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臼齿
✍ dations ◷ 2025-08-29 04:31:40 #大臼齿
大臼齿,简称臼齿,俗称磨牙(客语:撞牙),是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的一种牙齿。大臼齿位于口腔后方,因上端扁平而且主要用来研磨和咀嚼食物而得名。臼齿由于随使用而被磨损,可以被用来判定生物个体或其遗骸的年龄。人类的乳牙包括8颗乳臼齿,左右上下各2颗,位于乳犬齿之后,从前向后称作第一乳臼齿和第二乳臼齿。恒牙则有12颗大臼齿,左右上下各3颗,位于前臼齿之后。依次称作第一大臼齿(一般在5-7岁萌出)、第二大臼齿(一般在10-14岁萌出)和第三大臼齿(17-25岁萌出,不但时间最晚而且常见经常萌发不全,又称智齿)。一般来说,食草动物因为要咀嚼大量纤维性食品,臼齿(以及前臼齿)比较发达。食肉动物的臼齿则不发达,如成年猫一共只有4颗臼齿。哺乳动物的大臼齿按其状态可以分很多类:1907年,H.F.Osborn以原始有胎盘类(Eutheria)的臼齿为原型,提出了哺乳动物臼齿(特别是
脊齿型的草食动物)的三尖解剖命名方式,目前仍被广泛采用:上臼齿:位于舌面的原尖(protocone)和位于唇面的前尖(paracone)和后尖(metacone)。原尖和前尖之间的小突起称为前小尖(paraconule),原尖和后尖之间的小突起称为后小尖(metaconule)下臼齿的三个尖与上臼齿的三尖方位相反,以便咀嚼。下原尖(protoconid)位于唇面,下前尖(paraconid)和下后尖(metaconid)位于舌面。此三尖以外又有延伸的较低部分,称为下跟座(talonid),上有二尖,下次尖(hypoconid,外面),下内尖(endoconid,内面)。
相关
- 大环内酯大环内酯(macrolides),或称大环内酯,是一组其作用在于结构内的“大环”的药物(一般都是抗生素),这个大环亦即是一连结一个或多个脱氧糖(多是红霉糖(英语:cladinose)及去氧糖胺(英语:desos
- 好氧好氧生物(英语:Aerobic organism,或 aerobe),又译为好气生物、耗氧生物、需氧生物,是能在有氧的环境中生存及生长的生物。好氧生物利用氧的化学反应来分解糖及脂肪,以获得能量。几
- 千年发展目标千年发展目标(英语: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是在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提出的8项国际发展目标,并在联合国千年宣言(英语:United Nations Millennium Declaration)中正式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英语: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也称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是一类常用的抗抑郁药,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用来治疗抑郁症
- 腓力二世 (马其顿)腓力二世(希腊语:Φίλιππος Β' ο Μακεδών,前382年-前336年),为马其顿国王 (前359年-前336年),是阿敏塔斯三世和欧律狄刻最小的儿子,出生于佩拉。他是亚历山大大帝和腓
- 圣玛丽亚港圣玛丽亚港(西班牙语:El Puerto de Santa María)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加的斯省的一座城市,位于瓜达莱特河畔。根据荷马的奥德赛史诗,在特洛伊战争后,一位名叫米奈斯休斯(英语:M
-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英语:mitosis)是真核细胞将其细胞核中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核之中的过程。细胞核分裂后通常伴随着细胞质分裂(英语:cytokinesis),将细胞质、细胞器与细胞膜等细胞结构均等分
- 日尔曼语族日耳曼语族是印欧语系的一支,是居住在北部欧洲日耳曼民族的语族。这一族语言有鲜明的特征,最著名的有关于辅音演变的格里姆定律。一些早期(约公元2世纪)的日耳曼语言发展出自己
- 爪哇语爪哇语是印尼四大主岛之一的爪哇岛上东、中部居民主要采用的语言。爪哇语属南岛语系中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的一个语支,和印尼语及马来语算是近亲,有语言人口7550万人。不少讲
- 词义对词义(word sense)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词的含义或意义。它是人们对一个词所称呼的事物、现象、关系的概括认识。词义的语言功能,就是确定词和所称呼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词义还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