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印雪

✍ dations ◷ 2025-02-23 20:16:50 #书法家,南海人,冯姓

冯印雪,(1893-1964),原名冯祖祺,号乙庵,广东南海(今属佛山市南海区)人。诗人、教育家、书画家。 1919年,与兄长冯秋雪、大嫂赵连城在澳门创办佩文学校。1924年,与兄嫂、刘君卉、黄沛功、梁彦明、周佩贤等创立“雪社”,致力诗词创作。

冯印雪以吟咏为乐,黄节居住澳门时,颇为赏识他。又能书画,与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为挚友,后称为弟子。高剑父在佛山创立春睡画院,他担任秘书。1919年,与兄长冯秋雪、大嫂赵连城在澳门创办佩文学校。1924年,与兄嫂、刘君卉、黄沛功、梁彦明、周佩贤等创立“雪社”,致力诗词创作。1956年,担任澳门美术研究会(今澳门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又历任岭南、粤华、培正等中学教员,也曾担任越南河内中华学校校长。在澳门从事教育工作近五十年。工诗文、擅书法。著有 《印雪诗钞》。

其深入研究隶书《石门颂》,一生与隶书《石门颂》结下了不解之缘。《石门颂》开创了奔放飘逸的书风,对后世影响尤其深远,历来深受书法家喜爱和推崇。其临摹《石门颂》非常成功。他勇于临摹和创新,用笔以圆笔为主,以籀篆笔法圆起圆收,略加波磔,使线条圆浑舒展,又有自然生动的起伏变化。笔划粗细较为均匀,行笔没有刻意的顿挫,藏锋起笔无明显的“蚕头”,收笔含蓄亦少有装饰性的“雁尾”。他逆笔藏锋,中锋行笔,同时折笔处时而笔断意连,时而提笔暗转,直中含曲,劲健而不僵硬,临摹用笔丰富。 在大量临摹《石门颂》的基础上,1933年,创作《石门颂集联》。他从临摹到创作,书法的艺术特性比其他艺术依赖“临摹”入门和修习的途径,同时更加注重“创作”蜕化和升华的境界。作为诗人的他,深厚的文化修养是他从临摹到创作飞跃的基础。 对于其创作《石门颂集联》的成就,国民党元老、中山大学校长邹鲁的题识“汉隶于刚健中饶秀逸气,以石门颂为最,今观冯君印雪此作,直窥堂奥,集联尤雅驯,可喜!”而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的评价更高“印雪弟习汉隶有年,前岁赴越南从事教育事业,不通(问)者将岁,今见其集石门颂碑字联册,功力较前迈进,知其隶法必有得于心也。以石门颂碑字无多,而竟能集至五十联,且联话皆可喜者,益足贵矣!”

1964年,冯印雪去世,终年71岁。2002年,其后人将其书画遗作和其他文物捐赠给澳门博物馆珍藏。

相关

  • 过乙酸过氧乙酸(俗名:过醋酸),英文:Peracetic acid(peroxyacetic acid, or PAA),是有机过氧酸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它是无色液体,具有乙酸的典型气味。过氧乙酸是强氧化剂。过氧乙酸可
  • 阿蒙涅姆赫特四世阿蒙涅姆赫特四世(英语:Amenemhat IV),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第十二王朝的国王。他短暂的统治相对和平,曾派人到西奈探险。他过世后,十二王朝逐渐衰弱。
  • 黄土汤黄土汤,出自《伤寒杂病论》。
  • 怀唐伊《怀唐伊条约》(英语:Treaty of Waitangi;毛利语:Tiriti o Waitangi),毛利人和英国政府于1840年2月6日签订的条约,该条约使新西兰成为英国殖民地。1642年的时候,亚伯·塔斯曼没有上
  • 反战哈特福德会议是美国新英格兰的联邦党于1814年12月15日至1815年1月5日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举行的一系列会议,讨论他们对当时的1812年战争的不满,以及由于联邦政府的权力越来越
  • 王赓王赓(1895年5月15日-1942年4月),字受庆,亦作绶卿,江苏无锡人,中华民国陆军少将。官至国民政府兵工署昆明办事处长。亲孔宋系。王赓其家世代显贵,祖父王谷生系浙江湖州知府,浙江总兵,显
  • 纳古菌门纳古菌(学名:),是古菌的一门,迄今只包括一个种,即由Karl Stetter于2002年在冰岛的热泉口发现的骑行纳古菌(),这是在另一种古菌燃球菌上生活的专性共生菌。纳古菌的细胞直径大约400 nm
  • 衍庆宫淑妃康惠淑妃,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蒙古语:.mw-parser-output .font-mong{font-family:"Menk Hawang Tig","Menk Qagan Tig","Menk Garqag Tig","Menk Har_a Tig","Menk Scnin
  • 伊卡拉马武尼区伊卡拉马武尼区(马达加斯加语:Ikalamavony),是马达加斯加的行政区,位于该国中部,由上马齐亚特拉区负责管辖,首府设于伊卡拉马武尼,面积9,166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84,685,人口密度每平方
  • 龙门山镇龙门山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2019年12月,撤销小鱼洞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龙门山镇管辖,龙门山镇人民政府驻复兴路331号。龙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