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玄粗岩(英语:Shoshonite)是一种火成岩。 富含钾的玄武岩质粗安岩 , 由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 斑晶组成,基质中含有钙质斜长石和透长石以及一些深色火山玻璃。 橄榄玄粗岩(Shoshonite)以其名称命名为橄榄安粗岩系列(shoshonite series),橄榄玄粗岩,随着斜长石斑晶含量的减少,渐变为橄榄粒玄岩(absarokite)。随着透长石的含量增加,渐变为橄云安粗岩(banakite),Iddings 于1895年以怀俄明州的肖松尼河命名了该岩石。
根据岩石纹理和矿物研究,在橄榄粒玄岩-橄榄玄粗岩-橄云安粗岩 系列的富钾岩石内的,大多数大晶体和聚集体不是真正的斑晶,而是捕虏岩和微捕虏岩,这就指出此岩石系列的岩浆由正长岩质岩浆混合辉长岩而成。
橄榄玄粗岩的化学特性如下:
橄榄玄粗岩往往与钙碱性岛弧俯冲火山活动有关,但富含钾的橄榄玄粗岩通常更年轻,并产于于更深、更陡峭的贝尼奥夫带之上。
根据Iddings和Washington的报告,在黄石公园和在意大利西部的橄榄粒玄岩-橄榄玄粗岩-橄云安粗岩系列的火山岩,含白榴石的岩石、富钾粗面岩和安山岩共生。 在印度尼西亚和东非大裂谷也有类似的共生。
位于欧亚和非洲构造板块之间的南第勒尼安海,在其风成弧(Aeolian Arc)中的火山活动在过去一百万年中,从钙碱性变到高钾钙碱性再变到橄榄玄粗岩,这可能指出贝尼奥夫带逐渐陡峭,目前倾斜 为50-60°。 在该地区Vulcano 附近的 Capo Secco 熔岩盾有橄榄玄粗岩的分布。在波多黎各晚白垩纪的火山活动也有类似的构造环境变化 。
橄榄玄粗岩和高钾钙碱性岩浆作用与世界级的热液金和铜金矿化有关。 例如:巴布亚新几内亚 Lihir 岛的 Ladolam 金矿、犹他州宾厄姆铜金矿、印度尼西亚格拉斯伯格铜金矿、蒙古奥尤陶勒盖铜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