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词回收指一个词语从一种语言传播至另一种语言,然后以不同的形式或含义回到原始语言的过程。其路径线被表示为A→B→A
,其中A代表可能呈现为各种形式的原始语言。有些学者将经过借词回收的词语称为“侨词”或“回归词”,意思是出去了又回来了;英文有时则称这种单词为“Rückwanderer”(德语,指“返回者”)。
借词回收通常会导致与原单词并存的被回收借词出现,从而产生双式词;但原单词在其他情况下可能已经消失。外来词衍生的特定含义也可以通过语义借用被借词回收:例如,英语pioneer借自中古法语“掘金者、步兵、行人”之义,之后在英语中产生了“早期殖民者、先驱”的含义,然后又被借回法语。除此之外,这些词语也可能会在某一阶段被仿译,例如英语→法语 (1951) → 英语 (1957).
“世界”、“社会”、“经济”、“革命”等词原出于汉语,被日语借用,赋予新义以翻译欧文,这种词语被部分人将称为“半和制汉语”。这些词语此后又被传回中国。
西学东渐之后,中国人在翻译和与外国人合作翻译西方书籍时创制了和“和制汉语”相对、名为“华制新汉语”的新名词。这些词今天大多已经废止不用,但日本为了吸收西洋文明而有系统地引进中文书刊和辞书,这些新词因而被日语吸收,后来又被中国人原封不动地带回中国。
当甲语言根据从乙语言借来的词根创造复合词,这个复合词再被借入甲语言及其后裔时,与借词回收类似的现象将会出现。在西方世界,这一现象主要会发生于根据拉丁语或古希腊语词根(英语:List of Greek and Latin roots in English)形成的结合词中——这些词语可能会被随后借用至罗曼语族下属语言或现代希腊语中。拉丁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语言,因此由英语、德语等非罗曼语族创造的拉丁语相关术语被法语、西班牙语等罗曼语族下属语言借用的现象并不明显;但根据古希腊语词根创造的现代新词汇被借回到现代希腊语的现象〔例如τηλεγράφημα,(罗马化:;“电报”)等词语〕就不一样了 ——这种词语的使用十分普遍(英语:English_words_of_Greek_origin#Usage_in_neologisms)。
这种现象在中文和日文中尤其明显: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许多日语词语均系通过汉语词根创造(英语:Sino-Japanese vocabulary)(历史上这些词语通常经过朝鲜半岛区域传播),这些名词被称作和制汉语。这些日语词语之后会传入汉语和朝鲜语。自二十世纪开始,这种借用现象就大大减少了。这种词语通常本身就可以用中文创造,但是碰巧被日文首先创造了:例如“文化”(日语罗马化:)和“革命”(日语罗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