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保加利亚 (中世纪)

✍ dations ◷ 2025-09-30 09:37:53 #大保加利亚 (中世纪)
奥德里西亚 前460年–46年罗马时期 46年–681年旧大保加利亚 632年–668年第一帝国 681年–1018年拜占庭保加利亚 1018年–1185年第二帝国 1185年–1396年奥斯曼帝国统治 1396年–1878年第三保加利亚 1878年至今旧大保加利亚(中世纪希腊语:Παλαιά Μεγάλη Βουλγαρία),或称老大保加利亚、大保加利亚,是拜占庭帝国所形容的一个在库布拉特统治下的君主制国家,位于伏尔加河至亚速海一带,主体民族是钦察与北高加索的保加尔人。库布拉特汗是咄陆氏族的国王,也是保加尔人第一独立统治者。619年受洗礼。与拜占庭帝国皇帝希拉克略是好朋友,他在628年从拜占廷帝国君士坦丁堡回到老家,开始掌权。在632年之前他设法脱离突厥人的控制,从西突厥独立建国。他的旧大保加利亚持续至668年。630-635年,匈人后裔乌特格尔与库特利格尔也被他征服。有人认为他们打败阿瓦尔人后,势力至潘诺尼亚。首都在塔曼半岛的法纳哥里亚。不同于其他草原民族部落联盟,他们实行绝对君主制。库布拉特汗于665年死后,由他的长子巴颜继位。在可萨人的强大压力下,库弗拉特汗的其他儿子并未记取父亲的遗训团结对抗可萨人,反而纷纷带领自己的部族离开。668年,旧大保加利亚终于在可萨人的压力下瓦解。保加尔人大多离开南俄的亚速海东海岸。一些保加尔人于670年在阿斯巴鲁赫带领下,于679年定居在默西亚与色雷斯一带,865年接受斯拉夫语与基督教。另一些保加尔人于670年在巴颜率领下前往伏尔加河卡马河流域,征服了当地属乌拉尔语族的部族,并于9世纪正式建立伏尔加保加利亚,首都保加尔市(现喀山),不过依然臣服于可萨汗国,在965年受到基辅罗斯扩张的攻击下,脱离了与可萨汗国的关系。1223年9月被蒙古成吉思汗的两员大将哲别和速不台入侵和杀掠,后成为蒙古金帐汗国(1219—1502)的臣民,之后属于喀山汗国。今天伏尔加鞑靼人与楚瓦什人也是他们后人。巴颜的黑海保加尔人继续留在他们位于今乌克兰境内的故乡欧诺古利亚,但是臣服于可萨人。有人认为今日的巴尔卡尔人,就是巴颜部族的后裔。他们生活在高加索地区,说钦察语。

相关

  • 基因突变突变(英语:Mutation,即基因突变)在生物学上的含义,是指细胞中的遗传基因(通常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去氧核糖核酸)发生的改变。它包括单个碱基改变所引起的点突变,或多个碱基的缺失、重
  • 开放式关系开放式关系(英语:open relationship)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处在这种关系中的双方有保持伴侣关系的意愿,但又不受主流的单配偶制的限制。这意味着双方同意保持恋爱关系或伴侣关系,同时
  • 英吉利海峡坐标:50°11′01″N 0°31′52″W / 50.18361°N 0.53111°W / 50.18361; -0.53111英吉利海峡,又名拉芒什海峡(英语:English Channel;法语:la Manche;布列塔尼语:Mor Breizh;威尔士语
  • 平均寿命平均寿命、生命期望或预期寿命(英语:life expectancy),指生物群体中衡量单一生命存活平均长度的统计量。预期寿命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自出生起算(英语:Life expectancy at birth,LEB
  • 呐喊《呐喊》(挪威语:Skrik),或译称《尖叫》,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1893年的作品,表现主义绘画风格的著名代表作。《呐喊》是挪威表现派画家爱德华·蒙克的代表作之一。画面的主体是
  • 橘子橘子(学名:Citrus reticulata),或写作桔子,芸香科柑橘属的一种水果,原产自中国。闽南语称橘为柑仔,西南官话区的各方言中呼为“柑子”或“柑儿”,也有一些方言称之为“橘柑”。橘子
  • 吉妃吉妃(1846年-1905年)王氏,满洲正黄旗维翰佐领下园户王清远的独生女,据家族谱系显示,王氏的祖上多数是苏拉和苑户头目。清朝咸丰帝妃嫔。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出生。据家族谱系显示,王
  • 下川岛下川岛位于中国广东省台山市南部,川山群岛西部。面积98.68平方公里,人口1.68万人。著名的旅游胜地,有“东方夏威夷”、“中国普吉岛”、“广东芭提雅”之称。岛南部的王府洲海
  • 边疆人文《边疆人文》,是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在1942年至1950年主办的学术期刊。1942年,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成立后,主办了学术刊物《边疆人文》,分为甲、乙两种:甲种是语言人类学专
  • 聂海胜聂海胜(1964年10月13日-),湖北枣阳人。男,汉族。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国载人航天首飞梯队成员。1980年聂海胜父亲病逝,原本聂海胜打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