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甲草(学名:,英文名称:Buddhanail、Linear Stonecrop),为景天科景天属植物。本种的模式标本采自于日本 。
佛甲草(在日本被称为万年草)有诸多异称,如(按笔画排列):土三七、小佛指甲、小马齿菜、小叶刀焮草、山马齿菜、午时花、半支连、半支莲、打不死、瓜只玉、禾雀舌、禾雀利、禾雀脷、尖叶六儿令、尖叶石指甲、伸甲草、佛甲菜、佛指甲、垂盆草、狗牙半枝、狗牙半枝莲、狗牙菜、狗牙齿、狗牙办、狗牙瓣、肩痈草、金刺插、金莿插、金枪药、指甲草、窄叶小六儿令、细叶打不死、野马齿菜、麻雀舌、麻雀花、万年草、鼠牙半支、鼠牙半支莲、鼠牙半枝莲、图经草、还魂草、龙牙草、铁指甲等。
本种现分布于中国、台湾及日本等地,中国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甘肃、安徽、河南、湖南、湖北、陕西、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区,本种耐旱及同时喜水,喜生于低山的山坡、草坡、山谷岩石缝及山野等阴湿处,亦人工栽培作绿化屋顶之用。
佛甲草是一种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全株无毛,光滑,植株高约10-20厘米。茎直立或倾卧,肉质,纤细柔弱,基部节上长有纤维状不定根,上部分枝;不育枝直立或斜生,高约7-10厘米。
叶为线形至倒披针形,3叶轮生,少为4叶对生或轮生,肉质肥厚,顶端钝或急尖,基部钝圆或具截形的短距,无柄;长于花茎上部的叶片互生,易脱落,常呈楔形;长约10-25毫米,宽约0.6-2毫米。
花为聚伞花序,顶生,疏生花,宽约4-8厘米;常为2-3枚分枝,分枝常再2分枝,常仅中央一枚花朵具短梗,花梗长约1-1.5毫米,分枝上的花无梗或近无梗;苞片线形,较小,具距;花萼片5裂,绿色,裂片线状披针形,肉质,顶端钝,基部不具距或有时具短距,常为不等长,长约1.5-7毫米,宽约0.5-0.7毫米;花瓣5枚,黄色,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并具突尖头,基部稍狭,长约4-6毫米,宽约0.8-2毫米;雄蕊10枚,较花瓣短,2轮排列,内轮的雄蕊着生于花瓣基部约1毫米处;花药长圆形,顶端钝;鳞片5枚,宽楔形、近四方形匙状或楔状倒三角形,顶端微缺或截形,长约0.4-0.5毫米,宽约0.5-0.6毫米;心皮5枚,开展,顶端渐狭成短花柱,基部合生,内有数枚胚珠,长约4-5毫米。
果为蓇葖果,五角星状,略叉开,腹面呈浅囊状,具短喙,长约4-5毫米;种子卵圆形,细小,表面具小乳头状突起。
本种以干燥根茎及叶入药,中药名为佛甲草,味甘、淡,性寒,归心、肺、肝、脾经具清热解毒、利湿及止血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热毒痈肿、目赤肿痛、湿热泻痢、黄疸、崩漏、疔疮、丹毒、缠腰火丹、毒蛇咬伤、外伤出血、烫伤、扁平疣等症状,脾胃虚寒、泻泄者忌用。
维基共享资源中有关佛甲草的多媒体资源
维基物种中有关佛甲草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