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 (绘画)

✍ dations ◷ 2025-10-02 10:52:45 #现代绘画作品,欧洲绘画作品,艺术之最,1893年画作,被盗艺术品,爱德华·蒙克画作,艺术作品中的桥梁

《呐喊》(挪威语:Skrik),或译称《尖叫》,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1893年的作品,表现主义绘画风格的代表作,表达了强烈的“存在性焦虑”。

《呐喊》是挪威表现派画家爱德华·蒙克的代表作之一。画面的主体是在血红色映衬下一个极其痛苦的表情,红色的背景源于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火山灰把天空染红了。画中的地点是从厄克贝里山上俯视的奥斯陆峡湾,有人认为该作品反映了现代人被存在主义的焦虑侵扰的意境。这套组画题材范围广泛,以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为基本主题,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

先锋派表现主义艺术运动在20世纪初兴起于德国和奥地利。尽管展览着眼于是蒙克艺术生涯的后期,但仍然为1895年创作的这幅《呐喊》找到了一席之地。

蒙克在1892年1月22日的一篇日记中记录了《呐喊》的灵感来源:“我跟两个朋友一起迎着落日散步——我感受到一阵忧郁——突然间,天空变得血红。我停下脚步,靠着栏杆,累得要死——感觉火红的天空像鲜血一样挂在上面,刺向蓝黑色的峡湾和城市——我的朋友继续前进——我则站在那里焦虑得发抖——我感觉到大自然那剧烈而又无尽的呐喊。”

《呐喊》中的人物或许是蒙克的自画像,或是在他13岁就去世的姐姐苏菲(Sophie)。艺术史学家还认为,《呐喊》中的人物或许还有另外一个来源,那就是蒙克在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看到的一具秘鲁木乃伊。

本作品共有四个版本,分别是藏于奥斯陆蒙克博物馆的版本(蛋彩画、纸本,83.5×66cm)、藏于国家画廊的版本(蛋彩画、油画、粉彩、纸本,91×73.5cm)、藏于蒙克博物馆的版本,和私人收藏版。1895年画家把作品制成平面印刷以大量复制,至今使用最初的画框,也四个版本中唯一的私人收藏。自1994年起,其中两个版本先后被盗去(英语:art theft),之后皆失而复得。

1893年粉蜡笔草稿,可能是最早版本

1893年奥斯陆国家黄画廊版

1895年石板印刷版,约45幅,其中有几幅得蒙克上色

1895年版,2012年由苏富比拍卖,属美国商人里昂·布莱克私人收藏

1910年蒙克博物馆版

2012年5月,彼得·奥尔森的收藏版本在纽约苏富比作为第20件拍品登场,它曾短暂保持过艺术作品拍卖成交价格最高纪录,经12分钟竞拍后,它最终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将近1.2亿美元(7,500万英镑)的天价成交,加上佣金为价119,922,500美元。买家是美国金融家利昂·布莱克(Leon Black),他现在将这幅作品租借给纽约新画廊的“蒙克与表现主义展”(Munch and Expressionism)进行展出。。之前的拍卖价格纪录是毕加索1.06亿的《裸体、绿叶和半身像》。

蒙克影响的不只是表现主义画家,弗朗西斯·培根《尖叫的教宗》(Howling Pope)系列作品也受到了《呐喊》的启发。1984年,安迪·沃霍尔也创作了一系列丝网印刷作品,用夺人眼球的明亮色彩重新诠释了《呐喊》。

《呐喊》还是翠西·艾敏最喜欢的“历史”绘画:1998年,她甚至专门拍摄了一部影片。在片中,她来到了挪威的一个峡湾,在那里呼喊了整整1分钟时间,镜头则始终落在水面上。塞尔维亚行为艺术家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也说服奥斯陆的居民一起在公共场合尖叫,以此纪念蒙克。英国画家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在1998年创作了《回声湖》(Echo Lake),里面有一个幽灵般的警察像蒙克《呐喊》里的主人公一样抓住自己的头。

相关

  • ACal2glh· extracellular space · soluble fraction· G-protein signaling, coupled to cAMP nucleotide second messenger ·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on · phosphol
  • 利奥波德二世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 II,1747年5月5日-1792年3月1日),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倒数第二任皇帝(1790年-1792年在位),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国王。他也是奥地利统治下的意大利的
  • 蛹是指一些昆虫从幼虫变化到成虫的一种过渡形态。这个阶段只会在完全变态的昆虫出现,如蝴蝶及蛾(鳞翅目)、甲虫(鞘翅目)、苍蝇(双翅目)与蜂、黄蜂及蚂蚁(膜翅目)。这个阶段是在幼虫后
  • 埃库昂城堡埃库昂城堡(法语:Château d'Écouen) 是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北郊城市埃库昂的一座城堡。城堡修建于1538年至1550年期间。坐标:49°01′03″N 2°22′42″E / 49.01750°N 2.37833
  • 巴布拉族拍瀑拉(Papora、Vupuran、Bopalat、Basagar、Babusagar,亦作:巴布拉族。)为台湾原住民,平埔族群之一,词源来自大肚社人之自称Papula(音近拍瀑拉)。早期曾分布于今台中市大肚区、大甲
  • 自给农业自给农业的是以提供足够粮食给农民自身家庭为目标的农业,农民根据家庭的需要而非市场价格决定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这种农业方式最早在新石器革命出现,当时人们开始在尼罗河、幼
  • 发粄发粿(闽南语)又叫发糕,客家语称之为钵粄、发粄、碗粄或起酵粄,是一种米食制品,流行于浙江、华南地区、港澳、台湾、印尼及马来西亚一带,是传统过年的食品,亦可用于祭祀或馈赠亲人。
  • 李珥李珥(1536年-1584年),朝鲜王朝知名儒学者。字叔献、见龙, 号栗谷、石潭、愚斋,朝鲜半岛后世尊称其为李栗谷或栗谷先生。 朝鲜半岛朱子学新学派即“主气论”学派的代表人物。畿湖学
  • 鹦雀总目鹦雀总目是鸟类分类群的一支,由鹦形目(学名:Psittaciformes)和雀形目(学名:Passeriformes)组成。佩尔·埃里克森和他的团队在分析基因组DNA时,发现一个由雀形目、鹦形目和隼形目组成
  • F/A-1848.9千牛顿(11,000英磅力)(军用推力)78.7千牛顿(17,700英磅力)(后燃推力) 57.8千牛顿(13,000英磅力)(军用推力)麦克唐纳-道格拉斯F/A-18大黄蜂式战斗攻击机(英语:McDonnell Douglas F/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