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tyle=text-decoration: overlinet/font

✍ dations ◷ 2025-05-16 16:39:14 #<font style="text-decoration: overline">t</font>
顶夸克是目前发现最重的夸克,其质量为173.1±1.3GeV/c2,质子的质量也不过938MeV。和其他夸克一样,顶夸克属于费米子,具有1⁄2的自旋,带有+2⁄3电荷。 顶夸克的反粒子被称为反顶夸克,两者质量相同。顶夸克通过强作用力同其他基本粒子相作用,通过弱力衰变为W玻色子和底夸克,有时也会衰变为奇夸克。顶夸克可以衰变为下夸克,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根据标准模型的预测顶夸克的寿命仅为5×10-25s不过顶夸克极短的寿命使得其来不及在强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下形成强子,这给科学们提供了一个观测独立夸克的机会。顶夸克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也为日后发现希格斯子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1973年, 小林诚和益川敏英根据K介子衰变中CP破坏的现象,预言有第三类夸克存在。新的假想粒子被定名为顶和底。由于粒子加速器能量不足,因此顶夸克直到1995年才被费米实验室发现。为此,两位日本物理学家获得了200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了同第一代的上夸克及下夸克相照应,1975年哈伊姆·哈拉里(Haim Harari)将这两个理论中的粒子命名为顶、底夸克。在做出顶夸克存在的预言之后,粲夸克、底夸克都相继被实验发现。人们知道顶夸克要重的多,因此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将其分离出来,只是没想到这一等就是18年。德国电子加速器以及斯坦福线性加速器都未能使顶夸克现身,欧洲原子能中心的超级质子同步加速器可以将质子加速至400GeV,但这仍然不足以产生出顶夸克。它们最初估计顶夸克的质量在7001410000000000000♠41 GeV/c2以上,然而即使将加速器的能量开至极限还是不足以发现顶夸克,因此这一预估值被修改至7001770000000000000♠77 GeV/c2以上。既然超级质子同步加速器已经无能为力,下面就轮到费米实验室的兆电子伏特加速器出场了,在LHC诞生以前它是唯一有能力制造出顶夸克的粒子加速器。1992年10月,CDF和DØ两个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顶夸克存在的蛛丝马迹,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又有了更多关于顶夸克存在的证据。费米碰撞探测器(CDF)小组在1994年4月22日发表了一份报告,指出顶夸克的质量应该在7002175000000000000♠175 GeV/c2左右,这一数据和1992年时的探测相差无几。一年之后,在探测出更多的顶夸克之后,这两个团队的报告认为顶夸克的质量为7002176000000000000♠176±18 GeV/c2,其置信度为99.9998%。根据CDF和DØ的估算,顶夸克的产生截面约为6.6Pb,由顶夸克衰变而来的W玻色子具有同其一致的偏振,因此这些玻色子可用于探测顶夸克。在标准模型的预测中,顶夸克所带的电荷为正2⁄3 e,DØ的数据研究表明其吻合的概率为90%。顶夸克巨大的质量注定了只有很大的能量才能使其产生,在自然条件下宇宙高能射线和大气层中的空气分子相碰撞时有可能会产生顶夸克,否则就得借助于人造的粒子加速器的力量了。截至2010年,只有兆电子伏特加速器及LHC能产生如此高的能量。产生顶夸克的途径有好几种,最常见的是利用强作用力产生一对正负顶夸克对。1995年中兆电子伏特加速器所报道的案例大部分都是在碰撞中先诞生是高能的胶子,然后再衰变成一对正负顶夸克。除此以外亦可通过光子及Z玻色子的衰变生成顶夸克,只不过其概率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另一种途径则可通过弱作用力生成单独的顶夸克,在这种途径中又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其一是以W玻色子为中介生成一个正顶夸克和反底夸克,其二是底夸克同上夸克或下夸克交换了一个w玻色子后转变成顶夸克。2006年中DØ首次探测出了单独存在的顶夸克。测量出的数据同卡比博-小林-益川矩阵中|Vtb|2之间的比率与预测值大致相当。顶夸克衰变为底夸克的分支比约为0.99,在标准模型的预测下同|Vtb|2相当,这也从侧面验证了卡比博-小林-益川矩阵。标准模型也允许其他衰变的存在,例如发射出一个胶子或是z玻色子之后,顶夸克可以衰变为自旋为+1/2的上夸克或是粲夸克。虽然标准模型预测在95%的置信度上发射胶子衰变的概率为千分之六,发射z玻色子的概率为4%,然而目前尚未发现能够符合理论预测的证据。研究宇宙的本质与未来命运:已经很多年了,描述宇宙的科学模型都会将宇宙的亚稳定性(英语:metastability)纳入考量,也就是说,宇宙很可能拥有很长的寿命,但并不是完全稳定,空间某些区域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被摧毁,因此倒塌成为一种更加稳定的真空态。假若能够更准确地知道希格斯玻色子与顶夸克的质量,假若标准模型能够正确地描述粒子的物理行为甚至到普朗克尺度的极端能量,则对于宇宙的现有真空态是否稳定,还是只是寿长这问题,可以通过仔细分析得到答案。(有时候,这会被误报为“希格斯玻色子终结了宇宙”。)。质量大约在125 – 127 GeV值域内的希格斯玻色子似乎非常接近分割稳定区域与亚稳定区域的边界。更明确答案仍需等待更准确地测量顶夸克的极点质量(英语:極點質量)。假若测量结果建议,宇宙的真空是一种假真空(英语:false vacuum),则这意味着当今宇宙的作用力、粒子、架构可能不再存在,在几十亿年之后,可能会被另外一种宇宙全盘替代,假若它能够成核。准确测量顶夸克质量可能需要新一代高端精密的正负电子对撞机。

