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埃德加·胡佛大楼

✍ dations ◷ 2025-08-23 06:35:19 #约翰·埃德加·胡佛大楼

约翰·埃德加·胡佛大楼(英语:J. Edgar Hoover Building),是现时美国联邦调查局总部所在地,坐落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宾夕法尼亚大道西北935号地段。1972年5月4日,时任总统尼克松批准并签署了92-520号国会法案,正式宣布把当时尚未落成启用的联邦调查局新总部大楼命名为约翰·埃德加·胡佛大楼,以纪念刚去世两天的首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约翰·埃德加·胡佛。

在联邦调查局成立初期,作为美国司法部辖下的一个机构,调查局并没有独立的总部大楼,当时的总办公室设立于罗伯特·F·肯尼迪司法部大楼内,和司法部及其他属下部门共享办公场地。随着调查局的规模和职能的扩张,美国国会在1962年4月批准局方修建独立的总部大楼,为处理日益繁重的公务提供更充裕、更适合的办公场地。新大楼建筑工程的费用由总务管理局(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负责分配。在建筑设计方面,总务管理局采纳了查尔斯·F·墨菲及其合作伙伴提交的设计方案,而在建筑工程方面,Berswenger,霍克,阿诺德和其他建筑承包商则受到总务管理局的委托,联手负责新大楼的承建任务。

胡佛大楼的设计工作于1964年完成,1967年12月6日,建筑工程正式开展。1975年9月30日,时任美国总统杰拉尔德·福特主持了新大楼的启用典礼。在此之前,自1974年6月28日开始,联邦调查局的职员已经陆续搬迁至胡佛大楼办公,联邦调查局搬迁工作一共持续了3年,直到1977年6月才全部完成。

胡佛大楼在建筑风格上属于典型的粗野主义设计,属现代主义其中一个流派,在1950至1960年代末期流行于西方世界。大楼的外墙全部以浇灌混凝土建造,和其他粗野主义的建筑物一样,胡佛大楼在美学上和实用性上都遭受不少批评。华盛顿人杂志(Washingtonian magazine )甚至把它和肯尼迪中心一起调侃为其中一座“我最想推倒的建筑物”。根据建筑图则,大楼总面积为 2,800,876 平方呎(260,201 平方米),可容纳7,090名职员办公。

相关

  • 中元古代中元古代(英语:Mesoproterozoic,符号MP)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1600百万年(Ma),结束于1000Ma。中元古代期间蓝藻、红藻、绿藻发育,出现大型宏观藻类。中元古代属于前
  • 旧天主教旧天主教会(英语译名:Old Catholic Church),也称作老天主教会、古天主教会、复古天主教会、旧公教会、老公会等,是一支源流自天主教的基督教独立宗派,1870年代从天主教会独立而出,
  • 居来提居来提(1988年10月30日-),本名居来提·库提来,维吾尔族,中国大陆歌手,就毕业于于北京美国英语语言学院,2010年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新秀比赛获得良好成绩,进入偶像组合RTA青年组
  • 安妮·贝赞特安妮·贝赞特(英语:Annie Besant,1847年10月1日-1933年9月20日)是英国的社会主义者、神智学家、妇女权利活动家、作家以及演讲家。她支持爱尔兰、印度自治。1867年安妮20岁的时候
  • 陈心昭陈心昭(1939年1月-),浙江余姚人,中国机械学家,曾任合肥工业大学校长。1939年1月出生于浙江余姚。1955年9月-1960年12月,就读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系。1960年12月-1965年5月,在清
  • 海啸奇迹《海啸奇迹》(西班牙语:、英语:),是一部2012年西班牙灾难片,由导演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执导,Sergio G. Sánchez(英语:Sergio G. Sánchez)编剧。根据西班牙医生María Belón与她
  • 迁移假说迁移假说(drift hypothesis)是一项假设心理疾病与社会阶级有关的学说,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社会阶级将因为疾病而向下迁移。社会阶级不会直接诱发心理疾病,而是心理疾病使人无法发
  • 陈紫函陈紫函(1978年4月2日-),原名为陈莎莎,是一位中国女演员。1978年出生于重庆,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出演电视剧《倚天屠龙记》、《白蛇传》和《神雕侠侣》后一炮走红。现参演拉
  • 帕劳-美国关系帕劳-美国关系是帕劳主权国家和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帕劳在华盛顿特区设有大使馆,而美国在科罗尔设有大使馆。现任美国驻帕劳大使是艾米·J·凯悦。帕劳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很牢
  • 伊戈尔·库尔恰托夫伊格尔·瓦西里耶维奇·库尔恰托夫(俄语:И́горь Васи́льевич Курча́тов,1903年1月12日-1960年2月7日)是一位苏联核物理学家,其最著名的贡献是主导了苏联原子弹计划。库尔恰托夫与格奥尔基·弗廖罗夫、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等人由于在苏联核武开发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备受瞩目,库尔恰托夫更是获尊称为“苏联原子弹之父”。二次大战期间,苏联察觉到西方盟国研发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遂成了其本国全力投入研制核武的转折点,历经9年时间的秘密研发,苏联于1949年的第一闪电试验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