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首

✍ dations ◷ 2025-11-28 07:25:17 #斩首
斩首,亦称砍头、杀头或开刀问斩,是死刑的一种,即将人的头部砍去。斩首的历史相当长,古代多国均有斩首的刑罚,与绞刑一类有相当长历史的刑罚一样。常用的斩首工具有:斧、剑、刀。在法国大革命时,当时的人发明了专门用来斩首的机器:断头台。在古代的中国、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斩首均会公开进行,民众会围观刽子手如何执行有涉刑罚。由于中国传统上会在午时三刻问斩,并将首级悬挂在城池的午门上,又称“午门问斩”。古代中国的斩首,刽子手必须接受过严格训练,原因有二,首先斩首之时必须斩在骨节之间,另有一说指刽子手必须完全砍断而不可让首级与身体的皮尚有连接。斩首的刑罚现在已经很少使用,原因是其场面过于血腥,且难于清理,亦有不少人认为违反人权。中国历史上,清末的北洋军人受到西化影响,就流行以枪决代替斩首,但法律上一直保留斩首;民国建立后,1912年法律废除斩首,实际上直到1930年代,民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等地方政权都以斩首处死犯人。法国从法国大革命起,直到1981年废除死刑前,死刑都是以断头台执行,除非是犯下危害国家罪行的罪犯,才会被枪决。法国最后一个死囚在1977年用断头台斩首。现时只有沙特阿拉伯以斩首作为处决囚犯的其中一种合法方式。虽然合法,但并不常用。到了21世纪,斩首被部分人士,如恐怖分子等当作私下处决人质或俘虏的方式,甚至成为恐怖攻击的手段。而且恐怖份子喜以小刀或匕首,慢慢将人头颅锯下,使得被害人受尽痛苦而死,毫无人道,残忍至极,严格而言应为“割首”。2004年便有多名外国人,多数是一些伊拉克战争参战国家的非武装人员,在伊拉克被恐怖分子掳为人质,并在退兵要求得不到该人质之国家政府允诺后,在录影机前以割头处决。2014年起,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连续以割头方式处决了多名外籍人士,以恫吓美国等国家停止对于伊斯兰国的空袭行动。在2015年11月巴黎袭击事件发生后,极右派政治家让-马里·勒庞要求重新启用断头台用来斩首恐怖份子。一般说法是“杀之于市,与国人共弃之。”即在市场上公开处死。另说则是死后,需在市场陈尸数日,不许殓葬,以儆效尤。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东方国家,犯人的首级有时会被插在高竿上,悬于公众地方展示,以儆效尤,远望人头像是夜枭站立于树端,称为枭首。在中国,枭首于秦朝、汉朝时用诸夷族。六朝时见于律,隋朝时废。明朝起复见于律,初时用于杀父母者,后用于强盗。清袭明制,至沈家本修律时废。其他地方亦有类似枭首的行动,但通常只发生在战场上;日本的枭首刑是把人犯绑在十字架,以矛自脖内端割下头,略异于斩首。日本的枭首有别于中国悬于高处,而是将斩罪之人仕置以刀斩首后挂在狱门台上,详见《德川幕府刑事图谱》。用匣子装首级,并且递送出去之意。中国边军通常在杀死敌军重要将领后,将该人首级取下,简易防腐后,邮递回到朝廷,供朝廷验证。在中国,自明朝起,斩首的判决必需经过刑部的复核。斩立决者刑部批准即时处斩,斩监候就会到三法司再行审议,然而并非所有情况都经刑部,例如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时,明廷赐其“便宜行事”,可直接处决大逆不道之人。其次,王命旗牌创始明朝中叶,开始可以不经刑部处决犯人。此外,因明朝大臣与士大夫视尚方宝剑为一种荣耀,朝廷也乐于赐与,发放的尚方宝剑之多,甚至连朝廷也没有统计数量,但很少有人以尚方宝剑名义直接处决他人,如崇祯年间袁崇焕以其尚方宝剑,斩杀与自己不睦的东江总兵毛文龙,但其实文龙自己也有一把尚方宝剑。而崇祯帝对此事耿耿于怀,最后也成为袁崇焕被凌迟的理由之一。清朝时,“大逆”、“大盗”一类重犯,若被判斩立决,需待刑部覆批,然后即著正法。其他一般获死罪的犯人为斩监候,一律暂缓执行。需待次年秋天,将所有文案交由三司秋审或朝审。待断定无错案后,名单交予皇帝勾决。于霜降至冬至期间行刑。行刑时,斩监候囚犯一起被押赴刑场,监斩官从犯人中挑出被勾决犯人处决。赴刑场而未被勾决者称为陪斩。陪斩后或缓勾(继续监禁,等待下次秋决),或获减罪。但一般多以王命旗牌直接处决,少有机会上告京城的,形成“法律军事化”的现象,原还要请示皇帝,到乾隆朝以后“恭请王命”多半是“先斩后奏”已经执行,而不“拘泥请旨”。但有清一代真正有办法上到三法司的案件,跟明代相同大部分都以流刑代替。英语中,所有切除对方头部的行为均称beheading或decapitation,但华文的“砍头”或“斩首”含有以利器快速切断死者颈部的意思。近年恐怖分子所采用的处决很多时都是割断而非切断受害人的颈部,用意在于增加受害者的痛苦及对观看者造成的恐怖感,如果根据一些中国古代小说(如水浒传)的用语,恐怖份子处决人质的方式应称为割头。西方文化中,以手划脖子暗示杀戮,是一种恐吓性禁忌手势;严重程度更甚使人反感的手势比中指。2013年,球员凯文·杜兰特因赛中做出此一禁忌手势,遭联盟处以2万5千美元罚款。2010年代,这死亡威胁手势会令欧美人士厌恶并想到恐怖组织ISIS斩首行为。

