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恭帝

✍ dations ◷ 2025-09-12 18:20:42 #宋恭帝

宋恭帝赵㬎(1271年11月2日-1323年5月31日),南宋第七代皇帝(1274年8月12日—1276年2月4日在位),在位2年,宋度宗六子。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赵昰之弟,宋末帝赵昺兄,即位前封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也是宋朝的最后第三位皇帝。1276年2月领宋室投降元朝后,封为“瀛国公”,而继位的宋端宗为他上尊号孝恭懿圣皇帝,无庙号,之后他被迫在吐蕃剃发出家,最后被赐死,享年53岁。

《宋史本纪第四十七》记载:“瀛国公名㬎,度宗皇帝子也,母曰全皇后,咸淳七年(1271年)九月己丑,生于临安府之大内。”宋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宋度宗驾崩,年三岁的赵㬎在丞相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宋恭帝,改明年为德祐元年。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之手。

当时元军已控制中国北方和西南,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阳城的控制权之后,渡过长江向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进发。谢太皇太后一面在全国通令“勤王”,一面向元军乞和。势如破竹的元军在击破各地的防线,相继降服了长江中游诸州。1275年,贾似道率领的13万大军在芜湖与元军对战大败。不久,谢太皇太后和宋恭帝在舆论压力下贬贾似道,不过为时已晚,宋朝亡国在即。同年年中,元军已经占领了江东(今日的江苏省南部)大半的领土。

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遣陆秀夫求和称侄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㬎出赵城,派遣监察御史杨应奎向元军献上传国玺,临安的南宋朝廷投降。南宋残余势力在福建、广东抗元,直到1279年南宋正式灭亡。

南宋灭亡后,宋恭帝曾徙居元大都、上都、乌斯藏、甘州(一说还有谦州,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境内)等地,是中国历史上游历最远的一位汉人皇帝。

恭帝降元后,元将巴延促其北上入觐。帝于至元十三年(宋德祐二年,1276年)丙子三月从临安启程,前往上都。太皇太后谢氏以疾留内。太后全氏、隆国夫人黄氏(度宗母、恭帝祖母)、荣王赵与芮(理宗弟、度宗父、恭帝祖父)、沂王赵乃猷、枢密院参知政事高应松、谢堂、知临安府翁仲德及汪元量等朝臣、宫人随同北上(见刘一清钱塘遗事)。渡江后,宋将李庭芝、苗再成等谋夺驾,不克。五月,过大都,赴上都。丙申,见元世祖忽必烈于上都大安殿。忽必烈封恭帝为瀛国公,妻以公主,诏优待之,使居大都;福王赵与芮受封平原郡公(汪元量《水云集》湖州歌八十一:“福王又拜平原郡,幼主新封瀛国公”)。

1279年3月19日,陆秀夫携年仅八岁的小皇帝赵昺在崖山蹈海自尽,南宋最终全面灭亡。

至元十九年(1282年),中书省奏请徙瀛国公居上都,诏许之。后元仁宗延祐中,随高丽国王王璋入朝的高丽人权汉功,见瀛国公故宅尚存,作《瀛国公第盆梅》咏之。

忽必烈欲保全亡宋宗室。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十月诏遣瀛国公赵㬎入吐蕃习梵书、西蕃字经(一说瀛国公自求入吐蕃学佛法)。十二月启程,由脱思麻(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一带)入乌思藏,驻锡萨斯迦大寺,号木波讲师。他在萨迦寺出家,取藏文法名“却季仁钦”(ཆོས་ཀྱི་རིན་ཆེན་)。藏族人尊称他为“蛮子拉尊”(སྨན་རྩེ་ལྷ་བཙུན་);“蛮子”是蒙古人对宋人的称谓,“拉尊”是藏语对出家王族的尊称,汉译合尊。后为萨斯迦大寺住持。尝取汉藏佛经互译比勘,校订异文。

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赐瀛国公赵㬎死于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张掖)。明初僧人释无愠《山庵杂录》云:“瀛国公为僧后,至英宗朝,适兴吟诗云:‘寄语林和靖,梅开几度花。黄金台上客,无复得还家。’谍者以其意在讽动江南人心,闻之于上,收斩之。既而上悔,出内帑黄金,诏江南善书僧儒集燕京,书大藏经云。”陶宗仪《辍耕录》引此诗,作:“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并云“此宋幼主在京师所作也”。明人瞿佑《归田诗话》引作:“黄金台上客,底事又思家。归问林和靖,寒梅几度花。”谓瀛国公以此诗赠汪元量。藏文史书则谓其罪名是以讲经为名,聚众谋反。元史英宗纪可旁证瀛国公卒年:“至治三年四月壬戌朔,敕天下诸司命僧诵经十万部。……敕京师万安、庆寿、圣安、普庆四寺,扬子江金山寺、五台山万圣祐国寺,做水陆佛事七昼夜。”

