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血友病

✍ dations ◷ 2025-04-04 20:52:58 #类血友病
类血友病,温韦伯氏疾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简称vWD)、血管性血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凝血异常疾病,但是也可会在某些情况下得病。致病的原因是缺乏一种血小板凝聚所需要的蛋白质复合体。此病常出现在人类及狗(尤其是杜宾犬)身上,较少出现在猪、牛、马和猫身上。类血友病总共可分为四种。常染色体遗传的vWF因子数量和/或结构异常导致的常见出血性疾病,以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粘附功能下降,伴或不伴Ⅷ因子数量和/或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特点。因本病系埃里克·冯·维勒布兰德最早发现,故又名温韦伯氏疾病。最早是在1929年由芬兰医师埃里克·冯·维勒布兰德报告。最早发现的个案为一5岁小女孩,有类似于血友病的出血症状,故命名为假性血友病或类血友病。该个案在13岁时月经初潮,每次经量都很多,以至于在第5次月经来潮时因失血过多死亡。在小女孩居住的奥兰群岛上,埃里克·冯·维勒布兰德医师发现66位家族成员中有23位出现类似的出血症状,并认为可能与血小板功能或毛细血管功能障碍有关,以目前眼光看来,这是疾病的结果而非病因。1950年代发现测定Ⅷ因子促凝活性的方法后,发现本病患者常有Ⅷ因子促凝活性下降的情况,多数为轻度下降,少数严重下降。1957年瑞典Nilsson发现正常人的血浆提取物可显著改善本病患者的Ⅷ因子促凝活性,提示本病病因是缺乏某种血浆成分而非血小板或毛细血管有问题。1963年Cornu发现甲型血友病患者的血浆提取物同样可以显著改善本病患者的Ⅷ因子促凝活性,这说明缺乏的不是Ⅷ因子,而是其他血浆成分。此后,Zimmerman将人血浆中提取的Ⅷ因子免疫动物,获得抗Ⅷ因子抗体用于实验室检查,借此发现Ⅷ因子相关抗原,后更名为von Willebrand因子(vWF因子)。1971年Howard发现在vWF因子存在下,瑞斯托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凝集,可借此检测vWF因子的功能,称为vWF因子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测定。1985年,vWF因子的结构和vWF基因的结构阐明。类血友病的盛行率约为百分之一,然而大多数患者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类血友病重症的盛行率则为万分之一。由于大多数型表现较为轻微,女性因有经期而较易发现。血型O型的人因为vWF本来就较其他血型低25至30%,因此通常表现会较严重。常染色体遗传病,多为显性遗传;纯合子或双重杂合子可导致严重病例。vWF因子由位于12号染色体上的vWF基因编码,是一种大分子量的多亚基糖蛋白,由多个220kD的亚基组成。终产物的聚合度不一,分子量最高者可高达20MD。组装完成后储存于血小板的α颗粒、血管内皮的Weibel-Palade小体中。vWF因子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因此,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的症状多反映血小板粘附功能、初期止血功能障碍。只有在Ⅷ因子数量和/或功能显著下降时才出现类似于甲型血友病的表现。vWF因子还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应激、运动时浓度上升。此外,vWF因子还受某些激素的影响,在妊娠、口服避孕药、肝病时浓度上升,在甲状腺机能减退时中浓度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血型人群vWF因子的浓度不同,O型者vWF因子水平较低,甚至可达到疑似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的水平。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的表型与vWF因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见下表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如vWF因子抗原测定、vWF因子活性测定、vWF因子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需注意vWF因子存在明显的人间变异和时间变异,正常不能排除本病,必要时可多次复查。常规vWF因子测定结果无法判读时,可进一步检查vWF基因。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和替代治疗的进步,本病的死亡率接近零。

相关

  •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英语: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缩写为 ALS),也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有时也称为卢·贾里格症(英语:Lou Gehrig's disease)、渐冻人症、运动神经元病,是
  • 性高潮后病情综合征性高潮后病情综合征(英语:Postorgasmic illness syndrome,POIS)是一种罕见的病症,特征为性高潮后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的虚弱症状。该现象在2002年首次获医学文献所记载。症状通常出
  • 新霉素新霉素(neomycin)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949年微生物学家Selman Waksman和他的学生Hubert Lechevalier在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中分离获得。新霉素大多用于局部给药
  • 湿疹湿疹(eczema)是泛指一系列持久和续发的皮疹,以发红、水肿、瘙痒和发干为表征,可伴有结痂、剥落、起泡、开裂、出血或渗血。这些症状也是许多“具有明显搔痒感的皮肤炎”的共同表
  • 甲壳类见内文甲壳亚门(学名:Crustacea)是由非常大的一组的节肢动物门形成的,通常被当作是一个亚门,包括常见的物种,例如螃蟹,虾,龙虾,淡水龙虾,磷虾,和藤壶等等。这些物种通过对非常不同的环
  • 精神科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精神病学目前是一门医学专科,内容是关
  • 氚(Tritium;符号:T或3H,注音:ㄔㄨㄢ;拼音:chuān)。亦称超重氢,是氢的同位素之一,元素符号为T或3H。它的原子核由一颗质子和两颗中子所组成,并带有放射性,会发生β衰变,放出电子变成氦-3,
  • 可的松可的松(法语:Cortisone),又译作可体松、考的松、俗称皮质素,和皮质醇(氢化可的松)都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之中的糖皮质激素,化学学名:17-羟-11脱氢皮质(甾)酮。也可指肾上腺皮质激素型药
  • 本质主义本质主义(Essentialism),又译为精粹主义,是一种认为任何的实体(如一只动物,一群人,一个物理对象,一个观念)都有一些必须具备的本质的观点。这种观点同时会认为无法对现象作出最终解释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是一个影响到整个身体的炎症反应。它是身体的应激性反应,是机体应对一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的方式。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