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长诗)

✍ dations ◷ 2025-09-14 19:51:19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长诗)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是俄国诗人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所著的第一篇奇幻童话故事,灵感来源于古俄罗斯时期的壮士歌。

故事开篇的引言描绘了一个神秘的国度——卢科莫里,据说作者是从学识猫(俄罗斯神话中一只巨大食人猫,用自己有灵力的故事和歌声催眠走近的行人)那里偶然听到这个故事的。

基辅大公把自己的女儿柳德米拉嫁给了勇士鲁斯兰,但是在新婚夜上,新娘被留着极长胡子的矮人巫师切尔诺莫尔抢走了。大公终止了婚礼并宣布拯救她的人将成为柳德米拉的丈夫。除鲁斯兰外还出现了三个竞争者:冷酷的拉格代、爱吹牛却胆小如鼠的法尔拉夫和年轻的的可萨人拉特米尔。然而他们三个最终都失败了:罗格代想杀死鲁斯兰却死于鲁斯兰之手,法尔拉夫没有参加搜寻,拉特米尔偶然碰到了一座城堡,和一个神秘少女留在那里了。

在寻找柳德米拉的过程中,鲁斯兰遇到了一个善良的芬兰人法师,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他一生都在尝试得到高傲女巫奈娜的芳心,直到他们都很老了,女巫才接受他的求爱,因此他又拒绝了。本来就很残忍的奈娜对他很恼怒,并和切尔诺莫尔亲近起来。法师给了他一个建议——剪掉切尔诺莫尔有神奇魔力的胡子。

鲁斯兰又踏上了搜寻的旅途。战场上白骨遍野,他碰到了被砍下来但活着的巨头,它想把鲁斯兰吹走,但被他的力量和坚忍折服了。巨头告诉他,他曾经是侏儒切尔诺莫尔的巨人兄弟,但是切尔诺莫尔背叛了他并砍下了他的头颅。在巨头的下面,鲁斯兰找到了一把古剑,他向巨头发誓要用此剑为他报仇。

与此同时,柳德米拉在切尔诺莫尔华丽的神奇宫殿中醒来。切尔诺莫尔试图用自己的伟大来打动她,但女孩拿走了他的隐形帽,在宫殿中到处逃窜。最终巫师设法用陷阱捉到了柳德米拉,施法使她睡去。还没来得及对女孩下手,鲁斯兰闯入了宫中,开始与他决斗。勇士抓住了他的胡子,巫师飞到了空中想要挣脱。飞了很久之后,巫师终于精疲力尽,勇士割了他的胡子,俘虏了他。但他不知道怎么唤醒女孩,于是就把睡着的柳德米拉带走了。

返程途中鲁斯兰遇到了拉特米尔,他结了婚,荒废了战士的本领,成了一名渔夫。鲁斯兰在基辅城附近过夜。这时候,邪恶的女巫奈娜找到了胆小的法尔拉夫,唆使他杀了在睡梦中的鲁斯兰,自己把女孩带回基辅。法尔拉夫照做了。芬兰人法师找到了被杀害的鲁斯兰,他用“活水”和“死水”救回了勇士,给了他能唤醒柳德米拉的戒指。于是鲁斯兰疾驰回了基辅。此时的基辅被佩彻涅格人匪帮包围了,勇士击溃了入侵者,唤醒了柳德米拉。惊讶的法尔拉夫承认了骗局,为自己免于处死而庆幸。而矮人巫师切尔诺莫尔被剥夺了魔力,成了宫廷小丑。

作者从皇村中学毕业后,在1818-1820年间完成创作。作者曾提到自己在毕业前就已开始创作了,但是按时间推断,不见得是正文部分,而只是对作品进行了基本构思。迁居到彼得堡后,普希金主要致力于长诗的写作。他在此期间读完了卡拉姆津所著的八卷本《俄罗斯国家史》。

普希金决定以阿里奥斯托《疯狂的罗兰》译本一书为范例,创作“勇士的”童话诗。他也受伏尔泰的《奥尔良女仆》(法语:《女士们喜欢什么》(法语:Ce qui plaît aux dames和俄罗斯童话的启发(如耶鲁斯兰·拉扎列维奇的民间故事、米·马·赫拉斯科夫《巴哈里亚纳》(俄语:Бахарияна)、卡拉姆津《伊里亚. 穆罗梅茨》、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拉季舍夫《阿廖沙·波波维奇》)1818年二月出版的《俄罗斯国家史》第一卷是他开始创作的直接因素,他从中吸取了许多细节,并借用了鲁斯兰三个对手的名字—拉格代、拉特米尔和法尔拉夫。叙事诗是以四步抑扬格写成的,不分节。从本叙事诗起,四步抑扬格成了浪漫叙事诗的主要格式。

