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臼齿

✍ dations ◷ 2025-02-23 10:27:11 #大臼齿
大臼齿,简称臼齿,俗称磨牙(客语:撞牙),是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的一种牙齿。大臼齿位于口腔后方,因上端扁平而且主要用来研磨和咀嚼食物而得名。臼齿由于随使用而被磨损,可以被用来判定生物个体或其遗骸的年龄。人类的乳牙包括8颗乳臼齿,左右上下各2颗,位于乳犬齿之后,从前向后称作第一乳臼齿和第二乳臼齿。恒牙则有12颗大臼齿,左右上下各3颗,位于前臼齿之后。依次称作第一大臼齿(一般在5-7岁萌出)、第二大臼齿(一般在10-14岁萌出)和第三大臼齿(17-25岁萌出,不但时间最晚而且常见经常萌发不全,又称智齿)。一般来说,食草动物因为要咀嚼大量纤维性食品,臼齿(以及前臼齿)比较发达。食肉动物的臼齿则不发达,如成年猫一共只有4颗臼齿。哺乳动物的大臼齿按其状态可以分很多类:1907年,H.F.Osborn以原始有胎盘类(Eutheria)的臼齿为原型,提出了哺乳动物臼齿(特别是 脊齿型的草食动物)的三尖解剖命名方式,目前仍被广泛采用:上臼齿:位于舌面的原尖(protocone)和位于唇面的前尖(paracone)和后尖(metacone)。原尖和前尖之间的小突起称为前小尖(paraconule),原尖和后尖之间的小突起称为后小尖(metaconule)下臼齿的三个尖与上臼齿的三尖方位相反,以便咀嚼。下原尖(protoconid)位于唇面,下前尖(paraconid)和下后尖(metaconid)位于舌面。此三尖以外又有延伸的较低部分,称为下跟座(talonid),上有二尖,下次尖(hypoconid,外面),下内尖(endoconid,内面)。

相关

  • 诺氟沙星诺氟沙星(Norfloxacin,又名Noroxin、Fulgram),别名:力醇罗、氟哌酸、淋克星。其化学名为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本品为第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会阻
  • 炼金术士炼金术是中世纪的一种化学哲学的思想和始祖,是当代化学的雏形。其目标是通过化学方法将一些基本金属转变为黄金,制造万灵药及制备长生不老药。现在的科学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不通
  • 摩泽尔省Boulay-Moselle Château-Salins Forbach Sarrebourg Sarreguemines Thionville摩泽尔省(法语:Moselle;德语:Mosel)是法国大东部大区所辖的省份(编号57),以穿过此省的一条河流命名,
  • 金边金边(高棉语:ក្រុងភ្នំពេញ,罗马化:krong Phnum Pɨñ,高棉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
  • 品达品达(Πίνδαρος ,约公元前518年-前438年),古希腊抒情诗人。他被后世的学者认为是九大抒情诗人之首。当时,希腊盛行体育竞技,竞技 活动又和敬神的节日结合在一起,品达在诗中
  • 阿提拉阿提拉(拉丁语:Attila,406年9月2日-453年4月30日),一译亚提拉,古代欧亚大陆匈人最为人熟知的领袖和单于,史学家称之为“上帝之鞭”(scourge of God),曾多次率领大军入侵东罗马帝国及西
  • 逻辑逻辑(古希腊语:λογική;德语:Logik;法语:logique;英语:logic;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logica),又称理则、论理、推理、推论,是对有效推论的哲学研究。逻辑被使用在大部分的
  • 状语状语(adverbial)是用来修饰、限制谓语(动词或形容词)的语言单位,以表明谓语(动词或形容词)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能充当状语的有形容词、副词、能愿动词、表时间地点
  • 归属动词归属动词(attributive verb)在语法上是指直接修饰名词,而不做谓语的动词。在英语、德语等一些语言中,归属动词会以分词或不定式等形式呈现,像例如英语的the walking man(意即“
  • 太医署太医院,中国古代官署名。秦汉以后设太医令,为掌管医疗;隋唐设太医署;宋代设翰林医官院、元丰改制为医官局,设和安大夫、成和大夫、翰林医官;辽国北面官设太医局,南面官设提举翰林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