相关

  • 2017-2018年美国流感季2017-2018年美国流感季(英文:2017–18 United States flu season)是指2017年末开始至2018年初在美国的流感季。主要是由H3N2导致流感爆发,在2017年11月美国开始出现类流感个案,流
  • 裸盖菇素赛洛西宾(Psilocybin (/ˌsɪləˈsaɪbɪn/ SIL-ə-SY-bin)是由超过两百种蘑菇(合称迷幻蘑菇,其中主要是是Psilocybe属的成员,如P. azurescens , P. semilanceata和P. cyanescens
  • 元音元音,或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发元音时,气流从肺部通过声门冲击声带,使声带发出均匀震动,然后震音气流不受阻碍
  • 甲状腺风暴甲状腺风暴 或 甲状腺毒性危机 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一种罕见且严重并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甲状腺过度活跃 )。其特征是发高烧(通常高于40°C / 104°F),心跳快速且经常不规律、
  • 犀牛犀牛是犀科(学名:Rhinocerotidae)动物的总称,属哺乳纲奇蹄目,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东南亚。是最大的奇蹄目动物,也是体型仅次于大象的大型陆地动物。所有的犀牛基本上都是腿短和身体粗
  • 盘星石所谓的盘星石是一种在始新世便绝种的钙质微体生物。他们是第三纪的指标化石。盘星石的造型像星星,但有四到三十个壁状结构,上下两面还不大相同。他们生活在比较温暖得地方,且在
  • 威廉颂《威廉颂》(荷兰语:Het Wilhelmus)是荷兰国歌。该曲颂赞奥兰治-拿骚亲王威廉(Willem van Oranje-Nassau),歌词成于1568~1572年间,虽然较日本国歌君之代的歌词(诗)晚了近六百年,但威廉
  • β氧化β-氧化指的是脂肪酸氧化分解,最终产生乙酰辅酶A(Acetyl-CoA)和酮体的过程。就和脂肪酸合成一样,脂肪酸的分解也是逐步进行的。脂肪酸首先变成Acyl-CoA的活化形式。接下来反应有
  • 植物化学物质植物化学成分(英语:Phytochemical,又称植物生化素,简称植化素、植生素)是一种存在于植物内的天然化学成分。β-胡萝卜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存在于许多植物中。植生素通常指那些
  • 塞尔凯特塞尔凯特(可作Serket / 发音: /ˈsɜːrˌkɛt/ 或 Selcis / 发音: /ˈsɛlsᵻs/;埃及语:Serqet;也可拼成 Selket)在埃及神话中是治愈毒虫螫咬的女神,其源自对蝎子的崇拜。蝎子的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