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简称福医大,是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预防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省属医科大学。其前身是始创于1937年的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1996年4月改为现名。学校拥有“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福建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省文明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校务公开”示范校、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省绿化模范单位和省级花园式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2003年,学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现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9个,二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科6个。自2009年始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拥有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院士工作站。
目前,福建医科大学占地13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7.9万平方米,分为上街校区和台江校区,拥有各类在校生21000多人。
校徽中“福建医科大学”六字采用舒体字。
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
目前,各类在校生近21000人,其中本科生12800多人、博士研究生290多人、硕士研究生3100多人,在校留学生400多人、成人教育学生4300多人,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并招收港澳台侨生和外国留学生。此外,学校已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的成人医学教育办学体系。
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11400人(含附属医院),其中校本部1200余人。在1549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占41.03%,硕士学位以上占85.10%,高级职称占68.32%。博士生导师160名,硕士生导师1037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连续四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人,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8人,历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8人.
学校现有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机构7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3个,省“211工程”重点学科2个,省教育厅重点学科13个,省科技厅优先发展学科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5个,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成果显著。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华高血压杂志》和《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等,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图书馆面积近2.3万平方米,图书、资料200多万册,是福建省医学图书中心馆。
现有21个学院(部)
福建医科大学院校代码为10392,2014年招生计划设置25个本科专业
专业设置列表(据2015年招生计划)
截至2018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拥有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教学医院共计44所,其中直属附属医院6所(1所在建中),非行政隶属附属医院14所(含2所临床医学院),教学医院24所。
目前附属第三医院正在建设中。
下表列出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福建医科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37年,分别由上街校区图书馆、台江校区图书馆、四所直属附属医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协和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分馆三个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馆藏总量150万册。其中,纸质馆藏79.2万册,数字馆藏95.8万册。
下表列出福建医科大学历任校(院)长:
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时期 (1937~1939)
福建省立医学院时期(1939~1949)
福建医学院时期(1949~1969)
福建医科大学时期(1978~1983)
福建医学院时期(1983~1996)
福建医科大学时期(1996~至今)
进全民健康于无疆
作词:郑贞文 作曲:王政声
歌词:
神农百草尝,
岐黄卢扁古名扬;
华佗圣手,
仲景名方医术素精良。
科学进步,
时代焕光芒,
勖哉我同学,善善应从长。
探真理,重实验,
奠定新医基础,
萃东西文化于一堂。
勖哉我同学,奋起图自强。
具恒心,施仁术,
推行公医制度,
进全民健康于无疆!