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52号潜艇 (1917年)

✍ dations ◷ 2025-07-17 22:48:01 #U-152号潜艇 (1917年)

陛下之152号潜艇(德语:SM U 152)原是由汉堡赖厄施蒂格船厂承建的一艘商用潜艇(德语:Handels-U-Boot),设计用于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运送重要物资。后因战略需求,它自1916年12月16日被德意志帝国海军收编为U-151级巡洋潜艇(德语:U-Kreuzer)的二号艇,于1917年5月20日下水,至同年10月17日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U-152号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的329艘德国军用潜艇之一,曾参加过大西洋潜艇战。在其两次远洋巡航中,共击沉协约国或中立国的19艘商船,容积总吨为37505吨。战后,该艇于1918年11月24日移交英国正式投降,至1921年被拖出英吉利海峡凿沉。

U-152号原是由德意志远洋航运公司(,简称)于1916年11月29日订购的一艘商用潜艇(德语:Handels-U-Boot),它由汉堡的赖厄施蒂格船厂承建,设计用于突破英国皇家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德国实施的海上封锁,在德国和当时仍保持中立的美国之间运送货物。但在动工后不久,德意志帝国海军便于1916年12月16日根据P项战时订单()将其收编为U-151级潜艇的二号艇,并按军用标准改造成巡洋潜艇(德语:U-Kreuzer)。

改作军用的U-152号水面排水量1512吨,水下排水量1875吨;推进系统的总功率调整为柴油机和电动机各800匹公制马力(588千瓦特),可分别提供最高12.4节(23.0千米每小时)的水面航速和最高5.2节(9.6千米每小时)的水下航速,其中5.5节(10.2千米每小时)航速时的水面续航里程高达25,000海里(46,000千米)、3节(5.6千米每小时)航速时则可在水下巡航65海里(120千米)。U-152号配备两具艇艏鱼雷发射管,可携带18枚鱼雷;甲板炮(英语:Deck gun)则安装有两门150毫米45倍径(英语:15 cm SK L/45)艇用高射炮(德语:Utof)。其额定船员编制为6名军官和50名水兵。

U-152号于1917年5月20日下水,至同年10月17日在首任艇长、海军上尉康斯坦丁·科尔贝的指挥下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继科尔贝之后,格哈特·冯·齐策维茨少校(1918年5月4日-8月24日)和阿道夫·弗朗茨上尉(1918年8月25日-11月15日)也曾担任过该艇指挥官。完成海试(英语:Sea trial)后,U-152号被编入驻基尔的巡洋潜艇部队()服役,并一直隶属于该部队直至战争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U-152号在北大西洋执行过两次巡逻,共击沉19艘协约国或中立国商船,容积总吨为37505吨。它的受害者中包括两艘美国多桅纵帆船——朱莉娅·弗朗西丝号(,1918年1月27日击沉)和A·E·怀兰号(,1918年3月13日击沉)、挪威的三桅帆船探路者号(书面挪威语:«Stifinder»)(1918年10月13日登船并凿沉)、西班牙货轮吉拉达号(,1918年1月25日击沉)以及美国海军货轮提康德罗加号(英语:USS Ticonderoga (1918))(1918年9月30日击沉)。

提康德罗加号隶属于美国海军海外运输部,当时正负责运送一批战马前往西线。途中由于机械问题,该船未能跟上其护航船队。因此,当行至距离美国东岸约1,600海里(3,000千米)的大西洋上时,U-152号得以在未被察觉的情况下发射鱼雷并截停提康德罗加号。之后,潜艇在相距500米的范围内以150毫米炮实施炮击;第一轮齐射损坏了货船的舰桥和艏楼,第二轮则击伤了船艏炮。由于对方还火,双方的交战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提康德罗加号的船长、海军少校詹姆斯·乔纳斯·麦迪逊(英语:James Jonas Madison)在战斗过程中脚负重伤,后来不得不在医院截肢。尽管如此,他当时仍然坐在椅子上继续领导货船并下令开火。他下达的最后一项命令是弃船,随即便因失血过多而晕倒。麦迪逊被转移到最后一艘没有被击中的救生艇上,与艇上31名水兵一起幸存下来,其余阵亡人数高达205人。英国轮船摩尔王子号()于四天后救起幸存者;U-152号则俘获了提康德罗加号的大副、预备役中尉弗兰克·穆勒和预备役初级中尉朱尼厄斯·富尔彻。船长麦迪逊中校后因英勇抗争而被授予荣誉勋章;1940年入役的麦迪逊号驱逐舰 (DD-425)(英语:USS Madison (DD-425))也以其姓氏命名。

