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维基百科的破坏

✍ dations ◷ 2025-08-13 20:00:38 #维基百科

在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上,破坏是指一些恶意的破坏性行为,例如恶作剧,添加与事实不符或者侮辱性内容等。由于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维基百科,维基百科上经常出现破坏。

大多数人为破坏往往是一时冲动的而写下的无聊内容。频繁的破坏目标包括热门的条目或有争议的话题和时事。知名人物可能会被虚报为已死亡。

最常见和明显的破坏类型包括插入虚假资讯、广告言语、高度党派意见、自我观点的文句或者是其他类型的垃圾邮件等,面对这些破坏行为时大多情况下维基百科社群能够借由编辑修改的方式删除错误资讯,甚至能够完全消除特定页面的破坏纪录。然而一些较为少见的破坏行动则可能更难被察觉到,包括强硬修改成为自己喜爱的格式内容、对条目的标题或者是分类页面中的解释进行破坏的页面语义,甚至是直接修改条目文章的底层代码等等。

然而由于破坏的次数与可行性,使得维基百科长期以来和其他百科全书相比一直面对这个独特的挑战。而这也使得维基百科被批评浏览者始终无法肯定自己当前的文章是否有受到破坏,在一定机会上文章可能在先前就被插入虚假的资讯,又或者实际重要的内容反而遭到删除等等的破坏。前《大英百科全书》主编罗勃特·麦克亨利(Robert McHenry)便提到了维基百科面临破坏威胁的困境:

明显的破坏通常很容易从维基百科的文章中移除,根据实验维基百科在检测且修复破坏的平均时间大约是几分钟。然而在美国政治人物约翰·席根塔勒在其个人经历部分参入了虚假的资料,却一直到这项破坏编辑过后4个月才被发现,并且随即被新闻媒体大幅报导。在这次事件之中约翰·席根塔勒、发现此事的《今日美国》编辑部主任和自由论坛(Freedom Forum)暨范德堡大学创始人则询问威尔士是否有任何方式能够知道是谁编辑这些错误资讯,威尔士在第一时间则回答说并没有办法。虽然最终能成功追查到肇事者并要求出面道歉,这一事件也导致维基百科其网站上政策的修订,特别是针对那些在世人物的的传记文章要求更加严格的验证标准。

维基百科采取了各种措施以预防和修复破坏。这些措施包括:

在被封禁之前,编辑者通常会被警告。维基百科使用四个层次的警告,这些警告分别是:

2005年,有人在英文维基百科中建立约翰·席根塔勒的条目,并称其与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及其弟罗伯特·肯尼迪之死有关。约翰·席根塔勒批评维基百科未能发现和更正错误而且允许匿名用户进行编辑。之后英文维基百科为防止破坏,开始要求只有已注册用户才能建立新条目。

英文维基百科在一些条目尤其是在世人物条目中要求编辑内容被审核并被确认不属于破坏之后才能通过。在一些情况下还要求检查是否提供了精确的来源。

相关

  • 肾sub水/sub中医传统上所指的肾,与现代医学及生物学中的肾脏大致上是指相近的构造,但是功能上并不完全对应。在脏象学说中,肾属五脏之一,属水,与膀胱互为表里。而且肾为水火之脏,含肾阴、肾阳
  • 米勒米勒(Miller、Millet)可以指:
  • 焦亚硫酸焦亚硫酸,严格地说是偏二亚硫酸,是一种硫的含氧酸,化学式为H2S2O5。焦亚硫酸和硫代硫酸一样,不能以游离态存在。与焦硫酸不同的是其中两个硫原子直接相连。
  • 刘永好刘永好(1951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家,四川新希望集团(深交所:000876)董事长。他还曾担任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乳业协会副会长等职务。以刘永好
  • 罗伯特·威廉·威尔考克斯罗伯特·威廉·卡拉尼夏波·威尔考克斯(Robert William Kalanihiapo Wilcox,1855年2月15日-1903年10月23日),绰号“夏威夷铁公爵”,是夏威夷王国和夏威夷共和国时期的一位军事首领
  • 郑章镇郑章镇,是中国河北省安国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郑章镇下辖以下地区:郑章村、韩村、杨翟村、东柴村、东里村、西里村、南王买村、北王买村、边庄村、行唐村、东桄村、南
  • 绯花玉绯花玉(学名:),是一种易开花的仙人掌,是裸萼球属()下的一种。它们原产于南美洲安地斯山东部,阿根廷卡塔马卡省。绯花玉很容易开花 ,在园艺界被大量种植。原产于安地斯山东坡的沙漠或
  • 类燕麦翦股颖, 类燕麦翦股颖(学名:)为禾本科翦股颖属下的一个种。
  • 拉姆齐·克拉克威廉·拉姆齐·克拉克(英语:William Ramsey Clark,1927年12月18日-),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美国律师、社会运动者及前行政官员。在林登·詹森总统时代,他曾服务于美国司法部,并于
  • 猪哥亮俱乐部《猪哥亮俱乐部》是巨登育乐于1990年后期至1994年贩售、出租的综艺节目录像带(录影秀),制作人是杨登魁。巨登育乐是八大电视的前身。《猪哥亮俱乐部》是巨登育乐第一部综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