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蓝田猿人文化
✍ dations ◷ 2025-05-16 08:39:43 #蓝田猿人文化
蓝田人(学名:Homo erectus lantianensis)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通常称作蓝田猿人,学名直立人蓝田亚种。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蓝田人在1963年中国陕西省在蓝田县陈家窝村附近发现,化石为一30多岁女性的头骨。眉嵴硕大粗壮,左右几乎连成一条横脊;头骨高度很低;骨壁厚度超过北京人,脑量只有780毫升,亦小于北京人(850-1300cc),与爪哇人相仿(775-900cc)。据测定距今约80万年,晚于公王岭化石。公王岭的头盖骨是1964年发现的,该遗址在蓝田以东十多公里的地方。有人将陈家窝村的这件化石也称为蓝田人。但不少学者主张,这一名称以专用于公王岭的直立人化石为宜,而另把陈家窝的直立人化石称作陈家窝人(Homo erectus chenchiawoensis)。后来的古地磁断代证实,公王岭头盖骨的年代比陈家窝的下颌骨早得多。公王岭化石是迄今中国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总之,蓝田人是目前亚洲北部所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直立人”是指已能直立行走,并懂得制造石器的人类。 在公王岭的化石包括完整的的额骨,大部分顶骨,右侧的颞骨和上颌骨(附有第二、三臼齿),左上颌骨的何况和额突部,大部分左鼻骨和右鼻骨的鼻根部,以及1颗左上第二臼齿。蓝田人的年份较北京人早数十万年。因此他们在体质形态上有不少差别。例如蓝田人的容貌更似猿猴,智力和四肢也比不上北京人发达。考古学家因而把蓝田人分类为“早期直立人”,把北京人分类为“晚期直立人”。他们住在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蓝田人为西安最早的居民。2005年,中科院古人类学家黄万波在三峡龙骨坡发现了巫山人时,也发现了蓝田人。因此蓝田人虽然在陕西蓝田发现,但其故乡却可能在秦岭以南。因为蓝田一带的地质构造是黄土,根本不适合原始人类居住。中国的气候是冰川间隔冰川,蓝田人是某一个时期气候变暖后,从三峡地区迁移过去的。他们大约生活在80至75万年前。当时蓝田人的生活地区,草木茂盛,很多种远古动物栖息,包括大熊猫、东方剑齿象、葛氏斑鹿等素食动物,更有凶猛的剑齿虎。蓝田人用简单而粗糙的方法打制石器,包括大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在自然环境中挣扎求存。他们捕猎野兽,采集果实、种籽和块茎等为食物。1964年 蓝田挖掘现场1965年 蓝田公王岭1965年 蓝田人头盖骨1965年 蓝田人遗骸1965年 蓝田人遗骸发现地 X1965年 杨锺健在蓝田人遗骸发现地
相关
- 氧气治疗的百科知识|氧气治疗的意思解释|氧气治疗是什么意思氧疗(Oxygen therapy)是用供应氧气作为医学治疗的方式,,可以治疗缺氧、一氧化碳中毒、丛集性头痛,也可以在全身麻醉时维持病患体内的氧气。氧疗也会用于治一些长期氧气不足的患者
- 形意文字语言学上的形意符号(英:ideogram,亦称表意符号、形意图或表意图),是一种图形符号,只代表一定意义。它不是一种代表语言的语素或语音的文字系统。换句话说,这种文字系统并不能用于记
- 近邻同盟近邻同盟 (古希腊语: Ἀμφικτίων或 Ἀμφικτύων,英语:Amphictyonic League)--是一个由雅典、色萨利等十二个相互毗邻的城邦构成的宗教性组织。近邻同盟是以神庙
- 高脯氨酸血症高脯氨酸血症是一种遗传病,其会导致血浆脯氨酸水平升高。同时尿脯氨酸、羟脯氨酸、甘氨酸亦会增加其排泄量。此遗传病若与伴侣各携带同一缺陷基因,下一代罹病的几率不分性别皆
- 羟胆甾醇羟胆甾醇或羟胆固醇(英语:Oxycholesterol)或5,6-环氧胆固醇(英语:5,6-epoxycholesterol)是一种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氧化胆固醇
- 寄生蜂寄生蜂(Parasitoid wasp),指膜翅目细腰亚目中金小蜂科、姬蜂科、小茧科等靠寄生生活的多种昆虫。它们的寄生方式很多,被寄生对象从卵到成虫的各个阶段,都可能被寄生。 形象如右图
- Acsub2/subSsub3/sub硫化锕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Ac2S3,有放射性。硫化锕可由氧化锕或氢氧化锕在高温(1400℃)下和H2S与CS2的混合物反应得到。硫化锕可溶于稀酸。
- 甲烯在化学中,甲烯(英语:methylene)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又称亚甲基或甲烯基,其化学式为CH2。在自然状态下,不会存在甲烯,除非是在低温、低压的特殊状态下,才可能有此
- Gsub2/sub期G2期是间期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细胞在S期完成了DNA复制后进入G2期,G2期结束后,前期随即开始,染色质凝聚为染色体,核膜也开始解体。G2期中细胞快速生长并大量合成有丝分裂
- 查拉几玫瑰金樱子(学名:Rosa laevigata)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中药拉丁名Fructus Rosae Laevigatae,可供观赏。攀援状灌木,株高最高可达5米,枝条常弯曲,散生着扁而且弯的钩刺。叶互生,革质,为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