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印雪,(1893-1964),原名冯祖祺,号乙庵,广东南海(今属佛山市南海区)人。诗人、教育家、书画家。 1919年,与兄长冯秋雪、大嫂赵连城在澳门创办佩文学校。1924年,与兄嫂、刘君卉、黄沛功、梁彦明、周佩贤等创立“雪社”,致力诗词创作。
冯印雪以吟咏为乐,黄节居住澳门时,颇为赏识他。又能书画,与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为挚友,后称为弟子。高剑父在佛山创立春睡画院,他担任秘书。1919年,与兄长冯秋雪、大嫂赵连城在澳门创办佩文学校。1924年,与兄嫂、刘君卉、黄沛功、梁彦明、周佩贤等创立“雪社”,致力诗词创作。1956年,担任澳门美术研究会(今澳门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又历任岭南、粤华、培正等中学教员,也曾担任越南河内中华学校校长。在澳门从事教育工作近五十年。工诗文、擅书法。著有 《印雪诗钞》。
其深入研究隶书《石门颂》,一生与隶书《石门颂》结下了不解之缘。《石门颂》开创了奔放飘逸的书风,对后世影响尤其深远,历来深受书法家喜爱和推崇。其临摹《石门颂》非常成功。他勇于临摹和创新,用笔以圆笔为主,以籀篆笔法圆起圆收,略加波磔,使线条圆浑舒展,又有自然生动的起伏变化。笔划粗细较为均匀,行笔没有刻意的顿挫,藏锋起笔无明显的“蚕头”,收笔含蓄亦少有装饰性的“雁尾”。他逆笔藏锋,中锋行笔,同时折笔处时而笔断意连,时而提笔暗转,直中含曲,劲健而不僵硬,临摹用笔丰富。 在大量临摹《石门颂》的基础上,1933年,创作《石门颂集联》。他从临摹到创作,书法的艺术特性比其他艺术依赖“临摹”入门和修习的途径,同时更加注重“创作”蜕化和升华的境界。作为诗人的他,深厚的文化修养是他从临摹到创作飞跃的基础。 对于其创作《石门颂集联》的成就,国民党元老、中山大学校长邹鲁的题识“汉隶于刚健中饶秀逸气,以石门颂为最,今观冯君印雪此作,直窥堂奥,集联尤雅驯,可喜!”而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的评价更高“印雪弟习汉隶有年,前岁赴越南从事教育事业,不通(问)者将岁,今见其集石门颂碑字联册,功力较前迈进,知其隶法必有得于心也。以石门颂碑字无多,而竟能集至五十联,且联话皆可喜者,益足贵矣!”
1964年,冯印雪去世,终年71岁。2002年,其后人将其书画遗作和其他文物捐赠给澳门博物馆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