按《元史》卷四十二顺帝纪五,至正十二年五月,“河南诸处群盗,辄引亡宋故号以为口实,宜以瀛国公子和尚赵完普及亲属徙沙州安置,禁勿与人交通。”之记录可见,宋恭帝的大儿子赵完普并未被赐死,且有一定数量的家眷。

后世盛传宋恭帝为元惠宗妥懽帖睦尔之生父。元文宗曾布告中外,引元惠宗乳母夫之言,称元明宗在漠北时,素谓太子(妥懽帖睦尔)非己子,遂徙于高丽,后迁静江。元末明初人权衡撰《庚申外史》,谓瀛国公驻锡甘州山寺(元时称十字寺,即张掖大佛寺)时,封地位于汪古部旧地及居延一带的赵王曾以一回回女子与之(即顺帝生母迈来迪)。延祐七年四月,回回女生一男子。时值元武宗长子周王和世琜(即位后为元明宗)流亡西北,过甘州山寺,见瀛国公幼子,“大喜,因求为子,并其母载以归”。明代以后,此说遂成确论。至清代,《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此说乃宋遗民伪造,明人“附会而盛传之”,“核以事实,渺无可据,实为荒诞之尤,非信史也。”近时学者有谓瀛国公在移驻甘州之前,可能居于谦州吉利吉思地界(今叶尼塞河上游)。当时周王和世琜自陕西至岭北过金山(阿尔泰山),流亡于察合台后王封地,地理上与谦州接近。

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十六国 → 北魏 / 南朝 – 北齐 – 北周 → 隋 → 唐 → 五代 – 十国 → 宋 / 西夏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国 / 共和国

相关

  • 射线射线(ray)是一束细小的流动粒子束或能量,如光线、X射线、α射线、β射线。在欧几里得几何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或半直线。在几何光学中,射线是描述
  • 菊酸菊酸(chrysanthemic acid)是和各种天然或合成杀虫剂有关的有机化合物的一种。该物质与除虫菊酯、拟除虫菊酯有关,许多合成的拟除虫菊酯,都是菊酸酯。菊酸有2个手性碳原子,故有4种
  • 铁托主义铁托主义(塞尔维亚语:Titoizam;英语:Titoism)是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命名的一种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体系。铁托主义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铁
  • 俞渝俞渝(1965年5月1日-),英文名Peggy Yu,中国女企业家,当当网联合创始人。1965年5月出生在重庆,1986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在美国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公司做翻译。1987年前往
  • 光在地球之时……"葵" 日版封面《光在地球之时……》(日语:ヒカルが地球にいたころ……)是日本小说家野村美月与插画家竹冈美穗继《文学少女》系列之后所推出新的轻小说系列,2011年5月出版第1卷
  • 普兰肯普兰肯(Planken),列支敦士登市镇,位于该国东北部。总人口430人(2012年12月31日),为列支敦士登人口最少的市镇。
  • 丁棠发丁棠发,字燕公,号卓峰,晚号一餐居士,浙江嘉善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中式戊辰科三甲进士。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担任清朝广州府新安县知县。后由金启贞接任。历官
  • 约翰·克里斯马斯·贝克威思约翰·克里斯马斯·贝克威思(John Christmas Beckwith,1759年12月25日-1809年6月3日),英国风琴家、作曲家。 1759年12月25日,贝克威思生于诺里奇,爱德华·贝克威思(1734年-1793年)之
  • 埃德温·福斯特·柯丁顿埃德温·福斯特·柯丁顿(英语:Edwin Foster Coddington,1870年6月24日-1950年12月21日),是一名美国天文学家。柯丁顿是小行星439、小行星440和小行星445的发现者。他也是非周期彗
  • 天主教兰卡瓜教区天主教兰卡瓜教区(拉丁语:Dioecesis Rancaguensis;西班牙语:Diócesis de Santa María de Los Ángeles)是智利一个罗马天主教教区,属智利的圣地牙哥总教区。教区于1925年10月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