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戈里·叶夫谢耶维奇·季诺维也夫(俄语:Григорий Евсеевич Зиновьев,1883年-1936年8月25日),又译季诺维耶夫,原姓拉多梅斯尔斯基(Радомысльский),苏联革命家、政治家,苏联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曾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季诺维也夫在十月革命时是列宁的助手。1924年列宁病逝后,与托洛茨基、斯大林、布哈林、加米涅夫、李可夫一同当选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他与加米涅夫一起,联合斯大林、布哈林,将托洛茨基逐出党中央。然而后来因为斯大林权力的不断膨胀令他很不满,与加米涅夫一起,暗中联合流亡国外的托洛茨基反对斯大林,在1926年被打倒并逐出党中央。后来他转为支持斯大林,并重新回到政坛。1934年基洛夫被暗杀后,斯大林对老布尔什维克发动大清洗。季诺维也夫被指为“托洛茨基—季诺维耶夫反党联盟”的首脑之一而遭逮捕拷问,第一次莫斯科审判之后被立即枪决。1988年获得苏共的平反,恢复名誉。
季诺维也夫原名Ovsel Gershon Aronov Radomyslsky,出生在俄罗斯帝国叶利沙维特格勒(今乌克兰克洛佩夫尼茨基)的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农场主家庭里。1901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3年布尔什维克建立的时候就是第一批成员。从1903年至1917年期间,他是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之一,为列宁的重要助手,活跃于俄国境内外。1907年被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在列宁与波格丹诺夫决裂的时候坚定地支持列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的三年,季诺维也夫身在瑞士,1917年得知二月革命爆发、沙俄政权被推翻后,与列宁等共产主义者一起,在4月回到俄国,发动群众运动,反对俄国参战。同年,圣彼得堡发生了“七月危机”,临时政府镇压了布尔什维克所支持的示威游行的工人和士兵,并宣布通缉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10月10日,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商议是否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时,他与加米涅夫是党内仅有的两位投反对票的中央委员,并在新闻上泄露了此事,这后来在大清洗中成为了他反苏维埃的罪状之一。十月革命后,又主张成立有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参加的联合政府,受到列宁的批评,斥责其为“叛徒”,褫夺中央委员职务。
季诺维也夫在1918年3月8日举行的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得以回归,再度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19年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问题上,季诺维也夫支持列宁的观点,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退出一战。1920年10月,季诺维也夫参加在德国萨勒河畔哈雷召开的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大会,以德语发表了4个小时的演说,最终实现将独立社会民主党分裂,其89万成员中的30万加入了德国共产党。会后,季诺维也夫遭魏玛共和国政府驱逐出境。
1924年列宁病逝,季诺维也夫和托洛茨基、斯大林、布哈林、加米涅夫、李可夫并列为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为苏共的六名主要领导人。他与加米涅夫一起,联合斯大林、布哈林,将托洛茨基逐出党中央。然而,为了遏制斯大林不断膨胀的权力,他于1925年与加米涅夫等结成为“新反对派”反对斯大林,翌年又与托洛茨基及其支持者结为同盟(斯大林称其为“托洛茨基—季诺维耶夫反苏联合中心”)。1926年,被解除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职务并开除出党。然而,他在1927年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做了自我批判,在1928年恢复党籍,任喀山大学校长。
1932年末由于涉及柳廷事件,再次被开除出党,被捕后分别流放哈萨克斯坦库斯塔奈,后判处流放卡卢加4年,加米涅夫被流放至东西伯利亚米努辛斯克。1933年再次获准回到莫斯科,被恢复党籍,任苏联消费组合中央联合干部会员。在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季诺维也夫发表演讲,为斯大林的领导能力歌功颂德。
1934年12月1日,基洛夫被暗杀,掀开了苏联大清洗的序幕。同月16日,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被指控是基洛夫暗杀案中凶手的“道德同谋”,连同他们的支持者一起被捕,开除党籍,判处10年监禁。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被交给内务人民委员部进行审问。根据苏联叛逃特工亚历山大·奥尔洛夫所著的《斯大林肃反秘史》的说法,被监禁的季诺维也夫哮喘病发作,饱受病痛的折磨。斯大林派医生给他开药打针,令他病情恶化,又派人监视其牢房以防止他自杀。季诺维也夫最初拒绝承认一切罪名,但在斯大林保证他不死之后屈服了。1936年8月,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14人被送上第一次莫斯科审判的审判席。他被认定为“托—季反苏联合中心”的首脑之一,于8月25日被判处死刑并立即枪决。
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季诺维也夫于1988年得到平反。
根据据称是薇拉·达维多娃所著《我和斯大林》中的说法,季诺维也夫是被抬去行刑的,他在被捕之后至处决之前不断向斯大林请求宽恕,甚至在临刑前仍哀求见斯大林一面。与其同时被处决的加米涅夫,则劝他保持冷静,要求他死的有尊严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