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国家体育场

✍ dations ◷ 2025-02-23 17:04:23 #高雄国家体育场
国家体育场(英语:National Stadium),原称世运主场馆,别称龙腾体育场,是台湾高雄市一座综合性体育场馆,位于高雄市左营区世运大道(原中海路)和军校路口,为原行政院体育委员会﹝现教育部体育署﹞因应争取主办国际综合运动赛会及举办2009年世界运动会而筹建,委托高雄市政府工务局新建工程处办理兴建事宜,乃目前台湾最大的体育场。国家体育场是一座开放式运动场(亦是世界第一座有开口的体育场),设置40,350席座位,可视情况增加到55,000席,为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及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一级认证标准和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一级建造标准的国际性运动场馆,也是全球第一座具有1MWp(百万瓦)太阳能发电容量的运动场(场馆屋顶使用多达8,844片太阳能模组组成)。2009年世界运动会的开幕、闭幕仪式均在此场馆举行。目前也是中华民国男女足球代表队的主场之一,亦是高市台电主场。2008年10月24日,由行政院体育委员会主导的主场馆命名活动正式开始,至同年11月28日结束,票选前三名为福尔摩沙、海都及龙腾,最后体委会以场馆形体为考量之下决定选出第三名的“龙腾”,但高雄市政府对此名并不认同。行政院体育委员会(今教育部体育署)于2009年6月4日接管后,改名为“国家体育场”。本案是采设计与施工结合模式发包,由台湾营造大厂互助营造领衔,结合在日本有丰富场馆兴筑经验的竹中工务店,与国际知名的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和台湾的刘培森建筑师事务所参与评选,最后由此团队获选首奖。场馆由互助营造承建。场馆于2006年11月22日动工,2009年1月完工。在世运会举行前,高雄市政府于2009年5月20日举办“2009迎接世运之夜─世运主场馆落成音乐会”以庆祝落成。世运会结束后,主场馆由行政院体育委员会接手管理,并于2009年6月4日成立国家体育场管理处负责管理,与台中体育场并列为中华民国两个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体育场馆。体育署计划把国家体育场、国家运动选手训练中心等邻近体育设施,规划为“国家体育园区”,并兴建体育博物馆。为了方便经营,高雄市政府于2011年6月1日起接管国家体育场。馆外题字馆前广场观众席馆内平板显示器从观众席仰望屋顶屋顶结构细部兴建中的世运会主场馆,拍摄于2008年7月15日2009年世运会期间拍摄的馆内全景图2009年世运会闭幕后拍摄的馆内全景图

相关

  • Rb5s12,8,18,8,1蒸气压第一:403 kJ·mol−1 第二:2632.1 kJ·mol−1 第三:3859.4 kJ·mol−1 (主条目:铷的同位素铷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Rb,原子序数为37。铷是种质软、呈银白色的金
  • 吴音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宾尼迪·路斯特宾尼迪·路斯特(英语:Benedict Lust,1872年2月3日-1945年9月5日),生于德国 Michelbach,临近黑森林地区,他是自然医学的先驱人物,常被人称为美国自然医学之父。宾尼迪·路斯特年轻时曾
  • 法兰西岛法兰西岛(法语:Île-de-France)是法国本土13个大区之一,也是法国首都巴黎的首都圈。其以巴黎为中心,包括巴黎省(75省),上塞纳省(92省),塞纳-圣但尼省(93省),瓦勒德马恩省(94省),塞纳-马恩省(77
  • 自我制造自生系统论(希腊语:Αυτοποίηση) 这个概念表达了结构与功能的互补性。这个概念最先为智利的生物学家弗朗西斯克·瓦雷拉(Francisco Varela)和洪贝尔托·梅图拉纳(Humbert
  • 铁矾土红土,指富含氧化铁,氧化铝,水氧化铁,水氧化铝,二氧化铁,二氧化铝的土,因富含氧化铁以致土壤发出棕色颜色,土质最好为黑土,最差为红土。 因长年下雨,导致腐植质储存不易,仅留下较重的氧
  • 埃博拉河埃博拉河(Ebola River)是非洲中部的河流,属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刚果河支流蒙加拉河(英语:Mongala River)的河源上游。埃博拉病毒是以埃博拉河命名。阿鲁维米河 · 希卢安果河 ·
  • 腰骶神经丛腰骶神经丛是由腰神经(英语:lumbar nerve)、荐神经(英语:sacral nerve),以及尾神经(英语:coccygeal nerve)。有时候胸下神经的分支也会参与神经丛的形成。腰骶神经丛可分为下列部分:腰
  • 胚胎性癌胚胎性癌(英语:Embryonal carcinoma),是一类位于卵巢或睾丸的罕见生殖细胞瘤。位于卵巢的胚胎性癌相当少见,占全部卵巢生殖细胞瘤的3%。确诊的平均年龄为15周岁。其特征和症状各
  • 伊能嘉矩伊能嘉矩(1867年5月9日-1925年9月30日),是一位日本的人类学家、民俗学家,一生致力于台湾原住民人类学研究,并对日本远野地区进行历史民俗研究。台湾历史学者杨云萍在《台湾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