击沉提康德罗加号的前一天,即1918年9月29日,U-152号还与美国海军油轮乔治·G·亨利号(英语:USS Victoria (AO-46))发生了炮战。后者当时正从法国返回美国,它被潜艇的一枚炮弹击中,另一枚则近距脱靶。尽管船身遭到受到严重破坏及数名船员负伤,这艘美国船还是设法逃脱了,甚至在战争结束前仍能够执行另外四次运输任务前往法国。

当U-152号完成最后一次作战巡航,并于1918年11月返回德国后,战争已然结束。根据停战协议的要求,该艇于1918年11月24日作为战利品移交英国,并在哈维奇正式向协约国投降。它于1918年12月在伦敦塔桥展出,然后被搁置在朴次茅斯。至1921年6月30日,U-152号最终被拖出英吉利海峡凿沉。

相关

  • 协助帮助是指某人替某人做事情,或给予他需要的物品。亦可作“帮忙”、“帮手”或“协助”。帮助别人可显出团结。如帮助牵涉到财物交易,则称为服务。 于电脑里,“帮助”也可作“疑
  • 摩尔斯电码摩尔斯电码(英语:Morse code)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是由美国人艾尔菲德·维尔与萨缪尔·摩尔斯在1836年发明。摩
  • 任鸿隽任鸿隽(1886年12月20日-1961年11月13日),字叔永,出生于四川省垫江县。中国科学社主要发起人之一、首任社长,为推动中国近代科学研究、科学教育事业从无到有的的发展着书立说、身体
  • 洛阳铲洛阳铲,又名探铲,一种考古工具,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一段有柄,可以接白蜡杆加长。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逐渐挖出一个直径约几厘米的深
  • 庇仁线庇仁线(朝鲜语:비인선/庇仁線  */?)是位于韩国的一条已废弃的铁路,自忠清南道舒川郡舒川站至庇仁站,已于1968年废止。
  • 希尔伯特第六问题希尔伯特第六问题(英语:Hilbert's sixth problem)即公理化物理(axiomatize physics),是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之一。虽然物理学并非数学,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许多物理学上的概念可
  • 证明黎曼ζ函数的欧拉乘积公式欧拉在他的论文《无穷级数的一些检视》()中证明黎曼ζ函数的欧拉乘积公式,并于1737年由当时的科学院出版。黎曼ζ函数以欧拉乘积的方式可写成而左方等于黎曼ζ函数:右方的乘积则
  • 泰坦角龙属泰坦角龙属(学名:)是角龙科恐龙的一属,是种大型草食性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目前仅发现一个化石,正模标本(编号OMNH 10165)包含:部分身体骨骼、以及部分头颅骨与下颌,原本
  • 北方真兽高目北方真兽高目(学名:Boreoeutheria,来自古希腊语Βορέας,Boreas-“北方”,εὐ-,eu-“好,真”,θηρίον,thēríon“野兽”,因此是“北方真兽”
  • 2014年突尼斯议会选举马赫迪·朱马独立人士哈比卜·埃西德独立人士2014年突尼斯议会选举于2014年10月26日举行。这是“阿拉伯之春”爆发近4年后,突尼斯首次举行民主议会选举。2014年1月,突尼斯新宪法制定,议会议席为217个。6月,各政治派别通过全国对话大会确定新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日期。10月4日,各党派开始竞选,26日,议会选举投票开始,30日,突尼斯最高独立选举委员会公布国民代表大会选举初步结果,世俗党派突尼斯呼声党(Nidaa Tounes)获得217席中的85席,取代温和伊斯兰主义政党复兴运动党(Ennah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