相关

  • 叠层石叠层石(英语:Stromatolite,或称层叠石,源自希腊文strōma与lithos)可定义为“从某一点或有限的表面开始增生,并聚集石化,形成逐渐增大的沉淀物生成构造”。自然界中有许多不同型态
  • 过敏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
  • 生态负债日地球超载日(英语:Earth Overshoot Day,EOD),之前被称为是生态负债日(英语:Ecological Debt Day,EDD),指每年地球进入了生态赤字状态的日子,即是全球的生态足迹超越了地球可用的生物承载
  • 拉br /伸br /纪拉伸纪(Tonian,符号NP1)又名青白口纪,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1000±0百万年(Ma),结束于720±0Ma。拉伸纪期间首次出现大型具刺疑源类,并形成臭氧层。拉伸纪属于前寒武
  • 清异录《清异录》书名,宋陶谷撰,凡二卷。《清异录》分三十七门,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君道〉、〈官志〉、〈人事〉、〈女行〉、〈君子〉、〈么么〉、〈释族〉、〈仙宗〉、〈
  • 香荚兰香荚兰(学名:Vanilla planifolia),又称香草、香子兰、香草兰、港澳地区音译作云呢拿,是香草的一种,常用作甜品的香料。该词也指从本植物中提取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同种香料。香荚兰
  •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英语: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简称CMB,又称3K背景辐射)是宇宙学中“大爆炸”遗留下来的热辐射。在早期的文献中,“宇宙微波背景”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R
  • 驻外代表机构德国驻外机构列表列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世界各地设置的外交代表机构,由大使馆(Botschaft)、总领事馆(Generalkonsulate)、领事馆(Konsulate)和常驻代表处(Ständige Vertretung)组成
  • 台北府台北府为清廷于光绪元年12月20日(公元1876年1月16日),沈葆祯奏请在台湾岛北部设置之官署及行政区划。于官署方面,台北府设置台北府知府等官员,衙门地点则位于台北城内,与台湾巡抚
  • 欣德米特保罗·欣德米特(德语:Paul Hindemith,1895年11月16日-1963年12月28日),又译亨德密特、兴德米特等等,德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中提琴家、指挥家。不论是音乐作品或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