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副黏病毒
✍ dations ◷ 2025-02-23 14:21:18 #副黏病毒
副粘液病毒科包括二个亚科,副粘液病毒亚科(Paramyxivirinae)及肺炎病毒亚科(Pneumovirinae)。副粘液病毒亚科除已归类六属病毒外,还有尚未归类之马麻疹病毒属(Equine Morbillivirus);肺病毒亚科则含有二属。呼吸道病毒属包括人型、鼠型、牛型三型病毒。德国麻疹病毒属内有新城病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家禽副流行性感冒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es 2-9)、狗副流行性感冒病毒(Canine parainfluenza virus 2)、猪德国麻疹病毒(Porcine rubulavirus)、腮腺炎病毒(Mump virus)、人副流行性感冒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es 2, 4a, 4b)。麻疹病毒属则有牛瘟病毒(Rinderpest virus)、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海豚瘟热病毒(Dorphin distemper virus)、鼠海豚病毒(Porpoise distemper virus)、牛麻疹病毒(Bovine morbillivirus, MV-K1)、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肺炎病毒属则含有牛融合性呼吸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ryncytial virus)、鼠肺疫病毒(Pneumonia virus of mice),人融合性呼吸道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间质肺炎病毒属则含有火鸡鼻气管炎病毒(Turkey rhinotracheitis virus)。副粘液病毒及麻疹病毒(Morbillivirus)为直径约125至250 nm的类圆形的病毒,但有些病毒颗粒很小(100 nm),有的为丝条状可长达500至1000 nm,核蛋白衣(nucleocapsid)外面包着一层约10 nm 厚的封套(envelope),封套上有排列整齐的含有血球凝集抗原与神经氨酸酶抗原的突起,核蛋白衣为一宽约 18 nm,中间空约 4 nm,间隔约 4 nm的螺旋形锯齿状结构,于负染色观察时极似串鱼骨或成串的鞭炮,此为与流行性感冒 A 或 B 区别的一种重要依据,且副粘液病毒很少为丝条状,而流行性感冒病毒常成丝条状,一般而言副粘液病毒较正粘液病毒大。(副粘液病毒为150-250 nm,正液病毒为 70-120 nm)其突起较正粘液病毒者短且较密,麻疹病毒及相关病毒以负染色法观察时,其型态与副粘液病毒完全一样,但它的抗原性与副粘液病毒并不共通。麻疹病毒的突起有血球凝集素的活性,但无神经胺酸酶的活性。且麻疹病毒有溶解猴子红血球的脂溶性因子,且会使培养细胞造成巨细胞,麻疹病毒株间尚未发现抗原性改变的情形。副粘液病毒属包括一些引起人类及动物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此属之病毒间有血清学上的相关性,但与麻疹病毒,肺病毒及正粘液病毒间并无相关性,所有的副粘液病毒皆有三种特异性抗原,即表面血球凝集抗原(hemagglutinin surface antigen),表面神经胺酸酶抗原(neuraminidase surface antigen)及内部核白衣抗原(internal nucleocapsid antigen)但麻疹病毒的血球凝集抗原通常叫做V(病毒;Virus)抗原而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 protein)抗原则称做S(可溶性;Soluble)抗原。副粘液病毒为高度多形性病毒其结构较正粘液病毒脆弱,负染色时经常破裂使核酸溢出。人类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cal virus, RSV)为小儿疾病的最主要病原之一的呼吸道病毒,它会影响整个呼吸道造成不同症状,如感冒,喉气管支气炎及其他疾病,它被称为 RSV 系因它会使培养细胞造成大的融合块。 RSV 因有一些特征故可与副粘液病毒及麻疹病毒分开来。它的病毒表面有排列整齐棍棒状突起,但缺少血球凝集素,神经胺酶,或溶血活性, RSV 很易形成丝条状且常为多形性,具病毒颗粒大致为圆形,直径平均为 90 至 130 nm。很大或很小的病毒颗粒较少见,核蛋白衣(nucleocapsid),宽约 14 nm,呈约间隔 7 nm 的锯齿状排列,病毒表面有 10-14 nm 长的突起。台湾自1900年时,即有牛瘟感染报告出现,1950年正式扑灭此病,至今再无病例报告出现。而新城病则自1954年始至今,都困扰著养鸡朋友们。犬瘟热病毒感染则历史非常久远,而小反刍兽疫则至今未有病例报告。1994年时,吕荣修等人针对火鸡鼻气管炎病毒利用酵素连结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鸡群中阳性反应,发现阳性率为86.4% 。为台湾首次大规模之调查,并证实此病毒之存在。
相关
- 日本四大公害病日本四大公害病(日语:公害病/こうがいびょう Kōgaibyō */?;“公害”即污染)指的是日本在高度经济发展期,由产业活动所排出的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被列举出的有因大气污染所
- 人类解剖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人体解剖学(英语:anthropotomy或human a
- 车祸车祸,或称交通事故和肇事,是在道路交通中,牵涉到车在内的一种意外事件,可能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由于现代运输机动车辆是必须的,因此车祸在大多数人一生中都有机会遇上数次,而
- 拉丁字母发展史拉丁字母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出现,经历了大约2500年历史的转变,成为今时今日的样式,是现时世上应用最广泛的书写系统。一般相信拉丁字母源于希腊字母西部分支优卑亚字母。大约在
- 语言瞭望站语言瞭望站(英语:Linguasphere Observatory,法语:Observatoire Linguistique,威尔士语:Wylfa Ieithoedd)是一个跨国境的语言学网络研究计划。该计划于1983年在魁北克创建,随后以塞内
- 热疲劳中暑(英语:Heat stroke)是一种受室外空气的高温多湿或阳光过久直接照射动物体、人体等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不降所引起的症状的通称。从病情的差异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四类:
- 冈比亚疟蚊冈比亚疟蚊(学名:Anopheles gambiae)是疟蚊属下的一个隐存种,至少包含7种型态上无法区分的物种。该隐存种于1960年代确认出来,包含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当地传播疟疾的大多数病媒蚊种
- 琥珀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有两种,一种是以泛醌作为受体的,另一种是作用于所有受体。EC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2.1/2/3/4/5/6/7(2.7.10/11-12
- 约瑟夫·拉格朗日约瑟夫·拉格朗日伯爵(法语:Joseph Lagrange,1736年1月25日-1813年4月10日),法国籍意大利裔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拉格朗日曾为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在柏林工作了20年,被腓特烈大帝称做
- 豹1型坦克豹1(德语:Leopard 1)是西德于冷战时期研制的一种主战坦克,它于1965年开始生产,是联邦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建军队后首款研发出来的主力坦克。豹1总共投入到全世界4个大陆11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