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熙

✍ dations ◷ 2025-07-19 09:06:20 #张百熙
张百熙(1847年-1907年3月30日),字埜秋,一作冶秋,室名潜斋、退思轩。湖南长沙人。清末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张百熙以进士出身入仕,在京为官多年,历任吏部、户部等部尚书及管学大臣等职,官至邮传部尚书。身后获赠太子少保,谥文达。他思想开明,主张施行新政,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驱者,制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学制《钦定学堂章程》,时有“大学之父”之誉。张百熙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好学,为避战迁居永州。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受名儒郭嵩焘教诲。同治九年(1870年),张百熙考中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式甲戌科二甲第六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年(1876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五年(1879年),任山东乡试副考官。光绪七年(1881年),提督山东学政。光绪十四年(1888年),任四川乡试正考官。次年入直南书房。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升侍讲,次年升侍读,并出任国子监祭酒。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后,日本介入,朝议大多主战。及至甲午战争爆发,清军连败,张百熙与文廷式等五十馀名京官撰《联衔纠参督臣植党疏》,上疏弹劾李鸿章表面备战,私下主和的行为。指出左宝贵、聂士成等人均勇敢善战,只因军饷、器械供应不济,导致战败,其过失在于李鸿章。继而弹劾礼亲王世铎争权纳贿,战事一起,一味依仗李鸿章,贻误战机。幷曝出李鸿章之子李经方暗通不久前被天津县捕获的日本奸细、在日本开设洋行等 。然而弹劾疏文均未被上报。当时正值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承办典礼的官员在国难之际仍然大举铺张,张百熙上奏将其罢免。又与侍讲学士陆宝忠等一起弹劾当权高官“朋比误国”等十项大罪。不久,重臣孙毓汶称病归里,恭亲王奕䜣重入军机,百熙出督广东学政。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张百熙升任内阁学士。次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因为曾举荐康有为 而获罪,被革职留任。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补授礼部侍郎。同年,八国联军逼近北京,张百熙与慈禧及光绪帝避走西安,并上疏“陈述时事,慷慨激昂,后帝动容”。擢左都御史,受命先回京任职。其后不久,充任专使英国大臣,考察政教。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重开新政,下诏求言,百熙上疏,献“大计五端”,主张改革官制,整顿财政,变更科举,兴建学堂,设立报馆。此后,百熙迁任工部尚书,调刑部,又改吏部。年底,任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管理京师大学堂,即今北京大学前身)。次年,制定颁布《钦定学堂章程》,章程虽未获准施行,却是中国学制法令化之初始。张百熙求贤若渴,提拔新进,招致清廷猜疑,时有言官奏请按清朝惯例设满大臣主教事,于是清廷任命荣庆为管学大臣,对张百熙多有掣肘;又另设“学务处”,由张亨嘉担任大学总监督,分散张百熙权力。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廷改管学大臣为学务大臣,并由孙家鼐任职,张百熙再受排挤,逐渐远离学务。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百熙署礼部尚书,次年担任甲辰科也即末科会试的副考官。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户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事务,次年又改为新成立的邮传部尚书。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十七日(1907年3月30日)卒,追赠太子少保,谥文达。《清史稿》有传。张百熙自幼目睹国家积弱,思想倾向改革。戊戌变法之前,即推荐康有为,并倡议改科举,兴新学。被派赴英国期间,悉心考察工业、科技、教育等各领域情况,感慨颇深。回国后,张百熙上疏陈述五条革新大计,其中即有“变科举,建学堂”之议。同年九月,张百熙奏请将京师大学堂改隶属于国子监,又提请将总理衙门附设的同文馆改隶于大学。京师大学堂的筹建始于甲午战争后。当时侍郎李端棻奏请立学,本已得到中旨批准,但朝廷保守派反对新政,此事被迫缓行。戊戌变法期间,学堂正式成立。及至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新政大都被废除,唯有大学堂幸存。张百熙担任管学大臣后,更加积极恢复与改革大学堂,并着手制定大学堂章程。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初,张百熙上《奏办京师大学堂情形疏》,建议先开预备、速成两科,预备科分为政、艺两科,速成科分为仕学、师范两馆,同时添建讲舍,附设译局,广购书籍仪器,宽筹经费。不久,又上《奏举大学堂总教习折》,保荐冀州知州吴汝纶担任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坚辞不就,张百熙冠服登门跪拜,并说:“吾为全国求人师”。吴汝纶提出首先赴日本考察。尽管汝纶归国后即病卒,未能视事,张百熙求贤爱才之心却可见一斑。 当时许多著名学者如杨仁山、严复、孙诒让、蔡元培等也为其聘用。同年七月,张百熙拟定各级学堂章程六件,分别为《京师大学堂章程》、《考选入学章程》、《高等学堂章程》、《中等学堂章程》、《小学堂章程》、《蒙学堂章程》,朝廷诏准,颁布各省。此即《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章程虽然因为改革步伐太大,未能得到施行,却成为中国法令化学制之始。年底,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张百熙又上呈《奏派学生赴东西洋各国留学折》获准,各省开始派遣官费留学生。次年,张百熙因“喜用新进”被朝廷猜忌,并遭荣庆等人分权,仍与张之洞、荣庆等共同修订学制,成《初等小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高等学堂章程》、《蒙养院章程》、《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优级师范学堂章程》、《任用教员章程》、《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事业教员讲习所章程》、《各学堂管理通则》及《学务纲要》各一册。同年底,领衔进呈,获准颁行,即《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同时呈《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折》,促成了中国延续一千多年之科举制度的彻底废除。光绪三十年(1904年)八月,张百熙奏请派遣新科进士出洋留学。随着张亨嘉、孙家鼐先后被任命要职,张百熙权力日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奏请大学堂增设法政、文学、格致、工科四科,并勘定广安门、德胜门外校址,奉旨议行。年底,清廷成立“学部”,张百熙彻底被排挤,“销学务差”,但其对中国教育的巨大贡献,至今不可磨灭。今日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北京大学,即由京师大学堂演变而来,而其中的师范馆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故两校都将张百熙尊为校长。张百熙工诗文书法。有《奏议》四卷、《退思轩诗集》六卷以及《补遗》一卷传世。皆收于岳麓书社出版之《张百熙集》中。张百熙有子振镛、振鋆、振锽。其女嫁给袁世凯三子袁克良。张百熙故居在长沙县北山乡(今属长沙县北山镇)照壁屋,宅第规模宏大,曾被当地村民称为“宰相屋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建筑尚存,后来被改为粮仓,不复当年胜景。张百熙墓在今长沙县春华镇洞口村泉井材小组后山的半山腰上,原有墓道、石像生、碑刻等,1960年代遭到严重破坏,1980年代又被盗掘。2005年,长沙市政府将其墓列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8年拨款重修。

