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进台湾

✍ dations ◷ 2025-07-13 02:40:08 #2003年电影,台湾纪录片,日本纪录片,台湾电影史,台湾日治时期背景电影,1930年代台湾,殖民主义

《南进台湾》是在1939至1940年之间,日治时期日本台湾总督府为宣传在台湾的政绩所拍摄的纪录片,由台湾总督府等官方支持,并由实业时代社等单位制作这部片,以绕台湾一周的拍摄手法阐述日本对台湾各地的开发建设、台湾的重要性及日本领有主导台湾权力。曾在2010年参加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

《南进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描述日本台湾总督府统治台湾约四十年的政绩宣传片。片中呈现日治台湾的面貌:包括台湾各州的风土、产业、建设、地理及人文景观,例如:原住民的杵音、台湾最早的百货公司等,将台湾的自然美景和资源及日本在台湾主政以来现代化的成就,呈现于日人面前,并纪录日本人在台湾的建设。

纪录片中也展示日本及台湾宣导“南进基地”的政策,并将台湾视为南进基地化、现代化的首选地方,展现出日本人眼中的新兴台湾。继而远眺并征服拥有丰富物、矿产、土地与战略位置的南洋群岛。重新观看,使我们得以不同的眼光视野去了解台湾这块土地和人们。

2003年,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吕理政主任及台南艺术大学音像艺术学院井迎瑞院长获知嘉义出现一批日据时代珍贵的影像,由于影片珍贵,国内外机构竞争争取。2005年,最终由台湾历史博物馆购藏,并委托台南艺大进行“日治时期电影资料整理及数字化计划”,再由文建会补助修补。《南进台湾》更是其中的一部片,在台湾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及台南艺大努力修复下,从见天日,并放于YouTube网站上公开供人点阅。井迎瑞院长强调影片出土再现了“台湾的影像历史”,影片以殖民现代化及国族建构为主轴,从中可以清晰看见日本人如何在殖民期间对台湾施行统治与教育。

《南进台湾》借由从台湾北部到南部和东部的铁路环岛之旅,1930-1940年日治时期的黑白影像,以日本帝国的观点俯瞰台湾这块殖民地,逐一的介绍日本对台湾各地的开发、台湾各大城市的物产及重要景点,作为“南进”的号召,并把台湾塑造成“南国的梦想宝岛”。用平实的拍摄技巧及日语旁白,呈现日治台湾的面貌。

纪录片一开始,影像涵盖台北的台湾总督府、台北州厅等官方单位、名胜古迹、文化景点等等,呈现日本主政台湾以来现代化的风貌,更宣扬在日本的都市计划下,台北逐渐有现代化的建筑、交通,也致力改善台北文化样貌与教育,并开始出现现代化的休闲娱乐及物质文明,片中可见女性穿着高雅,并悠闲的漫步于植物园。

接着,到了中南部时,影片以介绍台湾各地产业与天然资源为主,并间接展现出台湾产业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外销增加产业值;更在台湾土地上建设许多辅助工业的设施,如:港口、大圳及电力所,提供水、电力等基础能源。后来,影片一路往南部走,逐一介绍台湾的制糖、制盐产业,积极训练农业人才,种植热带物产,如:木瓜、凤梨、香蕉等。纪录片中可看到洋楼、道路等都市化的建设,更以屹立不摇的鹅銮鼻灯塔象征日本南进政策的决心。另外,也可了解到台湾对外的交通,如:航线、无线电话等。强调日本对台湾产业开发的重视。纪录片片尾往台湾东部绕,影片环绕着港口、滨海公路的建设,也呈现当时高砂族的生活样貌及东部的风景名胜。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收藏其“准演执照”,该文件主要是作为影片送审通过后备查之用,上面记载影片的摄制单位、演职员表、故事大纲、全数字幕脚本等。在现代研究与影片复原工作中,当影片佚失或画面毁损时,能据此考证、重建影片原貌,也因此成为台湾影像历史的重要史料。

影片站在殖民者的角度,介绍台湾各地的景观,此部影片定义了台湾的经济价值。也让观影者了解日治时期日本对台湾的影响及政绩。此部影片是以殖民者的角度来观看,刻意选择美好的画面,强调台湾人民享受现代化过程。虽然《南进台湾》整部纪录片是宣传用意的政治工具,不完全客观,但旁白详细说明画面内容,企图增加“眼见为凭”的说服力,即便是一部政策宣传片,但影片却记载了1930-1940年代台湾的景象而弥足珍贵。

井迎瑞教授对于日本政治宣传纪录片《南进台湾》有感而评论:

《南进台湾》的全岛绕行,便是对于台湾这块土地主权的一种宣示,而“绕行”则是“宣示”的一种视觉再现与仪式化行为。“绕行”有助国民建构“岛”的印象,形成特有“岛国美学”。并强调“没有条件留下影像纪录的前殖民地国家,需要先维护‘帝国记忆’来看见自己并重构主体。”

相关

  • 断奶断奶是哺乳动物幼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母乳喂养之后停止进食母乳,并开始向成年体饮食转换的一个过程。只有哺乳动物才需要经过这一过程,而当幼体完全不进食母乳时就标志着完全断
  •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是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增减和结构的改变。畸变为可自然发生的。也有人工诱发。 一些物理因子(如电离辐射)和化学诱变剂能大大提高畸变频率。根据畸变的特殊遗传学
  • 印度报《印度报》(英语:The Hindu)是印度的一份主要英语日报,1878年创刊,初时是每周出版一次,1889年改为每日出版。《印度报》最多流通的地区是印度南部。根据2012年的“印度读者调查”(I
  • 晨辉晨辉是一种罕见的气象现象,是一种云形成一种长达数十公里的条形状的现象。目前只在世界少数地方曾出现过,但当中以在澳大利亚东北部、卡奔塔利亚湾以东的约克角半岛出现的最为
  • 放散虫门放射虫门(学名:Radiozoa)又名放线虫,为海中浮游生物,有如球形对称,带有硅壳,壳上有美丽的花纹。身体内有膜质中央囊,囊面穿有许多小孔,将身体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被胶状物质,多有液泡,内
  • 饭馔饭馔(韩语:반찬),俗称伴菜,是朝鲜族就米饭食用的各种小菜,食毕可添加。在朝鲜语中,반찬一词既是单数词,也表示众数。朝鲜族传统的一餐由米饭、汤、酱、炖菜、泡菜等组成。按饭馔多少
  • 烩面烩面是指煮面时在锅内加入各种菜及调料,熟后连汤一起食用的面(参见烩),是流行于中国河南省等地的一种特色面食。其变种为扯面。发源于河南南阳方城县,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
  • 艾瑞克·艾巴艾瑞克·约翰·艾巴(Erick Johan Aybar;1984年4月14日-),目前是美国职棒大联盟的球员,效力于亚特兰大勇士队,守备位置是游击手。之前他也是多米尼加共和国国家队的成员。他有一个大
  • 尿震尿震,民间又称之为尿摇头,指小便后身体不由自主地震颤,但这个现象通常不被认为是疾病;男性发生尿震的现象比例比女性高。引发尿震的原因尚不太清楚,但一般的解释有三个:
  • 罗思义罗思义(英文:John Ross)是一位英国学者、记者、博客作者、跨国公司顾问及经济评论家、社会主义政治活动家、英国工党党员,毕业于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曾为时任伦敦市长肯·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