本叙事诗戏仿了茹科夫斯基的《十二个睡美人》。作者多次贬低了茹科夫斯基创作的高尚形象,运用了许多滑稽色情的元素和怪诞幻想(如对巨头的描写),使用了许多俗语词。普希金对茹科夫斯基的讽刺性模仿不带消极色彩,是无恶意的(茹科夫斯基对普希金的恶搞深感欣慰)。本诗出版后,茹科夫斯基还送给普希金了自己的肖像,上题“赠给打败老师的获胜者“。后来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成熟了的普希金热衷于批判性地对自己年轻时的经历重新评价,对自己的戏仿深感懊悔。

作者诗中的故事情节以主人公的新娘被抢走为开端。作为其文学创作的素材来源,一些版本的口述故事会提到柳德米拉的母亲或者亲戚被一同掳走。口述中绑架未婚妻的邪恶角色并不唯一,如多头怪龙“戈雷内齐(俄语:Змей Горыныч)”(俄语:Змей Горыныч)、丑陋永生的“科谢伊(俄语:Кощей)”(俄语:Кощей Бессмертный)、阴险残忍的坏蛋们还有柳德米拉的众多亲戚。

相关

  • 石化燃料化石燃料(Fossil Fuel),亦称矿石燃料,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天然资源。其中原油通过石油化学工业精炼生产得到的产品也称为石化燃料。化石燃料之
  • 孟买地铁孟买地铁(印地语/马拉地语:मुंबई मेट्रो,英语:Mumbai Metro)是印度孟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于2014年6月开始营运。目前共有1条路线与12座车站,另有6条路线兴建中、超过5
  • 每日新闻《每日新闻》(日语:毎日新聞/まいにちしんぶん Mainichi shinbun */?)是日本一家全国发行的报纸,也是日本现有历史最悠久的报纸,由每日新闻社出版。其最早前身为1872年2月21日创
  • 构象改变在分子生物学里,一个蛋白质可能为了执行新的功能而改变去形状;每一种可能的形状被称为构象,而在其之间的转变即称为构象改变(英语:Conformational change)。它通常会改变蛋白质的
  • 广川信隆广川信隆(日语:廣川 信隆/ひろかわ のぶたか ,1946年3月25日-),日本神经科学家,专长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胚胎学、生物物理学。现任东京大学特聘教授,欧洲分子生物学机构 (EMBO)
  • 书呆子书呆子(或称“书虫”、“书痴”,古称“两脚书橱”),通常是指死读书的人,也就是虽然读了很多书,却缺乏实际知识,无法处理人际关系,且无法应用知识来处理事务的人。“书呆子”又叫“书
  • 灌均灌均,曹魏初期官员。黄初二年(221年),灌均担任监国谒者。灌均监视东阿王曹植,他上奏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关部门请治曹植之罪,魏文帝以卞太后的原因,下诏:“植,朕之同母弟。朕于
  • 果洛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藏文:མགོ་ལོག་བོད་རིགས་རང་སྐྱོང་ཁུལ།,藏语拼音:Golog Poirig Ranggyong Kü,威利:mgo-log bod-rigs rang
  • 青银共居青银共居是青年与乐龄人士共住的一种社会住宅类型,最早由荷兰的一家养老院发起这个概念。广义上可以指在一个社区之中,住着乐龄人士与青年,彼此互相照顾的生活;狭义上则是乐龄人士和青年互为室友关系,住在一起并共同分享某一部分的生活。青银共居与传统大家庭的概念有点不一样,他们的“家”并非一定要建立在血缘或地缘关系之上,而是透过彼此的同理心构筑起来。共居可以让老年人持续接触到社会的活力、在都市之中释出更多的居住资源;让青年人减轻房租负担的压力、身在异地有个栖身之处,并还可以与“在地安老(英语:Aging in pla
  • 丹尼尔·阿尔费丹尼尔·阿尔费(英语:Daniel Alfei,1992年2月23日-)是威尔士的一位足球运动员,在场上司职后卫。他现在效力于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球队斯旺西足球俱乐部。他首次代表斯旺西城参加英超赛事是在2011年1月8日。他也曾代表威尔士U21国家队参加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