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丰城侯)

✍ dations ◷ 2025-07-18 18:13:30 #李彬 (丰城侯)

李彬(1361年—1422年),字质文,谥刚毅,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安丰路濠州定远县(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明朝军事将领,丰城侯。

李彬父亲李信早年跟随朱元璋起兵,累功至济川卫指挥佥事。李彬后继嗣其职。之后跟随颍国公傅友德出塞,多有战功。之后负责镇守边疆。靖难之役时,朱棣起兵,李彬归附,为前锋,转战有功。之后累升至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永乐元年四月,以邱福议,封李彬为丰城侯,俸禄千石,予世券。次年,襄城伯李濬讨伐永新叛军,明成祖命李彬帅军策应。未抵达,叛军已平,遂命其统领部队镇守广东。永乐四年,其召还,后抵达南阳皂君山逮捕寇乱。同年七月,以左参将赍征夷副将军印授沐晟,进攻安南(现越南)。十二月,李彬与云阳伯陈旭攻破安南西都,又在木丸江大败安南军。平定后,论功时候,因李彬、陈旭“临敌稽缓”缘由,不再加封,改加俸禄五百石。寻充总兵官,在海上继续追讨安南军。此后,李彬改为讨伐长沙李法良民乱,并率领浙江、福建部队逮捕海盗。

同年十月,其被命派往甘肃,与西宁侯宋琥经略降酋,李彬与柳升在境内整兵,而命土官李英进行防范。恰逢凉州酋老的罕叛变,都指挥使何铭战死,李英进行追讨,获得大量俘虏,老的罕逃至赤斤蒙古。明成祖欲发兵,李彬则称路遇遥远兵饷难继,宜从缓而图之。次年,代替宋琥镇守甘肃,赤斤蒙古捉捕老的罕、并呈予明朝求和。朱棣嘉奖李彬功劳,赐赉甚厚。永乐十二年,其跟随朱棣北伐,率领右哨,破蒙古军于忽失温,且追奔至土剌河。大军班师后,受上赏,改镇守陕西。

永乐十五年二月,命佩征夷将军印,镇守交阯。抵达后,其即攻破擒拿陆那县阮贞等人,并派遣都督朱广等人平定顺州及北昼诸寨。次年,清化府土巡检黎利起兵,李彬遣朱广讨破之,黎利藏去。永乐十七年,其派遣都督同知方政袭黎利于可蓝栅,获其将军阮个立等人。黎利逃至老挝。大军班师后,黎利再进行起义。都指挥黄诚进行攻击,后因遇雨季而被迫班师。

当时,交趾人各处起义,李彬派遣各将领分道攻破:方政讨伐车绵子等于嘉兴、郑公证于南策、丁宗老于大湾;朱广讨伐兴邦等于别部;都指挥徐謜讨范软于俄乐;指挥陈原瑰讨陈直诚于恶江;都指挥王忠讨杨恭于峡山。均先后获得胜利。然而,交趾的义兵却越来越多,李彬于是亲自率部征讨。当时,中官马骐虐民,乂安知府潘僚率众叛变,李彬击败其叛变,并追至玉麻州。潘僚逃至老挝,李彬遣都指挥师祐帅师追讨。范玉亦率军在东潮州叛变,李彬亦追讨并在东潮捉获。此外,都指挥陈忠等在小黄江累败,李彬追讨至镇蛮。至此,各地叛乱遂平,唯独黎利屡次出没,之后在徐謜、方政的进攻下再次藏去。

永乐十九年,李彬以馈运不继,请令官田与民田参错屯用,后得到批准。之后,李彬发兵进入老挝索要黎利,老挝恐惧,请自己逮捕后献上,而恰逢李彬得病而罢。次年正月,李彬去世。继任者孟瑛、陈智、李安、方政均因领兵讨伐不得,由王通代任总兵官。而安南民变日益加剧,交趾遂无法镇守了。李彬去世后,赠茂国公,谥刚毅。

鸿庞 → 蜀 → 赵 → 第一次北属 → 征 → 第二次北属 → 前李 → 第三次北属(唐代起事) → 自主时期 → 吴 → 十二使君 → 丁 → 前黎 → 李 → 陈 → 胡 → 后陈 → 第四次北属(蓝山起义) → 后黎 → 莫 → 黎中兴 / 北河 / 广南 / 宣光 → 西山 → 阮 → 现代

相关

  • 阎君阎罗王(梵语:यमराज,IAST:Yamaraja),源自印度教神祇阎魔罗阇(或译阎摩、阎魔、阎魔大王),是地狱的主宰,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华人尊称其为阎魔罗阇大王,简称阎罗王、阎王、阎君。罗阇即
  • 三叉戟飞弹三叉戟导弹(Trident missile)是美国制造的潜射弹道导弹(SLBM),于1980年代和90年代分别替代海神导弹和北极星导弹。主要型号包括三叉戟I型(UGM-96 Trident I)和II型(UGM-133 Trident
  • 江州江州,可以指:
  • 恋医学癖恋医学癖(英语:Medical fetishism)是一种恋物癖形式,对涉及医疗或临床的相关物体、行为、场所或情境产生恋物癖。这包括在性角色扮演中扮演与医疗相关的人士,例如各科医师、护理
  • 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草原是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天然草场,主要的区域覆盖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以及鄂温克族自治旗。由呼伦湖及贝尔湖得名,是蒙古族的发源
  • 1002<< 1000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10081009>> << 100010101020‍1030‍10401050‍1060‍1070‍10801090‍>>1002是1001与1003之间的自然数,十进制表示的第三个四位
  • 欧阳霖欧阳霖(?-17世纪),初名欧阳介,字方然,吉安府安福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欧阳霖在崇祯三年(1630年)中举人,获授泸溪教谕,转任北流知县,清兵来到时不屈服,前往南明朝廷后迁官兵科给事中,协
  • 罗日运罗日运(1914年5月29日-2011年4月9日),曾用名罗日润,男,江西泰和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轻工业部、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 证词 (哲学)在哲学中,证词或证言(英语:testimony)是一个实体(个人或团体等)向另一个实体传达的命题,无论是透过言语、文字还是面部表情,都是基于实体的知识库。 如果条件满足评估表达者的可靠性(其证词是否经常是真实的)和接收者拥有积极的理由(例如,表达者没有偏见)等条件,则基于证词相信的命题是合理的。我们也可以理性地接受基于他人证词的主张,除非发现以下至少一项是真实的:
  • 借词回收借词回收指一个词语从一种语言传播至另一种语言,然后以不同的形式或含义回到原始语言的过程。其路径线被表示为A→B→A,其中A代表可能呈现为各种形式的原始语言。有些学者将经过借词回收的词语称为“侨词”或“回归词”,意思是出去了又回来了;英文有时则称这种单词为“Rückwanderer”(德语,指“返回者”)。借词回收通常会导致与原单词并存的被回收借词出现,从而产生双式词;但原单词在其他情况下可能已经消失。外来词衍生的特定含义也可以通过语义借用被借词回收:例如,英语pioneer借自中古法语“掘金者、步兵、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