相关

  • 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英语:Insulin aspart),由诺和诺德生产,药物商品名诺和锐(英语:NovoRapid),胰岛素类似物,用于治疗糖尿病。无色澄明液体。患者用药,反应不良,主要视乎剂量,与胰岛素药理学作用
  • 白话白话是指普通人容易懂的话,也可指非文言文,有时可指空话。亦可表示以下含义:“白话”一词广泛应用在中国的粤语地区,但在不同地区可能含义有所不同:
  • 航空母舰航空母舰(常简称为航母、航舰、空母,美规常用代号为CV+其他字母以分类)是一种以搭载舰载机为主要武器的军舰,舰体通常拥有供飞机起降的巨大甲板和座落于左右其中一侧的舰岛。航
  • 政教分离法案1905年法国政教分离法(法语:loi du 9 décembre 1905 concernant la séparation des Églises et de l'État)由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众议院于1905年12月9日通过的一项法律。该法
  • Mnsub2/subOsub7/sub七氧化二锰是化学式为Mn2O7的化合物。又称“高锰酸酐”。可溶于四氯化碳。为酸性氧化物。这种物质在1860年最先被提出。由于其化学性质极不稳定且易爆,故很少直接制取。生成
  • 秦岭-淮河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一条带有多重历史特殊意义的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提出,首次正确界定了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被认为对于认识中国自然地理规律和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
  • 保罗·冯·兴登堡保罗·冯·兴登堡,全名是保罗·路德维希·汉斯·安东·冯·贝内肯多夫和冯·兴登堡(德语:Paul Ludwig Hans Anton von Beneckendorff und von Hindenburg;1847年10月2日-1934年8
  • 行星学会行星学会(The Planetary Society)是一个受到广泛支持的非政府、非营利大规模机构,主要是进行与天文学相关的研究。成立于1980年,成立者是布鲁斯·穆雷、路易斯·弗里德曼、卡尔
  • 曲率半径在数学中,曲率(curvature)是描述几何体弯曲程度的量,例如曲面偏离平面的程度,或者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在不同的几何学领域中,曲率的具体定义不完全相同。曲率可分为外在曲率和内
  • 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英语:apoptosis,源自希腊语:απόπτωσις,有“堕落、死亡”之意),为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对于细胞坏死(necrosis),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实施的。细胞凋亡一般由生理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