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德拉·柯伦泰

✍ dations ◷ 2025-07-09 09:16:08 #亚历山德拉·柯伦泰

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芙娜·柯伦泰(俄语:Алекса́ндра Миха́йловна Коллонта́й;1872年3月31日(儒略历:3月19日)-1952年3月9日),本姓多蒙托维奇(Домонто́вич),是俄国共产主义革命家,原为孟什维克成员,后于1914年加入布尔什维克。自1923年起担任苏联驻挪威大使,成为世界第一位女性驻外大使,1926年她被指派做苏联的驻墨西哥大使。

柯伦泰出生于圣彼得堡,父亲是俄罗斯帝国的米哈伊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多蒙托维奇将军,拥有哥萨克血统,曾在1877年-1878年俄土战争中担任骑兵将军,退役后于1878年至1879年间担任帝俄驻保加利亚大使馆的外交参谋。她的母亲,亚历山德拉·玛萨琳-穆拉汶斯基,则为一芬兰木材富商之女。米哈伊尔思想开明,信奉类似英国的君主立宪思想,加上担任驻保加利亚外交人员时,深受炽热的保加利亚独立运动所影响,后来对柯伦泰的影响非常深远。

1923年,时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公共福利人民委员、俄共(布)妇女工作部部长柯伦泰发表了一篇名为《三代的恋爱》的小说。女主角盖尼娅是坚定的革命者,其情爱观是:“恋爱是非有工夫不可的”,“在这种一切时间都被夺去了的革命时代”,“我们偶然碰到,两个人感到幸福的时候,我们就尊重了这个时间”。当“身上燃起激情时,她决不拒绝生活向她发出的灿烂的微笑……双双外出几个星期,在爱的杯盏中痛饮”,“当爱的杯盏倒空后,她将毫无痛苦和遗憾地将它扔掉,回到自己的工作中”。“爱的杯盏”就是“杯水主义”(也译作“一杯水主义”)的由来。

列宁在和蔡特金的谈话中对“杯水主义”提出了批驳。列宁说:“你一定知道那著名的理论,说在共产主义社会,满足性欲和爱情的需要,将像喝一杯水那样简单和平常。这种‘一杯水’主义已使我们的一部分青年人发狂了,简直发狂了。这种理论是对许多青年的恶劫。……这个出名的‘一杯水’主义完全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甚至是反社会的。”

在苏联,“杯水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所容许的时间并不长。1927年,柯伦泰的小说成为禁书,但“杯水主义”并没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柯伦泰和丈夫德边科

亚·米·柯伦泰

相关

  • 孙延龄孙延龄(?-1677年),汉军正红旗人,定南王孔有德部将孙龙之子。孙龙在与南明李定国的作战中阵亡,孙延龄袭二等男兼一等云骑尉,后与孔有德之女、孝庄文皇后养女孔四贞婚配,清廷以此授延龄
  • 马斯塔巴马斯塔巴(英语:Mastaba)是古埃及墓葬建筑的类型之一。马斯塔巴是平顶、长方形和外部呈斜坡面的建筑,很多古时期著名的埃及人都埋葬于这类型的墓室内。墓室是用泥砖或石头来建成
  • 摄影记者摄影记者,是记者之一,又称为新闻摄影师,他们的工作是以写实照片摄影、摄录、采访、编辑为主,是一种新闻专业工作者,因为摄影记者要具有强烈的新闻触觉、判断力及影像表达技术。摄
  • 图苇·杨松图苇·玛丽卡·杨松(瑞典语:Tove Marika Jansson,又译为托芙·扬松,1914年8月9日-2001年6月27日)是一位母语为瑞典语的芬兰作家、小说家与画家、插画家和连环画漫画家。她出生和成
  • 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Beijing Olympic Broadcasting,简称BOB)是由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为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2008年夏季残奥
  • 孙希旦孙希旦(1736年-1784年),字绍周,号敬轩。浙江瑞安碧山桐田人。幼有奇慧,读书过目成诵,少年时读书于“探花楼”,十二岁补县学生员,专治《小戴礼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中举人,乾隆三十
  • 韩邦奇韩邦奇(1479年-1556年1月23日),字汝节,号苑洛,陕西大荔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生于官宦家庭,其父韩绍宗,官至福建按察副使。正德三年(1508年)韩邦奇登戊辰科进士,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
  • 拉尔斯·本德拉尔斯·本德(德语:Lars Bender,1989年4月27日-)是一位德国足球运动员,司职防守中场,也可司职中坚及右闸。目前效力于德甲球会勒沃库森。本德获得过弗里茨·瓦尔特大奖的金奖(Fritz-
  • 前345年
  • 卡翠娜骷髅头卡特里娜骷髅头(西班牙语:la Calavera de la Catrina)是墨西哥刻版画家何塞·瓜达卢佩·波萨达于1913年所创造的锡版画角色。“catrina”是“catrín”的阴性名词 ,意思是“花花公主”。现在卡特里娜已是墨西哥的重要形象,尤其是在每年11月1日至2日的亡灵节活动之中。卡特里娜通常有纤细的身段,并穿着华丽的女装,不过全身都是骷髅。波萨达创出卡特里娜后,这个角色并没有受到重视;法国艺术历史学者让·夏洛特在墨西哥革命后不久重新检阅了波沙达的作品,并将它们推广开来;卡特里娜随后便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