不再有来世的新五阴、新意识了,这才是无余涅槃的无境界境界。

众生所以会流转生死痛苦无量,都是由于识阴所熏习、所造业而导致的,因此而爱着识阴所拥有的六入;若是知道解脱生死的唯一途径就是灭除全部名色自己,那识阴相应的无明灭除了,识阴六识不再造作种种行业,就不会再有未来世识阴出生的动力存在了,死后不再去入胎受生,就不会有未来世的名色出生,就没有十二处而没有了六入,就不会有触、受、爱、取、有,也就不会有世世不停的生死痛苦继续出现,那就是无余涅槃。

由于有余涅槃尚未入无余涅槃之时,这时的蕴处界的寒热、饥渴、痛痒...仍然都存在,所以有余涅槃位是相待而且有对的境界;也还有智慧、解脱明...与无明相待的法,因此而使阿罗汉在入无余涅槃之前,能有声闻的无生智可以为人宣说而度人同证有余涅槃。但是无余涅槃的特性却是绝待而且无对的,所以无余涅槃中除了本际独存外,实无任何一法可以继续留存,故说灭尽十八界法已,方能取证无余涅槃。由于二乘圣人不能现前证得本际观自在的境界,所以对生死苦会有恐惧,佛陀只好教他们入无余涅槃的正理:灭尽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名色,不存任何一法,只剩入胎识真心独存。所以才会说弃舍十八界法而入无余涅槃的正理。如是无余涅槃位中无一切法存在,不与任何一法相待、相对,是故无余涅槃是绝待的,不是有待之法。如是境界乃是无境界之境界,却不是断灭空;是灭尽一切法之境界相,唯独第八识如来藏心,离六尘、离见闻觉知及思量性而独存,故不可以想要把离念灵知意识心保留着来进入无余涅槃。所以灭尽十八界而成为无余涅槃,出离三界生死的正理,讲的正是不许有自我、自己存在,也不许有六尘、万法的存在、否则就是有我,不是实证无余涅槃,不是真的出离生死苦。以上佛在阿含部的经典中已有开示,二乘人不能证菩萨所证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更不能证佛地所证的无住处涅槃。

相关

  • 面粉厂面粉厂,是第二产业的工厂,把小麦、大麦、皮麦、青稞(元麦)、黑麦、燕麦等粮食磨成粉,成品是面粉、麦粉等。在供应链上游是农作物供应商,而下游是面粉批发商人。
  • 氯酸钾氯酸钾由钾、氯和氧元素组成,化学式为KClO3。它在室温时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而且是一种强氧化剂,可溶于水和甘油,不溶于醇。其折光率为1.5167。有毒,口服5~10克可致死。氯酸钾也
  • 淫祀淫祀指不合适的祭祀或祭祀不在国家祀典当中的神明。古代中国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以“礼”作为维系道德伦理之准则,希望人民能因为礼的教化而建立良好的道德观,为了避免百姓道德伦
  • 伊丽莎白·布雷克本伊丽莎白·海伦·布莱克本,FRS(英语:Elizabeth Helen Blackburn,1948年11月26日-),分子生物学家,生于澳大利亚、现居美国,拥有澳、美两国国籍,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化学与
  • Calcitriol骨化三醇(英语:Calcitriol,又称为1,25-二羟胆钙化醇或1,25-二羟维生素D3)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也是体内的一种激素,在调节血钙与血磷浓度方面有着重要作用。7-脱氢胆固醇在皮肤内
  • 酞嗪酞嗪(英语:Phthalazine)是一种杂环化合物,化学式C8H6N2,由一个苯环与一个哒嗪环稠合而成。喹唑啉也可看做萘环的两个CH被N原子替换,这样的结构称为萘啶。酞嗪及其衍生物不存在于自
  • 骨头侵蚀骨头侵蚀(英语:bone erosion,简称骨侵蚀)是疾病恶化造成的骨骼破坏。侵蚀性关节炎(英语:erosive arthritis)是关节发炎(关节炎)合并骨破坏,造成这种变化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骨
  • 相干在物理学里,相干性(coherence)指的是,为了产生显著的干涉现象,波所需具备的性质。更广义地说,相干性描述波与自己、波与其它波之间对于某种内秉物理量的相关性质。当两个波彼此相
  • 镶嵌青瓷镶嵌青瓷(朝鲜语:상감청자/象嵌靑磁),也称象嵌青瓷,是一种使用镶嵌装饰技法烧制的最具代表性的高丽青瓷。镶嵌青瓷出现于10世纪后半期,12世纪中叶进入鼎盛期,直至1231年蒙古入侵高丽
  • 贝德士贝德士(英语:Miner Searle Bates,1897年5月27日-1978年10月),历史学家。1897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纽瓦克。1916年,获哈莱姆学院学士学位。1920年,获英国牛津大学硕士学位。1920年,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